电子报
电子报

大学生同学关系的把握与调适


  编者按:人际交往被称为一门艺术,处理好人际关系,不仅有利于拓展交际圈和视野,也有利于学习事业的顺利,因此,人际交往是每个人一生必修的功课,让我们一起谈谈人际关系,探索语言的奥妙,开启新世界的大门!
大学实则意义上已算是半个社会,作为新时代的社会人,尤其是受过高等教育的大学生而言,如何恰当地处理人际关系,如何正确地待人而令人舒服是每个人的必修课之一;而同学关系,更是大学生人际关系的重要组成部分,对于学生成长与发展的重要性不言而喻。
  同学交往,从某种意义上说是校园关系中最普遍、最基本的人际关系,它给予学生的不仅仅是人缘与未来的潜在人脉,更有精神动力与心灵上的支持,使大学生获得安全感与自信心。相较于中学生而言,大学生的人际关系更为广泛、复杂,独立性也随之增强,显得更具社会性。
  当一个个体开始独立地步入准社会群体的“交际圈”,大学生们便开始尝试独立的人际交往,并不断地提升相关的能力。大学生正处于渴求交往、渴望理解的心理发展时期,良好的人际关系,尤其是同学之间的正常、合恰的往来是他们心理正常发展、个性保持独立以及安全感、归属感、幸福感的必然需求。
  然而,大学里的人际关系却并不如想象中的那样完美。诸多因素使得如今大学生群体中同学关系日渐疏离,从本质上说,这是社会关系断裂的一种体现。对于大学教育来说,个性发展的不平衡、自我为中心的处事观使得为数不少的大学生交往出现告急的“红灯”,为学生关系的建立与维护蒙上了阴影。社会上对此有许多说辞,有人将之归咎于“心理问题”,并将这种“心理问题”的形成归结于个人成长经历、家庭教育背景等特殊因素;有人将关系的不正常总述为现代年轻人 “特立独行”的性格以及由此带来的同学交往的障碍,而随之而来的便是为此贴上的“90后”、“95后”的标签;更有将其咎于教育问题,认为国内教育重智育轻德育造成的关系漠然……这些归因似乎都有其合理性,但也具片面性,毕竟社会问题的出现都不是出于单一的因素,诸多因素的综合作用才导致了问题的产生。实际上,同学关系的歧化是目前具有普遍性的校园问题,而一些极端事件的出现,则是在人际关系的普遍疏离下加之个人情感与心理的因素引发的结果。因而从某种意义上说,正确的引导便显得尤为重要。
  正确的交往是大学生同学关系正常建立与发展的基础与前提。其中,坦诚、自我开放、求同存异等都是有效的手段。
  在同学交往的过程中,个人魅力是人际往来的奥秘之一,这当中最为重要的便是拥有积极的心态,表现最真实的自我,所谓“坦诚相待得知己”。走出自我的世界,从小屋中解放出来才能真正地以坦诚为桥梁,与同学进行心灵上的沟通。与此同时,健康开放的人格是建立在自我肯定、自我相信、自我开放的基础之上的,袒露最真的自我,缩小盲目、秘密、未知的区域才是交际之道。反之,心灵的禁闭使得交往的双方难以到达心灵上的相知相契。世界上并没有两片完全相同的叶子,更没有两个完全相同的人,因此一个人的魅力又体现在其独特的个性上。同学之间的求同存异、相互尊重、承认差异也是处理人际关系的一剂良药。
  无论是主观个体的差异,还是客观因素的存在,大学生需要在校园内乃至社会上学会交往,只有摆正心态、调整位置,了解校园关系的特点,从自我修炼做起,付诸实践,才能真正地在人际交往中做到如鱼得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