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子报
电子报

喜迎党的十九大 做好学生引路人从严治党抓发展 服务地方显特色——攀枝花学院党建工作回顾











百年大计,教育为本。
  党的十八大以来,学校党委团结带领全校师生员工,深入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系列重要讲话精神和治国理政新理念新思想新战略,坚定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制度自信、文化自信,以党建工作提纲挈领,始终坚持“围绕中心抓党建、抓好党建促发展”的党建工作思路,以提高教育质量为重点,以提高人才培养质量为目标,以办好人民满意的大学为宗旨,全面加强和推进党的思想建设、组织建设、作风建设、反腐倡廉建设、制度建设,为引领学校各项事业科学发展、建设转型发展示范高校和地方高水平特色大学筑牢了坚实的思想基础和组织保障。
把准方向抓好思想 统揽全局协同发力
  国以党兴,政以才治,高校的发展,人才的培养,关键在学校党委。
  攀枝花学院党委深刻领会习总书记的新理念新思想新战略,深刻领会省委的新要求新目标新任务,深刻领会市委的新愿景新期盼新举措,牢固树立政治意识、大局意识、核心意识、看齐意识,高举旗帜,把准方向,统揽全局,引领发展。围绕“办什么样的大学、怎样办好大学”和“培养什么样的人才、怎样培养人才、为谁培养人才”的根本使命,准确把握高等教育发展趋势,科学谋划学校发展蓝图,有效提高了党委的凝聚力、向心力、创造力和战斗力,形成了政治坚定、素质优良、作风过硬、团结和睦、决策民主、开拓创新的坚强领导集体。
   学校在各项事业发展中,坚持鲜明学校党委领导体制机制,党委对学校工作实行统一领导。全面落实党建工作责任制,全面压实学校党委班子领导职责,同时,全面提升二级学院党政班子的领导能力,进一步发挥二级学院党委(党总支)的政治核心作用。
  成立学校党委工作督查组。代表党委对学校中心工作、重点工作、专项工作进行督查,着力发现
   成立思想政治工作领导小组。统筹推进教学、科研、实践、管理、服务、文化、组织等育人领域全过程全方位育人,对各环节思想政治教育功能发挥情况和思想政治工作效果及时检查评估。
成立意识形态工作领导小组。牢牢掌握意识形态工作的领导权、管理权、主动权。出台《党委意识形态工作责任制实施办法》等意识形态工作文件制度40余个,加强对课堂主阵地的建设管理,落实党委书记、校长以及中层干部听课制度;规范各级各类宣传思想阵地的建设管理,定期开展网站检查,及时研判处置舆情;全面推进“易班”建设,建好实践育人第二课堂;创新“网络思政”第三课堂。
  成立统一战线工作领导小组。初步形成由党委统一领导,统战部牵头协调,有关部门和二级党委(党总支)共同参与的大统战工作格局。学校党委定期研究统战工作,学校领导带头广交深交党外朋友,建立领导干部联系党外人士制度,成立“同心专家服务团”,组织党外人士积极为学校、社会发展服务。学校党外人士成为学校改革发展的坚定支持者和积极参与者。
  成立党委教师工作部。统筹做好全校教职工思想教育引领和专业发展工作,强化师德师风建设,增强大学教师的历史使命,做好学生引路人。
  成立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教育学院。充分发挥整体协同育人作用,培育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合格建设者和可靠接班人。
植根攀西立德树人 融入地方服务发展
  培养什么样的人、如何培养人以及为谁培养人,是教育要回答的根本问题。而要回答好这一问题,就是要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坚持社会主义办学方向,坚持立德树人根本任务,扎根中国大地办大学。学校党委深刻领会中央、省市委对高校党建工作的新要求,更加注重提升培养全面发展、应用型高级专门人才的能力,积极服务地方发展,助力建设全面小康。
  十八大以来,学校人才培养质量不断提高。2017届学生毕业率94.66%、就业率达96.86%,考研上线435人,再创历史新高。近五年,学生获国际级奖励12人次、国家级奖励1108人次、省级奖励1240人次。2013年,学生在美国大学生数学建模竞赛(MCM)中荣获国际一等奖, 2015年,学校在全国大学生移动互联网创业大赛中荣获高校第一名。科技创业孵化园获得“四川省首批高校毕业生创业示范园区(基地)”称号,近三年孵化学生创业项目50个,带动参与创业实践大学生超过4800人次,与外企业签订服务合同1000余万元。学校先后被授予“全国文明单位”、“全国五四红旗团委”荣誉称号。2013年,学校被认定为“四川省知识产权优势培育单位”,成为教育部—“中兴ICT项目”基地单位。2016年,学校被国家发改委等三部委遴选为“全国100所应用型本科产教融合发展工程项目建设高校”。
十八大以来,学校科研和实践应用能力显著提升。近五年,学校承担各级各类科研项目1154项,总计获得科研经费9206.7万元。有省级科研创新团队3个,市(厅)级创新团队12个。推进攀西战略资源开发产教融合中心、现代制造业产教融合中心两个国家级产教融合中心建设,申报并实施了教育部—中兴ICT产教融合创新基地建设项目。2017年,学校增列为硕士学位授权建设单位之一,并积极向教育厅申报新增硕士学位授予单位资格;2017年7月,经过四川省“高评委”评审,学校被遴选纳入四川省“十三五”高等学校设置规划更名大学项目高校,正按照建设规划着力推进学校内涵建设。
十八大以来,学校服务地方能力不断增强。
——为建设中国钒钛之都提供新动力。学校已成为国家钒钛资源综合利用及钒钛新材料研发领域重要的科研基地和人才培养基地,建设有国家钒钛检测重点实验室、国家级攀枝花钒钛科技孵化器等科研平台,组建了钒钛新能源材料及其应用省级创新团队,在钒钛磁铁矿综合利用新工艺、钒钛新材料制备等新技术开发及其成果转化方面取得了较好成绩。
  ——为建设中国阳光花城发挥新作用。致力于太阳能热利用技术、太阳能光伏技术,太阳能钒钛功能材料技术等研究,牵头成立了攀枝花市太阳能产业技术创新联盟,承担了国家金太阳示范工程——2.1兆瓦太阳能屋顶光伏发电项目,参与了仁和区平地镇太阳能提灌扬程项目等。成功开发了蔗渣种植灵芝、猴头,块菌高效利用技术,和以玛咖、块菌、蛹虫草为主要原料的“攀西三宝”系列保健产品。
——为打造中国康养胜地培养新人才。
大力发展医学院和附属医院,着力打造卫生护理、康养旅游等服务性学科专业体系。与地方政府、企业共建攀枝花国际康养学院,今年9月,首批近700名新生已进校开启了崭新的学习生活。
  ——为打造四川南向门户注入新活力。与东南亚、南亚国家高校及地方政府在留学生培养、技术输出、文化互通、科研交流合作方面取得明显突破,8名老挝留学生已在该校电子信息工程本科专业完成学习并顺利毕业,今年预计招收50名来自巴基斯坦、尼泊尔、印度尼西亚等国家的临床医学专业留学生。
  ——为地方精准扶贫做出新贡献。积极开展与凉山州木里县纳子店村和米易县仙山村的结对帮扶工作,选派3名科级干部驻村入户,安排党员干部结对帮扶贫困户57户。被省委省政府授予2016年脱贫攻坚“五个一”驻村帮扶先进单位,全省仅三所高校获此殊荣。
纵深推进从严治党 行稳致远立根固本
  全面推进高校改革发展,关键在于培养造就一支具有铁一般信仰、铁一般信念、铁一般纪律、铁一般担当的干部队伍。为此,学校党委以群众路线教育实践、“三严三实”专题教育活动为契机,以驰而不息的精神强信念、转观念、抓作风、严制度,营造风清气正、干事创业的良好政治生态。
  筑牢理想信念,抓实思想教育。结合“两学一做”学习教育,通过每月一次中心组理论学习、间周一次教职工政治学习以及“党员学习日”活动,利用网络学习平台、党课讲座、专题培训班等,教育引导广大党员干部补足精神之“钙”,筑牢信仰之“基”,带头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以实际行动展现理想信念的强大力量。
  优化干部队伍,抓好选拔任用。优化选人用人环境。制定《中层领导班子和中层干部年度考核办法(试行)》,建立了干部网上测评系统,采取网上“背靠背”测评方式,分级分类进行考评,对问题比较多的干部由学校主要负责人进行诫勉谈话和提出批评;转变人才评价观念。实施全员竞聘,不唯年资学历、职称职务,只比业绩贡献。打破“一评定终生”、“能上不能下”的制度顽疾,建立高职低聘、低职高聘、转岗、待聘、限聘或解聘等竞聘规则和组织程序。加大培训锻炼力度,鼓励干部人才到地方、到基层锻炼。近年来安排37名干部人才到地方挂职锻炼。
  落实党风廉政建设,抓牢“两个责任”。制定并认真执行《关于落实党风廉政建设党委主体责任和纪委监督责任的实施意见(试行)》,实施“签字背书”、述责述廉、约谈等制度。建立二级单位主要负责人向学校两委委员述责述廉并接受质询和民主测评的工作机制,将落实党风廉政建设和反腐败工作纳入直属党组织党建工作考核和单位年度目标绩效考核的重要内容。
  强化监督执纪,抓紧体制机制。率先在地方本科院校设立二级纪委,延伸了基层纪检监督触角;组建了监督工作人员库,充分发挥广大教职工参与民主监督的积极性;在学校官微开设专栏“静明清风”,加强廉洁教育;坚持从严执纪,严肃查处违纪违规行为,切实维护纪律规矩的严肃性。
  如今,学校有党员1710人,设有17个分党委(党总支)、85个党支部。十八大以来,在各级各类评选表彰活动中,全校共有先进基层党组织17个,表彰优秀党务工作者44名,优秀党组织书记19名,152名党员被评为优秀共产党员,打造了一批“共产党员示范团队”和“共产党员示范单位”;开展基层党组织活动立项70项,投入经费15.32万元,形成了“星火党员服务队”等示范性、带动性、影响性强的品牌;开展党建课题立项49项,共投入经费17.7万元,形成论文、调研报告40余篇;开办入党积极分子培训班10期,培训入党积极分子3857名,举办发展对象培训班8期,培训学员1006名。党建工作取得了丰硕成果。
  征程万里风正劲,重任千钧再奋蹄。党的十九大即将召开,站在新的历史起点上,学校各级党组织将以党的十九大精神为指针,努力建设学习型、创新型、服务型党组织,不断提高学校党的建设科学化水平,为建设转型发展示范学校和地方高水平特色大学提供坚强的政治和组织保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