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子报
电子报

相知相伴 实学实用 办好百姓身边老年大学









2018 年石景山区启动了创建全国文明城区工作,这是对一个城市的全面检验,石景山将通过创城的带动和引领,聚焦石景山区各项工作的全面提升,推动区域各项事业全面进步,市民文明素养全面提升,城市品质显著提高,为服务保障北京冬奥奠定坚实基础。为此石景山作出了一系列承诺,继续加大教育、卫生、文化、体育、养老等领域改革,积极促进各类教育优质均衡特色发展,积极打造健康石景山,开展文化惠民工程。
  老年教育是终生教育的后期阶段,是构建全民学习、终身学习的学习型社会,提高全民族思想文化素质的有机组成部分,是引导广大老同志为文明城区建设增添正能量的重要平台。建校20 年来,石景山老年大学作为“百姓身边的老年大学”,从最大最基本的民生问题高度认识老年大学工作,用情怀和执着推动着区域老年教育事业发展。

截至2017 年年底,北京市60 岁及以上户籍老年人口占24.5%,户籍人口老龄化程度居全国第二位。石景山区于2000 年已步入老龄社会,2017 年底老年人口占比已达28.9%,高于北京市平均值4.4 个百分点,老龄化程度在北京市排名第二。
  十九大报告指出,积极应对人口老龄化,加快老龄事业和产业发展。国务院颁布的《老年教育发展规划(2016-2020)》对加快发展老年教育、扩大老年教育供给、创新老年教育体制机制、提升老年教育现代化水平作出了重要部署,提出2020 年区域内以各种形式经常性参与教育活动的老年人占老年人口总数的比例达到20%以上。
  石景山区委、区政府历来高度重视老年教育工作。1998 年11 月,区政府委托石景山区业余大学开办石景山老年大学,由区政府副区长担任名誉校长,业余大学校长兼任老年大学校长,同时每年拨付6 万元专项经费予以办学支持。这是北京市最早成立的由区属独立设置成人高等学校面向社会老年群体办学的一所老年大学。
  作为国家级居家和社区养老服务改革试点区,石景山区委、区政府把不断满足老年人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需求列入了石景山区实现绿色崛起的重要指标积极推进。面对新时代、新需求和新任务,业余大学对区域成人高等学校发展老年教育进行了系统思考,在教育理念、教育形式、教育内容等方面进行了创新实践。紧密结合区域老年人特点,努力办好老年大学,以“教育养老”助推石景山区养老事业的发展。
  栉风沐雨20 年,石景山老年大学在实践中逐步形成了“责任、温暖、光华”的价值观“、相知相伴,实学实用”的办学理念“、办好百姓身边老年大学”的愿景及“老有所学,陶冶情操;学有所成,服务社会”的办学宗旨。成立20 年来,学校从最初的2个班,37名学生,发展到现在累计开设236 门课程,培训学员1.87 万人。现在学校已经有3个大专学历教育专业,每年在老年大学总校学习的学员1500 余人,在街道分校学习的有7000余人,另有6万多人在街道学习社团开展自助学习,现在老年大学已成为石景山区老年人终身学习的重要场所。
  在这里,老年学员共享大学校园完善的设施设备和学习平台,成人大学生的演播室、大礼堂、国学、书画、声乐、舞蹈、钢琴、烹饪、茶艺、中医养生保健等各类实训教室,老年大学共同使用;在这里,老年学员共享大学优秀师资,给大学生上课的专家、教授,同样也出现在老年大学的课堂上;在这里,老年学员共享大学课程,学校根据老年人求知、求乐、求健、求为的学习特点设置课程,现已形成琴棋书画、国学素养、品质生活、表演艺术、运动保健、智能科技6 个模块的老年教育课程群。
  石景山区作为老工业区,今天的老同志多是退休工人,文化水平相对较低。退休后他们来到老年大学,想弥补过去的遗憾。在学习的过程中,大家也萌生了拿个国家承认的大学毕业证书的想法。为此2016 年起,学校专门向教育部、市教委申报了适合老年人学习的专业,先后开设了老年大学表演艺术、美术、中医养生保健三个大专学历专业。这些老同志与青年学生一起参加全国成人高考入学统一考试,实现了年轻时没有圆的“大学梦”。
  一花独放不是春,百花齐放春满园。为了让更多老年人在家门口就能参加学习,作为区域终身学习的重要供给侧,学校打破围墙,触角向下。2006年在街道试点开办“老年大学分校”;2016 年与老干部局共办“老干部大学分校”,2018年又与老干部局、文明办在街道共同挂牌“石景山老年大学(老干部大学)街道分校”。通过“教师送教进社区”活动,高校教师及志愿者深入社区授课,发挥示范、辐射和带动作用,形成了老年大学、街道分校、社区学习点三级教学网络。实现了办学初期仅能为少数老年人提供教育服务,到如今能够满足多层次、多需求、全口径老年人学习需求的目标。
  二十年寒来暑往,二十载桃李芬芳。老年朋友在老年大学学到了新知识,掌握了新技能,结识了新朋友。许多学员自建校就开始学习,也有学员同时参加几个专业的课程。他们在这里找到了快乐,寻到了友谊,焕发了青春。
  身有残疾,身患重病的学员在这里得到寄托,轮椅、病痛没有成为求学的障碍,课堂使他们焕发出生命的光华。陈爱武大姐在体检中查出了口腔癌,在医生的建议下,来到老年大学,几年下来,她的绘画水平不断提高,病情也得到了很好的控制。她的老伴激动地说“:在复诊时,她的主治医生,301医院的专家大夫说,她的画儿比什么药都管用。以后老伴一年复查一次就可以了,这意味着她的病已经痊愈了。我们要感谢老年大学,是老年大学给了她第二次生命“。为了回馈社会,陈爱武还把自己的作品义卖,捐助给孤儿院和敬老院。
  为了给老年学员更多展示的平台,2016 年学校成立了老年大学社团,现在有书画社团、舞蹈社团、摄影社团、模特社团、合唱社团等5 个分社团。学校每年举办“老年大学书画展”“摄影展”“重阳节社团成果展演”等活动。在这里,他们挥笔泼墨,画出娇艳牡丹;在这里,他们婀娜多姿,舞出多彩人生;在这里,他们手持相机,捕捉瞬间美景;在这里,他们放声高歌,唱出潇洒夕阳;在这里,他们身着毕业服,展现晚霞光华。
  这是一所传递爱与希望的学校,是播撒火光与火种的学校。很多学员学有所成,成为社区文化的组织者;有的参加各类演出,宣传核心价值观,展现正能量;有的是广场晨练的“领头雁”,带领老街坊起舞翩翩;有的成为社区工作的“老政委”,化解一个个邻里小纠纷;有的做一名社区助学的“红蜡烛”,将知识传授给困难家庭的孩子们;有的从学员成长为志愿者,返回社区组建学习社、书画班、京剧团、摄影沙龙,成为终身学习、文明城区建设的宣传者、推动者。
  唐志洁从2003 年开始,在老年大学学习英语,2005 年开始在老山社区成立了“老年英语学习班”,现在已发展为“夕阳红老山英语俱乐部”。目前俱乐部有近30 名学员,他们积极参加市区组织的宣传活动,曾被评为北京市“奥运服务好团队”,现在她们正在努力为冬奥会再立新功。今年唐阿姨参加国家开放大学组织的“我的学习故事”演讲比赛,获得第一名,展现了老年大学学员的风采。时光流逝,臻于极致完美;岁月更迭,溢出焕彩流年。20 年来,学校多次承担教育部、市教委项目,先后完成15 个相关课题,获奖或发表论文14 篇,自编老年大学教材6 套、29 本,制作完成45 个老年大学微课程。2018 年老年大学办学成果荣获北京市政府授予的北京市高等教育教学成果二等奖,并获得全国及北京市“终身学习品牌”。
  学校先后荣获“全国老年教育先进单位”、北京市“敬老文明先进学校”、“敬老文明模范学校”、石景山区“教育先进单位”,学校教师荣获“全国先进老年教育工作者”。学校的办学成果也多次被《北京日报》《北京晚报》等媒体报道,《既学一技之长,又圆“大学梦——“银龄课堂”一位难求》的专访在社会引起广泛影响,美国社区学院老年大学师生先后两次慕名到校访问交流。
  发展老年教育,是建设学习型社会的重要举措,是促进和谐社会、文明城区的必然要求。昨天,石景山老年大学曾交织光荣与梦想拼搏奋斗;今天,我们正充满生机与活力砥砺前行;明天,石景山老年大学必将豪情满怀,谱写出老年教育、老年事业更加美好的未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