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子报
电子报

传承创新具有时代精神上财风格的大学文化






  大学文化是大学赖以生存与发展的灵魂,一流的大学往往有一流的文化。作为中国近代高等商科教育先行者,上海财经大学始终以高度的文化自觉与自信,切实承担起传承创新具有时代精神上财风格的大学文化的重要使命。
  “十三五”以来,学校坚持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为引领,牢牢把握百年校庆重大契机,深度挖掘上财文化精神内涵,有序推进八大工程建设,形成了丰硕校园文化建设成果。目前,以“厚德博学,经济匡时”校训精神为核心的上财文化得到进一步继承和发扬,以文化人、以文育人的积极作用得到充分发挥。
  修史建馆,构筑上财文化载体学校以百年校庆为契机,有序推进修史建馆、新闻宣传、联络筹资、学术活动、校园文化、建设保障、庆典专项、校庆公益八大工程建设,积极做好学校文化的环境培育、载体支撑工作,全面营造文化育人的良好氛围,不断增强上财精神文化凝聚力。
  完成系列文化育人项目,育人载体建设取得突出实效。近三年来,学校先后完成了上财精神、上财赋、上财办学铭、上财校训释义、图说上财、上财名师治学治教格言、学校形象宣传片《百年荣光》、创校先贤纪实片《郭秉文》等系列文化育人项目11项;建设完成商学博物馆、校史馆、学生艺术中心、国立上海商学院老校门、“百年商科、凤鸣朝阳”百年校史浮雕墙,及创校校长郭秉文先生塑像、首任教务主任马寅初先生塑像,以及博雅书堂、创业空间等环境育人载体20项。其中,集全校之力编纂的《上海财经大学志(1917-2017)》作为百年校史标志性研究成果顺利出版,使学校文脉得以传承。
  历时四年成功建成两馆,商学文化传承获得新阵地。学校百年校史馆和商学博物馆于2017年9月17日顺利落成开馆。校史馆共展出实物100余件、图片500余张,其中近200件史料为首次面世。商学博物馆是国内目前唯一一家以商学为主题的学科类博物馆,弥补了我国博物馆建设的一项空白。两馆自开放运行以来,已累计接待2.8万人次参观,包括国务院副总理刘延东一行的各级领导、大中小学师生、社区居民等,成为保存、展示与弘扬优秀大学文化的校园文化中心,发挥文化育人作用的通识教育场所,以及面向社会公众的商学和财经知识科普基地。新华社、人民网等各级各类媒体纷纷报道,大大提升了学校的社会影响力和办学声誉。
  以校内外系列活动为平台,提升学校社会声誉和影响力。为加强百年校庆的情景教育功能,学校各部门积极组织了“千村调查十周年总结暨实践育人座谈会”、“面向未来的高等教育”中外大学校长论坛、百年百项公益讲座、文艺演出等多项活动,弘扬了学校百年来栉风沐雨的发展历程以及薪火相传的精神信念,充分激发了广大师生校友的情感共鸣,坚定其奋斗之心与爱校之情。以“学术研讨”“情感交流”“合作互助”“感恩回馈”四大平台为抓手,营造积极向上的校友文化氛围。香港校友会举办的“匡时论坛”、澳大利亚校友会举办的“中澳财经论坛”等已形成品牌,校友文化品牌影响力不断提升。
  思政引领,建设上财精神家园学校深入学习贯彻党的十九大报告、全国高校思想政治工作会议精神、全国教育大会精神,以“1+6+N”方案为抓手,求创新、寻突破、树典型、抓特色,积极探索构建三全育人“大思政”格局,大力促进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入脑、入心。
  以第一、第二课堂为依托,充分发挥思政育人积极作用。学校积极做好大学生“形势与政策”课程建设工作,组织开展“学习新思想千万师生同上一堂课”“新生第一堂思政课”等活动,深入解读党的十九大作出的重大决策部署,引导广大学生不断增进政治认同、思想认同、情感认同。与此同时,学校积极发挥第二课堂载体作用,近三年来共计开展各类活动23810场次,参与学生256684人次,育人成效显著。其中,通过文明班级评选、五四评优、我最喜爱的学生党支书、学术之星、大学生年度人物评选、研究生国家奖学金颁奖仪式、开学典礼、毕业典礼等仪式教育,发挥优秀学生先进典型人物、优秀集体的模范引领作用。
  强化网络思政阵地建设,形成线上线下育人合力。学校紧跟时代、精心设计,积极开拓网络思政新渠道。学校以微信平台为抓手,探索开展全覆盖、便携式思政教育。鼓励各学院结合特色设立易班主题教育项目,充分保障网络思政内容供给。近三年来,学校易班公众平台注册人数已逾2万,共拥有34个机构(院级)群,983个公共(班级)群。学生工作处企业微信应用总关注数已逾16000人,日进入应用数最高达6000余人,浸润式思政教育成效初显。
  大力挖掘师生典型,持续开展校风学风教风建设。学校编撰印制《上财人》,收录近年来由宣传部策划的人物报道共119篇45万字,较好地反映学校各条线涌现出的优秀典型与先进事迹。挖掘整理黄天华老师事迹,先后组织校内报道和协助校外主流媒体采访报道30余次,形式丰富,时间跨度长,很好地诠释了上财人的精神风貌和治学品格,社会反响强烈。
  依法治校,打造上财制度文化“十三五”以来,学校坚决贯彻落实全面依法治国的基本方略,奋力推进新时代依法治校建设。立足新时代,学校以创建依法治校示范校为着力点,进一步形成依法治校的制度文化。
  加强依法治校顶层设计,营造文化传承创新的制度环境。推进依法治校好比建造一座大厦,首先要做好夯基垒台、立柱架梁的工作。在长期办学实践中,学校立足实际、总结经验,凝练建构了“一梁四柱一条线”的依法治校体系。一梁是指建章立制,以章程为统领,进一步加强制度建设,形成全面的制度体系;四柱分别是:内部治理———健全科学决策和民主管理,完善学校治理结构;规范办学———依法依规办学,构建公平法治的教育环境;权益保护———依法健全纠纷解决机制,完善教师学生权利的救济制度;法治文化———开展法治宣传教育,形成法治文化氛围。一条线是指要加强党的组织领导,做好统筹协调。通过建设“一梁四柱一条线”,形成依法治校的良好局面,为上财精神文化的传承创新营造制度环境。
  以章程为纲推进建章立制,为文化持续健康发展提供有力保障。长期以来,学校高度重视制度建设。2017年学校以创建上海市依法治校示范校为契机,全面启动新一轮校内规章制度清理工作。截至目前,共有效清理全校28个部门429项规章制度,包括继续有效的282项、应当修改的100项、拟废止的47项。同时,学校还专门研究制定《上海财经大学规章制度的制定管理办法》,通过确立规章制度“立法法”,进一步提高建章立制的科学性和规范化管理水平。
  以制度建设为引领,创建良好的师德师风。学校一贯坚持“教学依托科研,科研促进教学”方针,坚持以教学为中心,以高水平科研促进教学质量的提高。学校高度重视并长期坚持教授为本科生上课制度,鼓励高水平教师长期投身本科教学课堂,通过制度文件明确教授、副教授承担本科教学的具体任务量。同时,通过制定制度推动教师投身教改,设立项目促进教师参与教学改革,推动教研相长。此外,学校还构建了师德师风建设长效机制,对教师的岗位聘任、职务晋升、项目申报和评优奖励实行师德“一票否决”制,形成师德目标的导向机制。
  多措并举,创建上财文化品牌学校持续推进文化品牌建设,依托多元的学术讲座、活泼的文体活动、高雅的艺术实践、热心的公益服务等,构筑起青年学子成长成才需要的文化品牌矩阵,不断提高广大师生的归属感与认同感。
  繁荣多元校园文化,用心陪伴学生成长。学校以“甲申讲坛”“SUFE如师说”“金翼杯”“蓝园杯”“青春起航”“岁月如歌”等品牌活动为抓手,持续开展学术、文艺、体育、生活维权等主题系列活动,多角度诠释上财文化内涵,激发上财学子的精彩创意,提升广大青年的文化归属与认同,用心陪伴每一位上财青年成长。其中,“甲申讲坛”累计开展120余场讲座,覆盖观众2万余人次。“岁月如歌”毕业季主题活动通过14年的积累,现已形成大型毕业季主题活动品牌,年度参与2000余人次,激发了学生爱校荣校的深厚情怀。
  持续围绕“一心双环”团学组织格局,引领社团多元覆盖。学校现有注册在籍的学生社团80个,年度平均开展社团常规活动1800余场,专项活动300余场。活动涉及表演、比赛、分享、沙龙、培训讲座等多种形式,参与学生全覆盖。持续开展了社团文化节、社长沙龙、社长全明星等活动,引导上财社团人获得更多的个人价值归属和团体认同。
  推进博雅艺术教育,培养青年人文情怀。学校依托四大艺术实践基地,持续推进艺术专业课程、艺术实践课程建设,平均每年度开展艺术课程400课时。持续不断地打造艺术类精品节目,积累了民乐、合唱、话剧、舞蹈等多类别艺术作品,并多次斩获国内外艺术展演最高奖项。积极推动京剧、沪剧、军乐等高雅艺术进校园,基本做到除假期外每月均有演出,受到广大师生的热烈欢迎。开设艺术沙龙,邀请广大青年学子走进排练厅、走上舞台,亲身体验艺术实践、感悟艺术经典。平均每年开展艺术沙龙20余场,艺术类专场演出10余场,覆盖学生1000余人次,让更多同学从被动的艺术欣赏走向主动的艺术体验与习得,引领上财学子养成博雅的艺术人文情怀。
  强化公益项目机制,传承志愿服务精神。学校依托“常规活动+项目导向”的志愿服务开展机制,培养学生公益奉献理念。通过“阳光宝宝”、“桃蹊”、“兴家”、“逐梦行”、国际志愿者日系列活动等公益品牌,持续向青年传递平等、关爱、奉献的精神。志愿服务工作高质量持续推进,2000余名“小红豆”出色完成校庆志愿服务工作,得到校内外的一致好评。以场馆服务、社区公益、支教帮扶、赛事专项、关爱弱势群体、校园志愿服务为基础构建的第二课堂志愿服务模块,已成为校内青年学生群体参与频次最高的实践模块,年平均开展志愿服务1500余场,参与志愿服务20000余人次。
  志在全球,提升上财文化影响力“十三五”以来,学校深入开展多层次国际学术交流活动,积极打造高层次、高质量交流平台,努力构建常态化的国际学术交流机制,搭建高层次前沿学术交流平台,不断拓展师生的国际学术视野。
  持续推进实施GLOBALSUFE战略,引进优质教育资源。积极寻求高层次合作伙伴,不断拓宽师生国际交流渠道。截至2018年10月,我校合作伙伴遍及46个国家和地区,与221所大学与机构建立了合作关系,签署了431份合作协议。国(境)外合作办学机构包括2所孔子学院和1个香港办学点;国(境)外合作办学项目数达31个。同时,探索与世界一流大学或机构开展实质性合作,推动高起点国际合作教学研究。先后与斯坦福等世界知名高校合作建立了管理科学与量化分析研究中心、中英金融信息工程研究中心等机构,联合世界顶尖名校加州大学伯克利分校开设金融硕士(全球财富管理方向)学历学位等教育项目。
  国家级基地建设稳步推进,孔子学院内涵建设态势良好。学校依托“国际商务汉语教学与资源开发基地”平台,打造学校商务汉语的研究教学品牌。积极参与“孔子新汉学计划”,陆续出版6本商务汉语案例教材,进一步提升教材建设和使用的规范化水平。学校建成“中华商务文化体验与学习中心”,建立商务汉语国际教育人才储备库和商务孔子学院院长、汉语教师研修和教学示范基地,为汉语国际教育和孔子学院建设的可持续发展提供支撑和服务。两所孔子学院发展态势良好,其中塔林大学孔子学院已在当地开设了16个大中小学教学点,注册学员1513人;伦敦玛丽女王大学孔子学院现已开设6个中小学教学点,注册学员78人,并建立了HSK汉语水平考试中心。
  主动对接国家战略,来华杰出人才培养高端项目推进顺利。学校主动对接国家“一带一路”倡议,积极开拓沿线国家高端人才培养项目。其中,“国际金融与区域经济”全英文硕士高端项目于2017年秋季学期首期招生,来自8个“一带一路”沿线国家的16名学生进入该项目学习。积极参与商务部设立的“援外高级学历学位教育专项计划”,共招收12名来自亚洲和非洲发展中国家的学生。自2016年起由学校国际文化交流学院承办“上海暑期学校———中国商务项目”,吸引了有来自33个国家的65名学生参加。
  面向新时期,学校将继续深入贯彻落实党的十九大精神和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大力推动校园文化繁荣发展,致力于成为优秀文化传承的重要载体和思想文化创新的重要源泉,做好新形势下宣传思想工作,为把我校学生培养成社会主义合格建设者和可靠接班人营造良好的舆论环境和文化氛围,为学校建设国际知名的高水平研究型大学提供源源不断的精神动力和文化支持。(李聪、吴云香、胡红华)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