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子报
电子报

走向人民大众


  五四运动成功地改变了中国的历史进程,后人在分析五四运动成功的原因时指出,五四运动能够取得成功,不仅在于其顺应反帝反封建的历史潮流,更主要在于其一大批知识分子走向工厂、农村,实现了知识分子与工农群众的相结合,象神话中的那个巨人一样,把自己的双脚坚定地踏在了中国的大地上,获得了不竭的动力,无往而不胜。
  走向人民大众,实现知识分子与人民大众的联合,这正是五四运动能够取得成功的根本原因。李大钊先生在1919年2月就告诫中国的知识青年们,“要想把现代的新文明,从根底输到社会里面,非把知识阶级与劳工阶级打成一气不可。”这种认识在当时的左翼知识分子中已经成为一种广泛的共识,同一时代的毛泽东就已经清晰地认识到了知识分子走向人民大众对知识分子自身、对中国社会革命的重要性,一方面毛泽东看到了中国知识分子对中国革命的重要性,“五月七日,民国奇耻;何以报仇?在我学子!”但学子在学校里是救不了社会的,若学子不与社会联合,便有了极大的弊端,“现时学校大弊,在与社会打成两橛,犹鸿沟之分东西。一入学校,俯视社会犹如登天;社会之于学校,亦视为一种神圣不可捉摸之物。相隔相疑,乃成三弊:一为学生不能得职业于社会,学生近之,社会远之,学生亲之,社会离之,永无联结契合之日。一则社会不遣子弟入学校,学校之不善,亦为一因,而社会不悉学校内容,则为最大因。学校之人与社会之人,自来不通情愫,不相告语,虽有良校,彼何由知乎?”要革除这种弊端,便是学子们走向人民大众,“除去三弊,疏通隔阂,社会与学校团结一气,社会之人视学生如耳目,依其指导而得繁荣发展之益;学生视社会之人如手足,凭其辅佐而得实施所志之益。久之,社会之人皆学校毕业之人,学校之局部为一时之小学校,社会之全体实为永久之大学校。”
  青年知识分子要走向人民大众,实现与人民大众的联合,以自己的理论去影响和作用于人民大众,实现人民大众理论的觉醒,这正是马克思主义所倡导的基本原则,“批判的武器当然不能代替武器的批判,物质力量只能用物质力量来摧毁;但是理论一经掌握群众,也会变成物质力量”;“哲学把无产阶级当作自己的物质武器,同样,无产阶级也把哲学当作自己的精神武器。”
  坚持走向人民大众,实现知识分子与人民大众的联合,这是中国革命能够成功的根源,也是辛亥革命失败的根源,“辛亥革命……与我们民众的大多数,毫没关系。我们虽赞成他们的主义,却不曾活动。”而实现了民众联合的中国共产党人在人民大众支持下,成功地完成了反帝反封建的历史重任。
  走向人民大众,中国知识分子看到了革命力量的源泉,看到了知识与理论的用武之地,也让中国知识分子看到了自身价值之所在,90年来,在五四精神的感召下,中国知识分子不断坚持与人民大众的联合,坚持以自己的知识和理论服务于人民群众,因此取得了中国革命和建设的一个又一个伟大成功。
  坚持走向人民大众,不仅是解决中国社会问题的重要途径,也是解决知识分子自身面临问题的重要手段。当前高校毕业生就业面临着诸多困难,破解这一难题的出路在哪里?历史的经验昭示我们,只要我们到人民大众中去,坚持以自己的知识为人民大众服务,就一定能够找到实现自己人生理想和抱负的用武之地。也就是要坚持胡锦涛同志在纪念五四运动八十周年时指出的,“青年要坚持正确的人生之路,不断为人民建功立业,就要把个人的理想融入广大人民的共同理想之中,把个人的奋斗融入广大人民的集体奋斗之中,不断从人民群众中汲取智慧和力量,永远保持朝气蓬勃、奋发向上的青春活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