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子报
电子报

他,大写出中国人的骄傲(上)记我校杰出校友、1987届农业建筑与环境工程专业毕业生张博
艾 子





  许启凤、陈章良、张沅……采访他们,总是被感动和激励,从思想到胸襟、从视野到心灵,收获满满的。张博也是这样,一个照面、两句寒暄,从容自信而富有激情的印象油然形成;交流起来,更是不知不觉就被他的思想所牵引、情怀所感动、作为所激励……张博是我校1987届农业建筑与环境工程专业的毕业生,现任美国电器产品公司董事长、执行总裁,2008年荣获美国伊力诺依大学(UIUC)杰出校友奖。
  UIUC是美国一所具有140多年历史的著名高校,其杰出校友奖每年在全球范围内仅授予一位为人类的进步与发展做出巨大成绩和贡献的校友,令所有学子仰慕,其威望仅次于诺贝尔奖。在颁奖仪式上,UIUC校长说:“张博博士当之无愧!这个中国人校友让UIUC的学生、教师和员工引以为荣!”更具特殊意义的是,张博是第一位荣获这一奖项的中国人。
2008年12月16日,张博像往常一样打开电脑,一封来自Herman校长的电子邮件让他惊喜不已。信中说:我很高兴地通知你,为了表彰你所取得的特别成就,UIUC决定为你颁发2008年杰出校友奖。也许是经历了太多成功洗礼的缘故,财富和荣誉对张博来说似乎早已失去了魅力。但此时此刻,他却十分激动。
  这是一份怎样的荣誉?在UIUC,最具魅力和令人敬仰的地方是两面墙,一面悬挂着学校20多位诺贝尔奖获得者的巨幅头像,另一面悬挂着学校100多位杰出校友奖获得者的巨幅头像。这里可谓是十几万师生心目中的“神坛”。
  回想当年在UIUC香槟分校读硕攻博的日子里,张博曾多次来到这里默默地仰望着那一幅幅“神像”。有一天,他发现两面墙上居然没有一个中国人,“当时我内心受到的撞击是无以言表的”张博说。今天,默默埋藏在心底多年的一个心愿悄然实现,他怎能不激动?
  祝贺的短信和电子邮件从国内外和四面八方纷至沓来,“你是中国人的骄傲”“你改写了UIUC‘神坛’上没有中国人的历史”……世界上最美丽和高尚的赞誉之词,莫过于此焉!
怀揣济世大志 考入北京农业机械化学院
 张博,上个世纪60年代出生在北京,父母亲都在铁路上从事技术工作。“文革”开始后,因为他们是“臭老九”被“发配”到大西北甘肃支边。从此,张博被送到了祖籍安徽乡下。后来,妈妈又接二连三地生出三个妹妹来,张博小小年纪不仅过起了与父母分分和和、不断辗转于安徽和甘肃的颠沛生活,而且要承担起照顾妹妹们的重任来……这样的经历让张博过早的懂事和成熟起来。
  随着年龄的长大,善于思考的张博懵懂觉得很多苦难和不幸都是人为造成,而说话管用的都是当官的。渐渐地,他幼小的心里萌发了一颗理想的种子———将来我要当官,当一个多为人民做好事的大官!考入西北师大附中后,张博的理想入土发芽,先后担任了高中部学生会主席和团委书记。
  报考大学,张博首先想到的是一定要考回北京。理由很简单:首都,有利于实现心中的理想。对于专业,他认为中国是个农业大国,学农机将来肯定会有用武之地。1983年 9月,张博怀揣着为官济世的雄心壮志,如愿考入北京农业机械化学院(我校东区前身)。
  张博说,一个人要有所作为,从年少的时候心中就要有理想和抱负,它是你努力、坚持、奋斗和走向成功的动力源。
争当学生干部 奠定日后发展的第一块基石
  在人们如饥似渴汲取知识的20世纪80年代,考取了大学的人几乎都是一头扎到学习里面去,唯独这个张博明显另类。他呀,经常琢磨的是怎么当学生干部。
  回忆起当年的张博,老师、同学和时任学院领导一致评价:活跃、综合素质好、有能力,是个出类拔萃的学生干部。
  第二年,张博成功当选学生会副主席,还代表学校参加了北京市学联一大,并且成为学联一大的小组召集人。同为当时学生会副主席、现任我校离退休处处长的学长葛树林回忆说:“一上任,张博就做了件令全校师生刮目相看的大事情。”全校学生统一服装、胸前佩戴上校徽,太帅了!是当时的大学生最向往的一种装束打扮。但一套统一服装要几十块钱,这对大多数学生来说都是不小的经济负担。张博首先挑战的就是这件众望所归而又棘手的事情,认真调研、多方斡旋……困难一个个被克服,最终实现了学生负担一部分、学校补贴一部分、家庭困难学生免费赠送的理想方案。在全校师生穿上一样服装的那天,整个校园都沉浸在兴奋之中,也让周边兄弟院校的同学羡慕不已。
  初战告捷给了张博巨大的鼓励。他说,从中我认定一个道理:只要你心里想的是大家,就一定能够赢得尊重,有所作为。
  “胸怀宽广,愿意服务和奉献!”时任校党委书记艾荫谦谈起张博有讲不完的故事。1985年隆冬时节,学校遭遇了取暖用煤炭断供,教室、宿舍到处都冷冰冰的,老师和学生们都冻得没法上课了。就在这危难之际,张博挺身而出,主动请缨给学校弄煤去。“别说,他还真行,没多久就给弄来了,而且一下子就弄来了好几车皮价廉质优的煤炭,不仅解决了咱学校的困难,就连周边的几个大学也都跟着借了光呢!”
  张博说,在与学校领导打交道的过程中,他学到了很多课堂和书本上学不到的本领;在与北大、清华等名校学生干部一同开展工作中,他了解了他们的想法和思路;在与国家有关部门领导的接触中,他获得了普通大学生难以得到的信息,开阔了眼界。
  1986年,国家科委提出“星火计划”。而在1985年的时候,团中央曾在假期组织一批优秀大学生深入大西北宣讲 “星火计划”,张博被任命为宣讲团的带队团长。宣讲团工作开展得有声有色,成绩非常突出,受到了时任国务委员、科委主任宋健的表扬。
  1987年,临近毕业的时候,国家科委来到学校钦点张博。从此,他成了一名政府官员,走上了实现志向的金光大道。参加国家科委对大别山地区的扶贫开发工作,他成绩突出;主持调查并起草的关于制止中国蚕茧大战的报告,受到时任国务院秘书长、国务院扶贫办主任陈俊生和国家科委、纺织工业部领导的高度重视和好评……张博说:“大学是一个人世界观形成的最重要阶段,也是一个人综合素质的厚积阶段,我感谢母校,在那样一个年代给了我比较宽松的成长环境,让我得到了充分的培养和锻炼,为我日后的发展和有所作为奠定了第一块基石。”他坦承,当学生干部花费了他很多时间和一些精力,但他从来没有忽略过学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