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子报
电子报

基础课部功不可没


  在长沙理工大学书声琅琅的校园里,曾经有一支声名显赫的教学团队,如今它已经在横跨长沙南北的广袤校区中彻底蒸发了。这个庞大的团队曰基础课部。七十年代末八十年代初,当浩浩汤汤的高考录取学生从四面八方涌进金盆岭的交通学院时,课堂上与同学们第一次见面的几乎全都是基础课部的老师。担任高等数学课、大学物理或化学课、理论力学或力学课、电工或电气课、计算机课、制图课的教学,大学英语课的老师们以亲切的话语、渊博的知识、互动的方式让刚刚结束了中学人生的莘莘学子开始懂得什么是真正的大学。
  从九十年代初开始,基础课部中的一些基层教学单位,或以出走的方式并入其他系,或以独立的方式成立新的系。仿佛记得最先出走的是电工、电气两个教研室,他们的接受单位是机械系。基础课部在一个星期二的下午举行了隆重的欢送大会。课部领导人发表了热情洋溢的讲话。一位爱好书法的外语老师甚至写了两幅毛笔字分送给这两个教研室。一幅写的是“巨鲲入海”,一幅写的是“大鹏凌空”。欢送会上,一阵又一阵的掌声中,一些老师情不自禁地一次次用手抹去眼中的泪花,毕竟是亲密相处了近二十年的老同事啊。九十年代中期,外语教研室从基础课部游离出去成立外语系。担任基础课部主任的蒋光震老师与即将出任系主任的原室主任进行了一次谈话,勉励他在新的岗位做出更优异的成绩。语重心长的期盼分明凸显出一位老领导对后辈的关心与呵护。九十年代末,基础课部终于完成了它的历史使命,从学校的教学单位板块上完全消失了。
  抚今思昔,深以为基础课部具有四个方面的亮点。一是有一个以身作则、关心教师的课部领导集体;二是有一支积极肯干、事业心强的室主任队伍;三是有一批热爱教学、教书育人的教师梯队;四是有一群热心公务、办事干练的管理人员和教辅人员。
  先后担任过课部领导的,记得有郭亮凯、高振泰、诸怀英、刘彬、莫克威、蒋光震、刘振闻、贺建华等。其中党总支书记诸怀英工作极为细致认真,深得老师们好评,惜乎英年早逝。一位基础课部的老师曾在1991年12月24日的日记中写道:“朔风凛凛,寒雨潇潇。基础课部党总支书记诸怀英同志于今日凌晨三时不幸与世长辞,享年52岁。与其共事七载,深深觉得她不愧为一名优秀的中共党员。”部主任莫克威曾留学德国与俄罗斯,学识宽厚,尤其精通多种外语。他不仅课上得好,而且善于做教师的思想工作。一位教师因外部原因,职称一时难以晋升,他热情地邀请这位教师到自己家中小坐,一边品味异国的香茶,一边探讨人生的甘辛。临别时他还将自己发表在德国一家著名学术刊物上的论文复印件相赠,鼓励这位教师以教学为重,以科研为重,千万不要忘记“实从前起,名随后至”的古训。
  最早的教研室主任,印象中有数学室的张岳生、物理室的周耀明、化学室的沈一鹏、外语室的谢祖钧、制图室的王玛利、力学室的谭永松、计算机室的魏保武和电工室的赵怀清等。他们都是五十年代或六十年代初的大学毕业生,无论是教学还是科研,均有很深的造诣,尤其是在思想素质和工作方法上明显高人一着。正是在他们的精心组织下,教研活动一直开展得有声有色,从而有力地促进了课堂教学质量的不断提高。
  教师队伍中的佼佼者更是层出不穷:数学教师高纯一、唐贤瑛、周世琼,力学教师彭祝、计算机教师彭仲昆、刘汉龙,化学教师吴素素,外语教师刘永灿、张楚楚、肖健玲等等。这些教师在教学中精益求精的备课、深入浅出的讲授、举一反三的启发、授人以渔的点拨、不厌其烦的辅导以及宽严适度的要求,不仅赢得了同学们的交口称赞,而且为同行特别是为青年教师所首肯和叹服。
  基础课部办公室可以说是最具有凝聚力的地方。老师们到这里来办这办那,总会受到热情的欢迎。记得先后在办公室工作过的有祝耀邦、龙浩然、陆美筑、秦莉、陈若玲、曾爱华等等。其负责的事情非常繁琐具体,比如节假日的福利物资分配,教学资料的打字复印,学生课程的安排调整,凡此种种,他们总是勤勤恳恳地为教师们服务,从不抱怨。基础课部还有一些教辅单位,比如实验室、外语语音室、资料室等等,其中的工作人员无不尽心尽力地履行职责,从而保证了教学的正常运转。特别是外语语音室的肖冬林、资料室的卢丽莉,工作十分出色,为老师们的教学提供了极大的方便,至今思来,犹令人感慨不已。
  光阴荏苒,基础课部离开人们的眼球一晃十多年过去,可它却像一颗璀璨的明珠长留在广大师生的记忆之中,更像一部内容厚重的画册永驻在长沙理工大学的校史之中。当人们满怀激情回顾学校六十周年办学在历程时,我想,无论是谁都会从内心深处发出如此感叹:六十春秋,业绩辉煌;基础课部,功不可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