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子报
电子报

增强“四个意识”打赢我校思政课教学质量攻坚战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要用好课堂教学这个主渠道,思想政治理论课要坚持在改进中加强,提升思想政治教育亲和力和针对性,满足学生成长发展需求和期待。
  习主席的指示要求我们,首先,必须不断强化课堂教学主渠道作用,要积极适应现代信息技术迅速发展和当代大学生需求深刻变化的新形势,着力在思政理论课课堂教学上探索进行多维立体课堂教学改革。
  思政课课堂教学要凝炼教学内容、强化问题意识、加强专题教学,立足学校特色,将“大别山道路精神”融入课堂,引导大学生敬农、学农、爱农,立志服务三农。努力构建贴近时代、贴近校情、贴近学生的教学体系。坚持访谈式教学特色与传统,同时将辐射式、启发式、体验式、翻转式教学方法融入课堂教学。教师在课堂上既要讲清理论,又要联系实际,切不可空谈理论。
  要将教材体系转化为适合我校学生需求的教学体系,既解决理论入脑入心问题,又解决学生抬头率问题。要在“授业”、“解惑”的同时,注重“传道”,要把传扬社会公德、职业道德、家庭美德、个人品德之道贯穿整个教学过程。正如总书记指出的,各门课都要守好一段渠、种好责任田,使各类课程与思想政治理论课同向同行,形成协同效应。
  其次,必须充分发挥实践教学第二课堂作用。思政理论课课堂教学为学生带来的是理论熏陶,而实践教学则为学生送去真实体验。实践教学是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的第二课堂,是传承红色基因的重要方式。
  2015年下半年起,我们创新实践教学形式,将实践教学分为校内、校外两种形式。校内实践教学主动借力各部门、各学院,通过思政理论课教师指导“树人杯”辩论赛、青马工程、理论社团、创客空间等载体,既丰富了校园文化生活,又形成“大思政”合力。
  校外实践教学以三小时交通圈为范围,积极建立包括学校综合试验站、爱国主义教育基地、文化历史场馆、改革开放源地等在内的思政理论课实践教学基地,目前已经建成5个,今后陆续再建10个左右,争取1/5的学生四年中能参加1次校外实践教学,返校后,学生们通过展示、访谈、演讲、交流、竞赛等形式,辐射、带动更多学生,实现实践教学更大范围的覆盖。
  实践教学让思政课堂充分延伸,让实践感悟深入人心,增强了思政理论课的吸引力、说服力和感染力。
  第三,必须借力网络教学重要补充作用。当前,我们已经进入“互联网+”时代,互联网已经成为人们物质生活和精神生活不可缺少的重要组成部分。网络教学成为思政理论课教学的有效补充已是大势所趋。调查显示,九成以上大学生最主要的信息获取渠道是互联网,大学生日均使用互联网时长超过6小时。大学生已是无人不网、无日不网、无处不网。如何让学生在网络中感受现代信息、接受理论滋养、减少负面影响?就是要让正能量站领网络舆论阵地、引导学生正确判断是非曲直。
  目前我校在文科专业 “当代世界经济与政治”课程已经顺利完成首轮网络教学,效果良好。今年,结合我校实际,各部门、各学院联动在“形势与政策”课教学中全面实行网络教学。
  思政理论课考核方式也因时改变,依照平时考勤、实践教学、随堂测试、在线考试等几个方面进行综合测评。综合考察学生对课程内容的掌握程度,实现考核方式的公平、公正和科学。网络教学、在线考试平稳运行和顺利推进,使 互联 网和新媒体在思政理论课教学中发挥了非常重要的作用。
  同时,我们在“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课程正在进行慕课、微课等尝试。网络教学不仅丰富了思政理论课教学内容和教学手段,而且在激发学生学习兴趣、提高教学实效性等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电脑、平板、手机已经成为思政理论课教学的新课堂、好帮手。
  思想政治理论课是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核心课程,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是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排头兵。改革只有进行时,没有完成时,马克思主义学院全体教师将牢记使命、不忘初心,不断加强我校思想政治理论课综合改革,以质量年建设为契机,不断提高教学质量,扎实推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特别是习近平总书记系列重要讲话精神和治国理政新理念新思想新战略进教材、进课堂、进学生头脑工作,引导大学生坚定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制度自信和文化自信,将思想政治理论课建设成为大学生真心喜爱、终身受益、毕生难忘的优秀课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