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子报
电子报

打瓜籽


  老家兴种 “打瓜”, “打瓜”这东西,外形比西瓜小。剖开来,就和西瓜有些区别了。籽多穰少,瓜籽又大又密。种打瓜的人,目的不是卖瓜,是收籽。大凡种打瓜的村子里,多数都有几家炒货店,专卖炒瓜籽。
  与这行当相配套,有约定俗成的规矩。收瓜季节到了,主人把摊子在集市上一摆,过往行人在凉棚下一坐,随意捡个瓜,打开就吃,不用付一分钱。但有一条,必须将瓜籽吐在主人事先准备好的笸箩里,且只准现场吃,不能带走。
  收瓜季节,正是三伏天,赶集上店走远路,谁不坐下来吃两个。于是,集市上最热闹的地方就数打瓜摊,而太平集上的打瓜摊就更热闹。集市入口处,路东路西有打瓜摊各一。路东摊主狗剩、路西摊主大能,都是年方十八九岁的愣头后生。每逢大集,两个人的对台戏就唱炸了锅,都扯开嗓门叫喊着“积德行善”、 “修桥补路”、 “好吃解渴”、“天底下最大的便宜”之类的口号,间或还夹杂几句不着板眼的 “二黄”唱词。每逢此时,瓜摊前就拥挤不堪。有急着办事不想吃瓜的,就对堵了路的后生问: “还让赶集不?”你说这事儿怪不怪———搭上功夫让人白吃瓜,还要落埋怨。其实,世上这样的事多着呢,半年不下雨,突然来一场透地雨也有人骂街。刮大风方便了顺风的,顶风而行的人就不乐意。要想让所有的人都高兴,造物主忙得过来吗?说归说,白吃瓜多数人还是欢迎的。所以,尽管狗剩和大能像仇家似的对着脸大吵大嚷,吃瓜的人根本不理他。就是不叫喊,瓜也剩不下。除了他们俩,别人没有竞争。他们俩的故意叫卖,是给集市上造气氛、凑景儿呢。平日里,两个人形影不离,下地一块走,地头上一起抽旱烟,咋就能真闹别扭呢。
  一晃五十年过去了,我依旧怀念着故乡的打瓜和打瓜籽。春节期间,见到狗剩和大能,惶惶然年逾古稀矣。须发皆白,膝下都有了曾孙。问他们还种不种打瓜,二人皆摇头。狗剩说:这东西在咱这儿早就绝种了。现在市面上那么多瓜籽,也不知道怎么种出来的。大能说,眼下种庄稼,没文化、不懂科技可真没出路。要是当年咱们也像时下的年轻人,把咱们这里的打瓜好好研究一下,说不定成大气候哩。
  我诺诺然。短短五十年,一个曾在故乡走红的农作物品种销声匿迹了。失去的仅仅是集市的热闹和几家农户的富裕吗?不是的,或许是一项原汁原味的传统农业技术,也许是一个重要的产业,也许还有醇厚的乡风民俗。是的,如今种庄稼不能没有文化,但有了文化也不能数典忘祖,邯郸学步,把自己最环保、最纯净的产品丢掉。
  (作者系我校77级中文系校友,原山东省发展和改革委员会副主任,中国作协会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