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子报
电子报

从桂阳一中走出的北大博士


    在我国,北京大学是广大学子梦寐以求的最高学府;博士,是我国高等教育的最高学位。

   而能进北京,成为博士,特别是北京大学的博士,这是无限艰辛,也是无限荣光的。

张浩,是桂阳一中毕业的北大(即“北京大学”,常简称“北大”)博士。他由初中毕业后的桂阳二中考不上,到如今令人敬仰的北大博士,其间,经过了多少曲折、徘徊、艰辛、努力、汗水、拼搏,我们是无法了解的。但我想,张浩的成长,的确给我们留下了许多思考,许多最宝贵的经验。笔者最近有幸与张浩教授取得了联系作为教授的他,在百忙中,回答了我许多问题。现笔者将知晓的事实写出,以飨桂阳一中广大的学子及读者诸君。

张浩,是桂阳一中的骄傲,也是桂阳人民的骄傲。

 

曾经考桂阳二中落选

 

张浩于公历1980年1月1日出生在湖南桂阳北半县的一个小山村。父亲曾是一位民办老师——1996年转为公办。母亲是地道农民,只读了初小一年级,算是文盲。张浩的祖上历代都是脸朝黄土背朝天的农民。

大家知道,在农村,没有关系者要想找条出路、有出息,唯有通过自己努力读书。作为从文革过来、当着教师的张浩他爸,当然深知这一点。正因为如此,其父亲对张浩寄予了厚望。为了能让张浩从小感受到知识的乐趣——当然,也为了能减轻其母劳动时带人的不便,张浩从小便跟随在当教师的父亲身边。其时,其父在某山村小学任教。在桂阳,山村小学有的是一所学校就一个老师,一间教室有一二三年级的学生。当时,其父任教的就是这样的学校。其父亲常常是讲了这个年级讲那个年级的。而此时的张浩,则在讲台边边听边玩。张浩从小乖巧聪明。据张浩说,那时,有时候父亲向学生提问题,学生没有回答出来,他却回答出来了。为此,其父十分高兴。

张浩6岁的时候,其父去了某中心完小。中心完小,其条件,在农村的学校算是比较好的、其规模也算是比较大的,有几百学生。张浩在这里上了小学一年级。

其父在中心完小任教,条件当然好多了,但是,问题也来了,这就是中心完小离家较远,其父无法照顾家庭。了解当时情况的人都知道,当时民办老师工资是较低的,因此,之前,其父在村小是一边上课,一边在闲睱时到家下地干活,以增加家庭收入,维持一家生计。因为这,张浩上二年级时,其父就申请调到了村小。张浩在该村小一直读到小学六年级。据张浩说,在小学,他的学习成绩“一般排在班上四五名,不是最好,但也不差。”

小学毕业后,张浩考进了桂阳六中读初中。在桂阳六中,张浩回忆说,初一,他学习成绩较好,这可能是由于小学基础好的缘故初二后,由于其父没在身边,他慢慢放松了对自己的要求,还经常与一些不爱学习的同学混。附近赶集的时候,他常去集市玩,看电影、看录像、打电子游戏,夏天还跑去游泳。因为这样,他的学习成绩下来了,学习一度没有信心。初三时,其班主任肖老师是其父亲的高中同学,但他不但不爱学习,学习成绩差,还多次惹老师生气。初中毕业时,最初,他想报师范委培,因为其父是老师,按当时的政策,他升学可以加不少分,结果,考试成绩不理想。由于中考成绩不理想,他的师范委培计划落空。非但如此,他报桂阳二中未上线,——桂阳人都知道,桂阳最好的高中是一、三中,是省示范性高中,在城里;二中在农村,是市级高中,比较起来,二中的录取分数线更低。

 

桂阳一中 我成长的腾飞地

 

桂阳二中未考上,怎么办?

这时,其父对张浩作了三种规划,一是买台拖拉机,让他当司机搞运输;二是在家当农民,种两年烟,他长大一点时再去广东打工;三是继续读书,拿个高中文凭,将来去当兵。权衡利弊,最后,其父决定,还是叫张浩读高中。随后,张父对一二中进行了了解、考察。最后,在一位谢老师的建议下,张浩选择了读一中。当时选择读一中有两点考虑:一是去一二中读书交的高费差不多;二是一中是省示范性高中,是老高中,比二中肯定要好;是去一中读书坐车方便,从家门口可直达一中,去二中则要转车。

张浩说,其实父亲对他的期望不高,就是不要当农民——当然,这并不是看不起农民,目的,是想有更大的出息。那时候,他压根没想过读高中、上大学的事,那是奢望。自己成绩差,没信心,很自卑。

在桂阳一中,最初,他在高165班,班主任是李银华老师。

据了解,在高165班,张浩的成绩是较差的,差到什么程度,全班倒数第五名!

张浩说,高一时,其实自己感觉很迷茫的,感觉找不到路。他还曾与同学爬围墙出去看录像,打电子游戏。其实,张浩本人真的很想把学习成绩提上来,但总找不到改变的方法。后来,在班主任李银华老师等的开导、耐心教育下,学习成绩,稍有进步。

张浩十分坚定地说,他真正的改变,是从高二分科开始的。当时学校对高二年级的学生进行了文理分科。张浩选择了文科,分到了普通班167班,应该是当时成绩相对较差的同学组成的一个班。这时,班主任是邓启亮老师。很意外,分班后,第一次考试,张浩竟与吴元军同学获得了班上并列了第一名。得了第一后,张浩信心大增,原来他也可以拿第一,从此,他学习更认真、努力,他的学习成绩越来越好。成绩越好,越有信心,学习也越刻苦。学习越刻苦,成绩也就越好,而且学习的注意力更加集中,课堂的参与度非常高,老师提问积极回答,学习效果越来越好。所以,进入高167班后,张浩的各科学习成绩突飞猛进,基本每次都考第一。张浩说,那时,我们每次考试后,班主任邓启亮老师都会找他谈心,谈成绩,找不足,促使他把好的成绩一直保持下来。

高三时,学校对班级又进行了重组,高二时普通班的一些成绩好的同学加入了重点班。这样,张浩进入了文科重点班——165班。其时,班主任是周治军老师。在高165班,因张浩是新加入的,所以,张浩的任课老师对他格外关注、重视。

周治军老师回忆说,张浩同学在高三学习很刻苦,善于钻研,始始为班主任出谋划策,尊敬老师,与同学融洽相处,学习主动。

由于这样,由于老师的认真教导和张浩的努力,整个高三,张浩的学习成绩仍一路看好。张浩说,高165班是高手云集,但每次月考他的成绩都不错。

那时候,由于学习压力大以及吃、住条件的一般,张浩身体经常感冒咳嗽发烧。更为严重的是,1998年高考时,高考前一个晚上都没睡着,紧张得尿频,一个晚上上了十几次厕所,耳畔感觉听到野猫在室外拼命的叫。由于没休息好,没精神,所以,7月7日上午考完一科后,他还去医院吊水。

张浩对这次高考的状况十分不满意。张浩认为,这次高考,自己肯定考不上,并且,他作好了复读一年的准备——将箱子寄存在学校。后来,高考成绩出来,张浩考分539分,原来,分数还可以。后来,他被湖南师范大学政治系录取。

 

一路凯歌,成长为北大博士

 

1998年9月,张浩进入了湖南师范大学政系学习。在湖南师大,他学习继续努力,几乎大部分时间泡在图书馆里,阅读了大量的书籍。因此,他的学习成绩一直很好,并且,他几乎包揽了师大几年的一等奖学金。

当然,其间,他也有曲折。

大一时,有一次外语考试他没考好。于是,他决定,从大二开始,对外语恶补。最后,他的外语成绩上来了,英语四、六级考试,他拿到了较高的分数。

大三开始,张浩进行了考研准备,但考什么专业,开始,他有点举棋不定。通过多次思考,后来他决定考本院科学社会主义与国际共运专业,主要考虑,考该专业能争取公费,可以减轻家里负担。

考研究生,张浩是非常幸运的。他不但顺利考上了公费研究生,并且有幸成为了杨小云教授指导的第一个研究生。杨小云教授治学严谨、思想活跃、思维敏锐,“大我不到10岁”。张浩说,“杨教授为人非常和蔼可亲,不论学业、生活都对我非常关心。那时候,他刚去湖南师范大学教务处做副处长(后来担任湖南师范大学教务处长、副校长、长沙学院校长),我们的研究生宿舍在他办公室附近,所以,我们经常在他办公室里就一些学术问题进行交流。”在杨教授指导下,张浩的一些文章先后在《中国行政管理》等杂志发表。特别是以硕士毕业论文为基础撰写的《省级政府间关系规范化研究》一文在《政治学研究》2005年第4期发表后,还被《新华文摘》全文转摘,引起较大反响。

 硕士毕业后,是否再考博士?这是许多硕士研究生经常思考的问题。作为有卓越远见的张浩,其实,在读研一期间,他就已作好了考博的准备。张浩说,当然,之前的师兄师姐考博起了很大的推动、示范作用。当时考博,他最想去的地方是北京大学,其次是华中师范大学。考北大,是其极终梦想。为了能检验自己的学业情况,研二时,张浩试报了一下北大,目的是:一、去试试水,二、去北京看看。这次考试成绩出来,他仅外语离录取线差一分,由此,他信心大增。研三时,他报考了北京大学博士生。当时北京大学招博士一位老师只招一位博士生。由于张浩有深厚扎实的知识功底,后来,他以笔试第一的成绩录取为北京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副院长仝华教授的博士生。仝华教授的主要研究方向是中国共产党建设和中国革命史。

在北京大学,这里更是人才济济。所遇的仝教授更是治学严谨、和蔼可亲的尖端人才。张浩说,“仝教授特别注重要求我研读第一手文献。”所以,在北大期间,张浩认真、系统地阅读、学习了许多马克思主义经典文献,如《马克思恩格斯全集》《列宁全集》《毛泽东选集》《毛泽东文集》等,研读了《中共中央文件选集》《建国以来重要文献选编》等一系列党的文献,并在研究文献基础上撰写学术论文。读博期间,在导师指导下,他撰写的论文先后两次入选“北大、清华、人大三校博士生论坛”,并获一等奖。

2007年,张浩申请到国家留学基金委“国家建设高水平大学联合培养博士项目”,他以访问学者身份前往美国加州大学尔湾校区学习一年,当时,指导老师是中国问题研究专家苏戴瑞教授。在这所大学里,更是大师云集。当时,还有国际知名政治学家戴维·伊斯顿教授虽年已90有多,但仍精神矍铄,张浩曾多次与他进行广泛的交流,受益颇丰。

2009年,张浩博士毕业后在中共广东省委党校工作,主要从事党建理论研究与干部教育培训工作。

在广东省委党校期间,张浩还于2011年申请到中国社科院政治学所做博士后,师从著名政治学者杨海蛟教授,于2016年3月顺利出站 。

由于张浩工作突出,表现优秀,在学术研究与理论宣传上卓有成就。2010年,他被评为副教授。2014年,他被评为教授。2016年,他先后入选广东省理论宣传优秀人才和广东省特支计划“青年文化英才”。2017年,他成为中央实施马克思主义理论研究与建设工程首席专家。在理论研究方面,张浩始终注重关注党建研究领域的重大理论与现实问题,至今,他已在《政治学研究》《人民日报》《光明日报》《思想理论教育导刊》等刊物发表高质量文章百余篇,主持国家马工程重大项目、国家社科基金一般项目等国家级课题3项,省部级课题5项。他还多次接受中央和省主流媒体采访,2017年1月10日他接受中央电视台1频道采访并在黄金时段新闻联播栏目播出。(邓祖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