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子报
电子报

江大之行


  微风拂面,柳枝垂堤,风景每时每刻都在变换着,阴天、雨天、晴天、春天、夏天、秋天、冬天、早晨、晚上,还有当夜空铺满了星星的时候,又是一番滋味。
  四月的南方,虽还有些微微的寒意,但却束缚不住春的脚步。奶声奶气的小春娃,迈着自己的小碎步,在宽广的大地上留下了一股股充满生机的绿意;光秃秃的树丫又重新充满活力,抽枝吐绿;沉睡的枯草也挺直了腰;欢快的小麻雀也兴奋的扑展着它的双翅在枝头迎唱;去年开了又谢的小黄花,今年又重拾信心,鼓足勇气,义无反顾的朝着自己的梦想,努力的伸展着自己的身体去迎接新的春天,新的温暖。
  江汉大学承载着与祖国共繁荣共发展的历史,它是改革开放的产物。积淀的历史构建了它成长的足迹,里面的一花一木,一草一树都相当于汉字中的标点符号,看似渺小,平凡,其实都有些特殊的含义。每天来来往往的行人大多也仅仅只是路过,却并不曾真正留下驻足观赏过它的美。其实它也是有生命的,只不过它并不会行走,所以我们都忽略了。天空中的流云,或卷或舒,在狂风中可以自在游走,在微风中可以独自散步。在图书馆天台的一角,静静地听着鸟鸣,时而,惊鸿的那一瞥,看见了它矫健的身影,又消失不见。俯瞰远方,城市似乎还在沉睡着,高高的建筑物笼罩在一片朦胧之中,身旁有一棵小梅树,枝干虽没有那么粗壮,但自有暗香浮动,清新而又绵长,独留人淡淡欢喜却又有点怅然若失。时而,毫无防备的被发疯的似野马奔腾的大风猛然一喝,笔直的大树们也随风飞舞,叶子纷纷掉落,覆盖在土地上,与远方起伏的山峦遥相呼应。一下,又静寂无声,一切又回到了原来最初的模样似没发生的样子,却又无比真实的印在了我的脑海里。大自然所奏出静动相结合的旋律真是妙不可言!
  沿着三角湖畔背着阳光慢慢行走,远方就像美丽的山水画,带着许些柔情向你微微的展开它的双臂,像是东道主为远方而来的朋友们接风洗尘。夕阳下,云朵更添了几分绚丽的色彩,瑰丽的颜色照进了我的眼睛里,我的心里。大自然似乎有种神奇的魔力,把我深深地吸入它的世界里,那么飘渺,那么轻盈,似鸟儿在飞翔,似灵魂脱离了母体,得到了洗礼,周围似乎安静了,往事一幕幕萦绕在心头,那些困惑着我的都已消散不见,那些执念都已明朗起来,过去种种都已不再重要,一切仿若新生,心中的荒芜变成了一片花海;干涸的小沟渠变成了一泓清澈的泉水,水底还有一群鲫鱼在嬉戏玩耍。
  走过藤蔓爬满的走廊里,轻拂了座椅上的灰尘,缓缓坐下,捧着一本书,感受着书中的诗情画意,字里行间流露出的缱绻幽情让人沉醉不已。时间仿若在这一刻定格,天地仿若与我共同陶醉于书中那韶华明媚的女子,那么鲜活,那么灵动,令人牵肠挂肚。陶渊明曾写过“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的千古佳句,描绘了一幅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优美画卷。其中的“悠然”不仅属于人,也属于山,人闲逸而自在,山静穆而高远。可见陶渊明心中是淡然的,他十分自由与洒脱,无欲无求。唐朝诗人杜荀鹤《送人游吴》中写道:“君到姑苏见,人家尽枕河。古宫闲地少,水港小桥多。”其中小桥、流水构建的生活,有着令人心折的精致和让人轻易陷入的漫不经心。没来到过这的人们,看到这副诗就会想象出如梦的图画:潺潺的流水,弯弯的小桥,你站在桥上眺望远方起伏的曲线,别人透过窗户看到楼下的你,这样的美,无处可寻。从诗人的字里行间中,我们遍布可寻园林的身影。可见园林不管是在以前还是现在,都在人们的生活中有着举足轻重的地位。园林已然成了一种文化,也是人们心理疗伤的圣地。
  踱步于小桥,脚底感受着鹅卵石透过的坚硬,湿润的泥土带着雨后微微清凉的醉人的清香,青蛙在芦苇旁鸣叫,只听其声,不见其踪。慢慢走到小径幽深处,看到几株梅花竞相绽放,还有没开的花骨朵点缀其中。不知怎么想起了宋代林逋写的一首诗:“众芳摇落独暄妍,占尽风情向小园。疏影横斜水清浅,暗香浮动月黄昏。霜禽欲下先偷眼,粉蝶如知合断魂。幸有微吟可相狎,不须檀板共金尊”。虽不迎此景,但是梅花的韵味由此可以窥探一二。
  桃之夭夭,灼灼其华。这样的江大,风景如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