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子报
电子报

理工学院大数据专业建设现状研究——“大学习、大调研、大改进”调研报告


  “大数据”作为当前IT行业最流行的词汇,并不是靠其新鲜和神秘博取存在感。大数据技术如今以超出预期的速度逐步深入到各个行业和国民生活中,在互联网、金融、商业、电信、医疗等行业掀起了一场数据革命,改变着这些行业的运营方式和盈利模式,使民众体会到智能交通、智能医疗、智慧城市等以大数据技术为核心的城市智能化的便利。面对突然崛起的大数据市场,各国都遇到大数据技术及其应用人才的短缺,政府紧急制定相关政策并投入巨额资金,支持大数据产业和专业人员的培养。高等学校作为高端人才培养的主要机构,须尽快整合资源,调整专业结构,增加专业设置,改革培养方案,以适应社会对大数据人才的需求。
  一、大数据时代人才需求分析
1.预测缺口大
美国行业研究机构Wikibon预计大数据市场从2011年到2026年将获得17%的年复合增长率,并在2026年达到840亿美元的高峰,全球大数据市场预计在2025年将达到1220亿美元的收益。中国是继美国之后大数据行业发展最快的国家,中国信息通信研究院2015年5月发布的《中国大数据发展调查报告(2015)》指出:5年内,国内大数据人才缺口将高达130万左右,需要社会、高校、企业共同努力去培养和挖掘。
  2.健康医疗信息化需要
国家“十三五”规划将大数据作为国家战略,提出全面实施促进大数据发展行动;“健康中国”战略中,习近平强调“没有全民健康,就没有全面小康”,健康医疗大数据上升为国家重要的基础性战略资源,健康医疗大数据应用发展将带来健康医疗模式的深刻变化,有利于激发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的动力和活力,提升健康医疗服务效率和质量。实施国家健康医疗信息化人才发展计划,强化医学信息学学科建设,着力培育高层次、复合型的研发人才和科研团队,完善多层次、多类型人才培养培训体系,推动政府、高等院校、科研院所、医疗机构、企业共同培养人才,促进健康医疗大数据人才队伍建设。
  3.中医药发展需要
中医药行业属于数据密集型行业,蓬勃发展的医疗信息化,急需大批具备一定医药行业背景,又熟悉大数据分析、开发的复合型人才。中医以临床实践为基础,以人为核心,把疾病对人的整体影响、干预措施、治疗效果相关联,形成了辨证论治个体化诊疗的体系,需要利用大数据的手段揭示辨证论治个性化背后隐含的深刻规律。“大数据”应用于中医药的临床与科研,将给这个领域带来革命性的变化。《中医药发展战略规划纲要2016-2030年》提出按照健康医疗大数据应用工作部署,在健康中国云服务计划中,加强中医药大数据应用。运用大数据的理论及研究方法整理和挖掘中医药宝库,提升中医药数据价值,急需培养中医药背景的大数据分析人才。
  二、专业建设现状
基于中医药背景的大数据分析人才培养的紧迫性,结合国家、地方政策,提前布局,在师资队伍、实践条件等方面进行强化建设,到浪潮集团、慧科集团进行大数据专业筹建调研交流,于今年获批数据科学与大数据技术专业,首批招生120人。
  1.学院办学经验丰富,具有坚实的相关专业基础
计算机科学与技术、信息管理与信息系统、生物医学工程专业办学十余年,2016年开始与国内IT领先企业浪潮集团合作办学,开设计算机科学与技术(医疗卫生信息化方向),现有大数据实验室、网络安全实验室、医学信息与数据库实验室、中医药信息工程及虚拟仿真实验室等12个专业实验室,占地1550平米,校园网、图书资料及数字资源丰富。
  2.师资力量充足
现有相关专业专职教师50余人,其中计算机专业教师20余人,数学、统计专业教师10余人,校内从事医史文献、医药信息教师20余人,具备相关专业基础课、专业课的基本开课条件。大部分计算机专业师资具备相关IT行业认证资格,开设了《数据仓库与数据挖掘》《数据存储与信息安全》等前沿课程
3.医药健康行业特色鲜明,行业应用基础厚实
开设《中医学概论》《医疗卫生信息化概论》《中医药数据挖掘综合实践》《健康医疗大数据项目实战》等特色课程,涉及内容包括中医药信息标准、中医药文献资源研究、中医药科学数据研究、医院信息化、中医药情报研究、中药配伍规律、中药知识发现、中药质量控制、健康医疗数据脱敏、健康医疗大数据分析等。数据来源基础、医史文献基础、数据分析应用基础、平台建设基础雄厚。新学期即将开始,我们将以饱满的热情、专业的知识、端正的态度迎来第一批学生。
  三、发展方向
根据国内外大数据相关专业的发展现状,对于高校计算机科学与技术专业的改革建设有以下几点思考:
  1.鉴于大数据人才的综合性和高素质要求,计算机科学与技术专业需开展大数据方向硕士研究生至博士研究生培养。大数据研究生入学,要求具备相当的计算机、统计、经济等方面的基础知识,并且最好有一定的实践经验。目前,国内一部分大学已经实施了大数据方向在职硕士的招生培养,比如西安电子科技大学和武汉大学等。在职硕士的培养对行业中有一定经验的从业人员进行大数据方向培训,对解决企业大数据人才短缺问题是种切实可行的方式。但是在职硕士生源比较复杂,专业基础参差不齐,对于培养数据科学家这类高层次人才还需从本科开始接受系统教育。
  2.应对已有本科专业进行改革建设,开设计算机科学与技术专业—大数据方向,或者修改原培养计划,由于人才缺口比较大,只靠硕士研究生培养远远达不到市场需求,对已有本科专业进行改革是当务之急。应在原有的专业课基础上加强学生的数学基础,增加统计学知识训练,开设分布式计算、数据挖掘、数据建模、机器学习和数据可视化方面的课程。并可加入管理学和市场营销等选修课程。建立大数据实验室,增加实验课程和课程设计的比重,给学生创造良好的实验实习环境。
  3.加强校企合作。我国需加快建设大数据专业的步伐,保证人才培养的质量与效率,注重人才与产业的结合,加强校企合作。政府除了考虑发挥政策支持以及从国外引进大数据高端研发人才等优势外,也可着重考虑优先选择一批国内先进IT企业与国外知名企业开展合作,由政府牵线搭桥培养本土的大数据信息技术人才。
  4.加快课程设置。培养大数据人才应贯彻理论教学与技术教学并重的原则。理论教学可以为学生提供基本知识和发展脉络,为其以后的发展奠定基础。主要有以下几点:对大数据的概念进行讲解、大数据的特征、大数据和物联网及云计算的关系、大数据的用途以及应用案例等;技术教学可以使学生进一步认同掌握大数据,可以分别从分布式处理技术、感知技术、存储技术以及云计算的发展来讲解大数据采集、整合、保存到最后形成结论的完整过程。
  5.注重实训实验。大数据技术实验室总体目标是建立一个以IT为核心、面向产业界、具有特色的大数据分析技术的研究中心,研究内容涵盖数据模型、关键技术以及应用方法等;致力于海量数据的智能分析技术的研究和应用,包括大数据、数据库、数据仓库、数据挖掘以及知识管理等基础理论和关键技术,并可与企业合作,服务于各个行业的决策支持,促进行业信息化的进程。
  6.强化师资队伍建设。一方面,高校在促进双师型师资队伍建设过程中应该加强与大数据企业的合作,鼓励支持高校授课教师深入大数据企业一线学习实战,掌握更新、更贴合实际的大数据技术,逐渐形成一支理论实战型的教师队伍;另一方面,教育主管部门可制定大数据技术科研人才培养机制,培养一批专业理论知识扎实、专业技能高和科研能力相对较强的专业骨干教师,建立一支年龄结构、专业结构以及学历结构相对合理的专业科研队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