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子报
电子报

绘青山绿水 铸金山银山——记四川省第二届农村乡土人才创新创业大赛获奖者陈良富及其技术团队


71011日,在西昌市召开的凉山州科协工作会议上,原甘洛县科技局局长、县科协主席邱华一见到盐源县科协主席李绍铖便激动地说:“你们的‘盐源早’和‘核桃高嫁位鸭舌嫁接技术’,改变了我们整个甘洛县啊!”会议期间,宁南、木里、金阳县科协主席也表达了对盐源核桃良种及嫁接技术的感激之情。

盐源县科协缘何得以如此多的点赞?“这一切要从盐源县核桃产业化技术协会技术总监、监事长陈良富及其技术团队说起。”李绍铖说。

近日,记者一行走进位于凉山州盐源县树河镇大水田村的盐源县核桃产业化技术协会,为读者解开该协会成功之道。

执著探索  20年坚持结硕果

1998年探索核桃高嫁位嫁接技术,遴选核桃优良品种,到2007年开始推广“盐源早”核桃优良品种和“核桃高嫁位鸭舌嫁接技术”,再到2018年荣获四川省第二届农村乡土人才创新创业大赛脱贫攻坚特别奖,20年来,陈良富及其技术团队走过了一条不平凡的路。

今年36岁的陈良富,是盐源县树河镇大水田村人。树河镇过去有不少老品种核桃树,因为品质差,几乎没有效益,祖祖辈辈都等核桃成熟自然从树上落下,偶尔有村民捡拾起来用传统的办法加工成核桃油。“看着这么多的核桃树荒废,真的好可惜。”陈良富感慨地说。

为了让核桃树发挥效益,1998年,陈良富和一批有志于核桃品种改良的同伴一起,开始探索改良核桃品种。经过8年的选育、对比,终于选育出盐源优良核桃品种“盐源早”,从实践中摸索总结出“核桃高嫁位鸭舌嫁接技术”。20076月,陈良富带领同伴及部分村民成立了“盐源县核桃产业化技术协会”,首批入会成员126人,协会下设2个分会、5个技术组。

陈良富介绍说,“盐源早”成熟早,果型大,皮壳薄,易取仁,果仁饱满,色白,富含蛋白质、油脂将多种营养成分,2011年获得省级“良种证”,这是凉山州第一个获得省级认定的核桃优良品种。而“核桃高嫁位鸭舌嫁接技术”操作简便,接穗成活率高,嫁接当年萌发新梢达50厘米以上,第二年就能开花结果。“盐源早”和“核桃高嫁位鸭舌嫁接技术”获得了国家技术专利,其中“核桃高嫁位鸭舌嫁接技术”的应用与推广技术获得县级科技进步一等奖、州级科技进步二等奖、省级科技进步三等奖,协会也荣获“四川省农村专业技术协会百强协会”称号。

2007年,在盐源县扶贫办和县林业局的支持下,陈良富及其技术团队开始在全县大规模推广核桃品种“盐源早”和“核桃高嫁位鸭舌嫁接技术”。“到2017年,全县核桃种植面积达到90余万亩,其中‘盐源早’占80%。”陈良富说。至此,“盐源早”品种在盐源县声名鹊起。

品牌效应  立足大凉山走向全国

“盐源早”的效益显现后,全国各地纷纷向陈良富及其团队抛出“橄榄枝”。2009年开始,陈良富及其技术团队奔赴全国各地推广品种及技术,足迹遍及凉山州的木里、德昌、宁南、金阳、甘洛等县,州外省内的汉源、泸定、石棉、金堂和南充市高坪区,省外的云南迪庆州维西县,贵州省赫章县,重庆市垫江、城口、巫溪、巫山等县,发放“盐源早”良种苗木1150余万株,改造低产低效核桃园20余万亩,推广良种核桃面积300余万亩,核桃树嫁接改良100余万亩,已经丰产的达到80余万亩,每年助农增收达12亿元,取得了显著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

“目前,‘盐源早’核桃品种和‘核桃高嫁位鸭舌嫁接技术’已走出盐源县,迈出四川,走向了全国。”陈良富自豪地说。

为进一步了解“盐源早”和“核桃高嫁位鸭舌嫁接技术”在全国各地的推广情况,目前,记者相继拨通了云南省迪庆州维西县康普乡阿尼比村、贵州省毕节市赫章县达依乡元庄村、四川省凉山州金阳县林业局、雅安市汉源县河西乡林业站、甘孜州泸定县德威乡磨子沟村、重庆市城口县厚坪乡红色村相关负责人的电话,得到了他们众口一词的肯定。

维西县康普乡阿尼比村村主任余荣光:“我们种了10年的‘漾濞’核桃,挂果率只有10%。去年嫁接的‘盐源早’今年就开始挂果了,一棵树能产五六斤。去年我们花了12万元的嫁接费,今年花了40多万元,明年准备投入5070万元,继续改良嫁接‘盐源早’。”

赫章县达依乡元庄村村主任杨二:“我们村前年开始嫁接‘盐源早’,成活率在80%以上。去年开始挂果,一棵树结2030个,果实也比我们当地的核桃品种大1/3。”

原金阳县林业局产业办主任朱家明:“从2008年开始改良品种,现在全县已种植‘盐源早’核桃60多万亩,已经有几万亩挂果了。”

汉源县河西乡林业站站长徐生贵:“我们这里以前种的是‘杂巴拉’核桃,采取核桃高枝嫁接技术后,长势好,效果也好,后期管理还要请盐源县核桃产业化技术协会的技术人员来进行指导。”

泸定县德威乡磨子沟村村主任李正刚:20145月,开始嫁接‘盐源早’,成活率达到99%,全村改良发展‘盐源早’核桃1500亩,预计今年产量在10万斤以上,产值能够达到几十万元。‘盐源早’长势好,一年半就能达到本地核桃三年的长势,结果率也高,再过三年,预计产量能翻两番。

城口县厚坪乡红色村党支部书记张增曲:“我们村2012年引进‘盐源早’,试种了23亩,效果很不错,准备继续引进。目前全村核桃面积发展到3000亩,核桃成为全村的主导产业。”

致力扶贫  一路风尘为民富

回顾过去的20年,陈良富感慨万千:“没想到小小的核桃,竟然做出了这么大的事业,引起党委、政府那么大的支持,赢得社会那么大的反响。”

陈良富掰起手指向记者历数县委、县政府和各级部门对协会的支持:县委、县政府召开表彰奖励大会给予协会荣誉,并在全县进行推广;州林科所在省内外广为宣传“盐源早”;县扶贫办为协会提供扶持资金;县林业局帮协会提炼总结嫁接技术;县科技局、县科协为协会提供技术研发经费和科普惠农行动计划经费;州、县科协推荐协会为科普示范协会,推荐他为四川省优秀乡土人才……“没有州、县党委政府的高度重视和相关部门的大力支持,我们的团队不可能取得这样的成绩。”陈良富说。

2009年以来,陈良富组织技术团队又开始进行大规模的劳务技术输出,为需要核桃改良嫁接的贫困山区开展核桃嫁接和技术培训,足迹遍布了云南、贵州、四川、重庆的15个县(市)。采访中,协会相关负责人告诉记者,全国核桃产业标准化示范县贵州省赫章县,之前从外地邀请的技术员嫁接核桃树成活率只有20%30%,项目两三年都不能验收,而陈良富的团队去了之后,成活率一下提高到了80%90%;重庆市林科所引进“盐源早”核桃试种成功后,把“盐源早”更名为“渝城1号”,在全市山区的农村大力推广;木里县成立核桃协会,聘请陈良富做技术顾问……这些事例,足以看出陈良富及其技术团队受欢迎的程度。

为了方便到各地开展劳务技术服务,陈良富及其技术团队出门皆骑摩托车。“人多的时候有150个左右,一路呼啸而去,到达目的地全身都是灰尘,只有眼白和牙齿是白色的,艰苦不说,有时候还要冒着生命危险。”陈良富说,后来他们改乘专车、客车出行,浩浩荡荡。陈良富把他的队伍比喻为“川军出征”,足迹遍及省内外15个县(市),不但为技术人员带来了劳务收入,还给百万的山区贫困群众带来了脱贫致富奔康的希望,所到之处,真可谓是“点石成金,处处青山变金山银山”。“从2007年至今,协会带领技术人员外出务工累计达3000余人,改良面积60万亩以上,获得务工收入达5800余万元,开展技术培训3万余人,散发《盐源县核桃生产技术规程》5万余册。”陈良富说。

目前,协会现有成员228人,下设办公室1个、苗木场1个、技术组10个、办事处1个、核桃交易市场1个,集生产管理、技术服务、产品加工、成品销售为一体。如今,大水田村很多贫困群众通过发展核桃产业修起了小洋楼,买上了家用轿车,过上了好日子,收入高的一年达到几十万元。(余文孝 本报记者 廖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