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子报
电子报

把握“五个坚持” 建设“四个好”大学
努力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优秀人才

110日上午,全省教育大会在西宁召开,省委书记、省人大常委会主任王建军,省委副书记、省长刘宁出席并讲话。讲话充分体现了省委、省政府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教育工作重要论述的鲜明态度,凸显了教育工作在全省大局中的重要地位,也为青海民族大学改革发展指明了前进方向。我们要认真学习、深刻领会、全面落实,让全省教育大会精神在青海民族大学落地生根、开花结果。

坚持党的领导,强化党的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最本质的特征是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的最大优势是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加强党对高校的领导,加强和改进高校党的建设,是办好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大学的根本保证”。青海民族大学70年改革发展取得的成就证明,只有加强党的领导,才有学校的发展进步,只有加强党的领导,才有学校的光明未来。立足新时代,我们必须进一步把加强党的领导贯穿学校发展始终,自觉以“四个意识”定向,以“四个自信”奠基,以“两个维护”铸魂,认真落实党委领导下的校长负责制,党委对学校实行全面领导,切实承担管党治党、办学治校的主体责任,在把方向、管大局上态度鲜明,在抓班子、带队伍上团结奋进,在作决策、保落实上敢为善成。坚持党要管党、从严治党,结合省委巡视整改工作,切实加强基层党建工作,创新体制机制和方式方法,提高党建工作针对性和实效性,有效发挥院系党总支的政治核心作用,配强教师、学生党支部书记,使基层党组织成为师生最贴心、最信赖的组织依靠,成为学校教书育人的最强战斗堡垒。

坚持立德树人,抓好人才培养。习近平总书记强调,办好高等教育,事关国家发展、事关民族未来。大学之所以事关国家发展、事关民族未来,是因为大学最根本的任务是培养人才。因此,培养什么人的问题也就成为大学的首要问题。王建军书记也指出,与时俱进推动青海教育现代化高质量发展,要解决好“为谁育人”“育什么人”怎么育人”“谁来育人”的问题。建校以来,青海民族大学始终坚持社会主义办学方向,坚持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先后培养了89千多名各类人才。他们为建立和巩固新生的人民政权,为青海的民主改革、民族团结、社会稳定、经济发展和各项事业的进步做出了重大贡献,成为建设富裕文明和谐美丽新青海的中坚力量和栋梁之材,改革先锋杰桑.索南达杰就是杰出代表。常言道:“国无德不兴,人无德不立”,“立德”才能更好“树人”。这就要求我们紧紧抓住立德树人这个根本,把它作为检验学校一切工作的根本标准,融入学校教育教学各环节,大力推进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进教材、进课堂、进头脑,探索实施“专题化教学、项目化实践、多元化评价”思政课教育改革,纵深推进“四爱三有”教育,完善全员育人、全过程育人、全方位育人“三全育人”工作机制,强化辅导员、学业导师、心理健康教育等工作的落实,努力培养大批有德有才、德才兼备、扎根高原、奉献青海的好学生。

坚持改革创新,增强发展动力。改革是事业发展的不竭动力。对改革开放最好的纪念,就是用改革的精神、改革的思维、改革的办法,推动学校各项事业更好发展。青海民族大学发展的历程,也是改革创新的历程。70年来,学校顺应时代大势,在教育体系、学科建设、专业设置等方面不断地改革创新,逐渐发展成为一所综合性大学,这是改革创新结出的硕果。立足新时代,学校要以改革创新的精神,持续抓好各方面的工作。要以建设好民族大学、现代大学、开放大学为目标,积极进行人才培养模式、教学方式、评价机制、后勤服务改革,形成具有活力的现代大学体制机制和人才培养体系。瞄准区域、行业的发展需求,调整优化学科结构、专业设置,在巩固人文社科学科专业优势基础上,加快建设理工类应用型专业。突出本科教育,建立管评分离的教学管理制度,创新课堂教学模式,健全质量保障和评价体系。深入推进人才强校战略,加强师德师风建设,创造一流人才汇聚的制度和环境,集中资源加大对中青年骨干教师的培养支持力度,打造在西部地区具有影响力的人才高地。

坚持彰显特色,育好优良校风。特色是高校的生命,没有特色,就办不好大学。青海民族大学始终坚持在特色发展上下功夫,藏学、民族学、社会学、法学、管理学等传统专业保持了优势,建筑、药学、交通等一些新专业发展的势头也很好。民族的才是世界的,现代的才是未来的。要系统总结学校扎根青海大地办大学的优良传统和宝贵经验,紧紧围绕青海经济社会发展新需求,进一步明确办学定位,凝练办学特色,坚定走特色发展之路,形成具有民大特色的学科、人才、科研优势。注重生态招生、贫困招生、藏区招生,建设立足青海之专业,培育服务青海的人才,努力培养下得去、留得住、干得好、用得上的特色人才。高起点建设博士点和国家级、省级一流学科,切实增强服务国家战略的能力。持续不断抓好校风建设,营造教风严、学风浓、校风正的良好风气,营造健康向上、格调高雅的校园文化氛围。积极发挥全国民族团结进步创建工作示范高校的引领作用,进一步培养各民族学生的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巩固各民族手足相亲、守望相助、团结和睦的良好局面,形成一批特色突出、影响广泛的民族团结品牌活动,努力使学校成为全省民族团结的模范之地。

坚持服务社会,贡献地方发展。教育的最终目的是服务社会,青海民族大学的历史就是一部为青海服务的历史。立足新时代,要突出青海地域特色搞科研、抓教学、建智库,在国别与区域研究、民族团结、寺院管理、藏区社会稳定、青藏高原生态环境保护等领域开展深度研究,为省委、省政府提供高质量的智库研究报告。要进一步发挥好人才、智力、创新等优势,与民族地区签订全方位合作协议,重点围绕藏药研究、蕨麻研究推广种植、唐卡艺术传承、光伏电研究推广、民族文化旅游、生态保护、藏毯产业发展、盐湖化工、新能源、新材料、干部培养等方面开展具体合作,实现学校与地方经济社会协同发展,增强学校对经济社会发展的驱动能力,更好服务“一优两高”战略。

王建军书记在青海民族大学宣讲全国教育大会精神时指出:“青海民族大学有悠久的历史,有鲜明的特色,有特殊的贡献,有开放的视野,有美好的未来,更有好校长、好老师、好学生、好校风,所以民大就是一所与祖国共奋进、与时代共发展、与青海共命运的好大学。”“好大学”既是建军书记对青海民族大学办学历史的高度评价,更是面向新时代的殷切期待。我们坚信,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指引下,只要认真贯彻落实全国、全省教育大会精神,按照“五个坚持”“四个好”的标准去努力奋斗,建成在国内外有影响力和知名度的综合性大学、高水平大学、西部一流大学的美好蓝图在不远的将来一定会变成光辉灿烂的现实。

 

(作者为我校党委书记、青海民族大学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研究中心主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