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子报
电子报

美国大学的教育理念

  2月24日,我在华盛顿大学(University of Washington,以下简称UW)为期3周的STEP课程(Short Term English Program)结束了。我以“Great participation”的评语毕业。
      没有围墙的华盛顿大学
  华盛顿大学是开放的。在这里,根本找不到校区的边界,是一所没有围墙的大学。所有图书馆和绝大多数教学楼,不仅不设门禁和保安,而且建筑门口常常贴着“Welcome everyone”的欢迎信,并在入口处张贴教室指南和教授值班时间。他们认为交流是化解隔阂的利器,信任到访的人会维护这里的秩序。有一次我在学校Suzzallo图书馆查资料,就看到一位老伯正在用对面的电脑下国际象棋,老伯显然不是学校相关人士。
  学校灵活的建筑布局和室内设计就是为了给各院系提供最大的便利。戏剧学院阔大的戏服仓库、机械工程学院入口的赛车模型和荣誉柜、社工学院的自然采光屋顶……这里每栋楼的样子都不尽相同,拒绝千篇一律,每个学院都是一处风景。
  漫步在教学楼里,你会发现,充足的公共空间很常见。每栋楼至少有一个学生活动室,这里有沙发、桌子和公告栏。宽敞的大厅是供给所有人聚会、交流、休息的场合。
  华盛顿大学是互助的。如果说在Red square上招新的外国留学生之间还有些疏离感的话,国际学生团结协会(International Solidarity Community)主办的午餐会就在于力图建立学生之间的桥梁和拆除隔阂的围墙。午餐会上,主办方会发给每个人一张卡片,请我们写下“一个关于我的生活/文化/语言的故事”。
  尽管跟踪、性骚扰和家庭暴力无法与校园绝缘,但依然有部门在提供帮助,更不必说种族歧视和性别歧视等UW的“全民公敌”了。那么你或许会好奇,大家都像对待朋友一样互相帮助的基础是什么?我不敢说是信仰或者群体认同等原因。但一个下午茶会或许能提供答案。情人节那天,我在教育学院206教室参加了一场下午茶会,有着西班牙语名字的主人热情地询问我的名字,并把我介绍给他的朋友。认识的人互相击掌,不认识的互问名字并握手。吃着茶点,传看着日本同学画的创意卡片。开着玩笑,制作情人节糖包。大家还邀请我参加下周的保龄球比赛。有如此多的聚会等社交活动,谁会再孤立无援、困居于小圈子里?
      翻转课堂:授人以渔,鼓励创新
  STEP课程教室的设计和国内很不一样。讲台与课桌的距离很近,椅子上都装有滑轮。这定然使师生、生生之间的交流、互动频率大大增加。
  在第一堂课上,老师Mihaela先带我们做了一个听力练习,内容竟然是我们三周课程的教学设计!之后请我们两两交流自己听到的内容,然后再发给我们印好的教学设计。我们的课程内容包括大量的交流练习、学习观看《西雅图夜未眠》(sleepless in Seattle)、每人作一个生词介绍、每小组做一份课题研究等等,每周五有实地考察旅行(field trip)。
  学习英文电影可不是只放电影那么简单。《西雅图夜未眠》被分成了十段,每一段是一课,讲义上有生词/搭配/习语的配对预习、小组讨论话题和文化差异交流。先预习生词、对答案,再放只有英文字幕的电影,最后分不同小组(同一国家的同学不在一组,避免使用母语交流)根据电影内容讨论。之后,全班交流自己所在国家遇到这种问题/现象,会是怎样的。
  每天的作业就是填字游戏(puzzle),巩固当天电影里学到的生词。老师带我们去派克市场(Pike market)时还特意指出了《西雅图夜未眠》里出现的那家餐馆。18位学生,不仅在学习语言,还在学习文化。
  作生词介绍是这样的:Mihaela发给我们范例,要求我们选一个自己之前不熟悉的单词,再决定哪一天登台介绍,向全班讲这个单词的英文释义、例句、近反义词、用法等并介绍给我们很多查询释义、例句的学术网站。同学们有的在黑板上誊写自己的“讲义”,有的放投影展示图片方便理解。有一个讲“fade”的同学播放了好几首含“fade”这个单词的英文歌曲,更妙的是有一位女生讲“ditto”时放了经典爱情电影的桥段!
  然而生词介绍还没完。最后一堂课不是有考试吗?考什么?就考18个大家自己选的生词!Mihaela把18个单词打印在一张纸上,注明考试形式,请我们分组一起复习。形式有选词填空、释义选择、词义配对。这让一门心思复习电影生词的我扑了个空。对啊,大家自己选的生词才是目前我们需要记忆的啊!
  课题研究是我们自己上报感兴趣的美国文化领域“电影”、“运动”、“购物”、“业余活动”等等,自由组成小组(同样是国籍回避),用两周的时间选择一个自己最感兴趣的领域做研究,Mihaela还发给了我们详细的指导文件。我们需要自拟题目、设计调查问卷、制作PowerPoint、进行课堂展示并答辩。
  我选择了“sport”这个领域,和韩国的Matthew先生、日本的Shiho小姐组成了一个小组。这次合作要持续两周,我们3人齐心协力做研究。到了课堂展示日,我们3个人走上台,与大家分享我们的调研过程、分析、体验。当然,其他小组都有非常精彩的展示:数据图表远不止饼状图、柱形图,还有非常新颖的点状图等等。设计的问题使人脑洞大开,学术性与趣味性并存。大家在展示中分享见解、激发创意,这就是跨文化班级的益处吧。
  有范例,授人以渔,鼓励创新,翻转课堂:这就是教育的艺术!
  我的收获不仅如此。在和同伴交流的过程中,我养成了发言之前先想明白要用什么句式、单词表达的习惯,改掉了入学时语速过快的毛病。这使我的交流效率有了很大提高,交流中,我能更快地使同伴明白我要表达的意思。
  新的环境、新的师生,我享受到了另一种课堂的精彩。修学结束之时,我和老师拥抱,与同学们合影,有离开的伤感,却没有修学的遗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