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子报
电子报

“学业导师制”+“学长制”
材料科学与工程学院双措并举
全面提高人才培养质量


  本报讯 自2015年12月组建以来,材料科学与工程学院就明确了以“全面提高人才培养质量”的教育教学思路和以“学风建设”为中心的学生教育管理理念。在这些思路和理念的指导下,学院将教学科研和学生教育管理相互协调、有机融合。2016年,材料科学与工程学院开始大力推行本科生“学业导师制”和“学长制”,以全面提升人才培养质量。“学业导师制”得以让本科生享受到学院高水平师资的红利;“学长制”的推行则使高年级学生学习成长的经验及时传承给低年级学生,博士带硕士、硕士带本科,发挥了朋辈教育的良好作用。通过一年以来的双措并举,学生生涯规划意识显著提高,能够明晰个人发展目标,制定切实可行的发展路径,学习积极性主动性不断提高。
  “要想让学生们真正学到知识,就必须让他们走上讲台。”在介绍学院的具体工作经验时,学院副院长隋坤艳教授说。据她介绍,从大二的第二个学期开始,学院就鼓励学生们上讲台讲题,进行经验交流,因为“学生们有了一定的学习基础,开始形成自己的想法”,以此让学生的知识点得到巩固和拓展;还有一些学生在教师授课的过程中提出问题,形成批判性思维,在将知识点融会贯通的同时,也提升了个人能力。同时,学生在第二课堂中走进实验室,自主选择学业导师,既能得到老师的专业指导,也能得到研究生学长学姐的帮助。“这使学生的专业知识、科研以及创新能力、交流能力都得到很大提升。”隋坤艳说。
  得益于此,学院的桑震、于梦婕、付逸群等学生在2016年的硕士研究生入学考试中脱颖而出,都收到了美国名校抛来的橄榄枝。
  高分子材料与工程专业的桑震一直将“学习如逆水行舟,不进则退”这句话铭记于心,他以文化课平均分87分,托福考试96分的优秀成绩收到了凯斯西储大学的通知书。他认为之所以能有这样的结果,创新实验起到了非常关键的作用。除了自己的专业课和英语学习,桑震将创新实验作为学习生活的一部分。他在大三时加入了隋坤艳教授的课题组,实验之初,他和4名同学一起研究碳素纳米类流体,处于创新实验的认识和学习阶段。“受益于学院的‘学业导师制’,在做实验的过程中,老师对我的帮助很大,”从整理数据到设计实验再到写论文,桑震在创新实验中练就了缜密的逻辑思维,拓展了学术视野:“我接触到了真正的高分子材料。”同时,他也在高年级同学的帮助下受益匪浅。大三下学期,由一名研究生学长协助,桑震转向了对海藻酸钠类流体的研究,并且开始承担主要研究任务。他表示,以后会帮助更多的学弟学妹来回报学院和母校。
  与桑震同专业的于梦婕也是“学业导师制”和“学长制”的受益者。她从大一开始就成绩优异,在大二上学期获得了赴明尼苏达大学交流的机会,那次经历坚定了她要出国深造的信念。回国后,她向谭业强老师提出请求,想利用暑假多做实验,希望能为以后申请学校做积累。在申请学校的过程中,于梦婕也多次与隋坤艳和谭业强交流,两位老师不仅帮助她完成了推荐信,还在择校等方面提供了很多建议。于梦婕说,自己在开始写文书时没有思路,“谭业强老师建议我根据以前实验过程中对于海藻酸钠的学习,未来从事对天然高分子化学物的研究。”
  除了老师的指导,学长学姐的帮助也是她实验顺利完成的助推剂。大二结束后的暑假,于梦婕一头扎进实验室开展创新实验,刚开始时她对于如何做实验没有头绪,也不能完全理解实验内容,几位优秀的研究生学长学姐带着她和同学们从最基本的实验内容开始,一步步接触科研。于梦婕最终以文化课平均分85分、雅思考试7分的优异成绩,同时收到了密歇根大学、凯斯西储大学、爱荷华州立大学以及南加州大学的通知书。
  付逸群收到了华盛顿圣路易斯大学、佛罗里达大学、罗彻斯特大学以及纽约大学布法罗分校的四份通知书。与桑震和于梦婕一样,付逸群也参加了课题组的创新实验。他表示,老师们对自己在创新实验中的帮助使自己获益终生:“从ppt的制作与演讲,到创新实验的完成,每一步老师都耐心地指导我。如果在学习上出现了困惑,老师会一定慷慨相助。”付逸群最终选择了罗彻斯特大学,并获得了25000美元的奖学金。
  这三名优秀学生的发展路径,是材料科学与工程学院学生成长成才的一个缩影。“他们是学院的骄傲,在开拓自身眼界的同时,也为学院发展打开了新的大门。”隋坤艳说,在今后对学生的教育培养中,学院会再接再厉,书写新的篇章。
  (张新柏 学生记者白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