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子报
电子报

青年政治人才培养的思考


  党的十九大报告明确指出:我国的教育方针是坚持教育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服务、为人民服务,把立德树人作为教育的根本任务,发展素质教育,推进教育公平,培养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
  学校第三次党代会确定了 “一强化两拓展”的发展战略以及“立足区域经济面向现代服务业,培养具有青年政治特质的管理者和专业人才”的人才培养目标定位。
  响应十九大号召,秉承办学传统,我们必须矢志不移地培养青年政治人才。这是我校的初心,也是我校的优势。而青年政治人才,在不同的历史时期有不同的内涵。新时代青年政治人才,就是坚定信念跟党走,做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可靠接班人。具体来讲就是有坚定信念、德才兼备;有领袖气质、家国情怀;有青春朝气、向上向善。坚定信念是指只有坚定信念跟党走,才能把握人生方向不偏航。德才兼备、青春朝气是我们的校训校风应有之义。领袖气质就是要立志成为各界精英和帅才。争做向上向善好青年是共青团的倡导,是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集中体现。青年政治人才的培养离不开学校 “三位一体”(课程体系、第二课堂活动体系、自我教育体系)的人才培养体系,贯穿于人才培养的全过程。
  课程体系在青年政治人才培养中发挥着主渠道的作用,包括相互交织的思政课课程和专业课课程。要着重强调学习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在青年政治人才培养中的主导地位,积极构建“思政课程、课程思政、网络思政、岗位思政”的思想政治教育体系,统筹规划、协调推进青年政治人才培养。要将我校青年政治人才培养的普遍性,融入到每一个专业人才培养的特殊性之中,将青年政治的元素深深地镶嵌于每一名山青院学生的成长之中。
  要树立新的思政观,改革思政课教学内容和形式,在5门思政课中加入有关青年、政治的教学内容,以满足“青年”“政治”相关培养规格的要求。打造思政课程、课程思政、网络思政、岗位思政的“大思政”工作格局。尤其是岗位思政里面的教师岗位思政,所有课堂、课程都有育人功能、都是思政课。思想政治教育应紧密结合学生成长过程、紧密结合广大教师教书育人实践。高校教师80%是专业教师,课程的80%是专业课程,学生学习的时间80%用于专业学习,所以要创新 “课程思政”“专业思政”,真正建立课程、专业、学科“三位一体”的思政教学内容。
  第二课堂活动体系是课程体系的巩固和延伸,它在青年政治人才培养中发挥着不可替代的重要作用。如果说课程体系对知识目标的贡献更大一些的话,那么第二课堂活动体系对素质目标的贡献则更大一些。自我教育体系在青年政治人才培养中具有独特的作用。唯物辩证法告诉我们,内因是事物自身运动的源泉和动力,是事物发展的根本原因。政治素养、领袖气质等青年政治特质更多的是通过自我教育获得。基层党组织在青年政治人才培养中也发挥着重要作用。在二级学院大思政工作格局中,党总支书记肩负着第一责任人的职责,发挥着重要作用。基层党组织通过各种方式和活动,深入贯彻落实全国全省高校思想政治工作会议精神,把思政工作贯穿教育教学全过程。将青年政治人才培养,作为学校党的建设的重要内容,始终在政治立场、政治方向、政治原则、政治道路上同党中央保持一致。
  以培养社区治理人才为核心的社会工作专业群,各专业所开课程具有青年政治人才培养得天独厚的优势,多年来秉承“德才兼备、自强不息”的校训,弘扬“朝气蓬勃、实事求是”的良好校风,坚持政治方向行政规律、运用社会工作理念方法、借鉴公共事业管理手段,实现“全员育人、全过程育人、全方位育人。”培养理想信念坚定、基础知识扎实、实践能力突出、综合素质较强、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具有青年政治特质的应用型高级专门人才,形成了良好的教风和学风。
  培养青年政治人才,必须建立好三支队伍,即具备政治家、教育家素养的领导队伍;符合“四有”“四统一”要求的教师队伍以及懂教育教学规律、政治业务素质强、管理水平高、乐于奉献服务的管理队伍。三支队伍要形成合力,缺一不可。
  培养青年政治人才,还需要尽快建立起体现青年政治特色的校园文化。比如道路命名是否考虑选用无产阶级革命家和青年英模的名字,再配以人物雕塑景观、生平事迹简介相对应,能提升校园文化建设的直观感,凸显“青年”“政治”特色,起到激励作用和教育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