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子报
电子报

学校老校长 邢中光




  1978年,我校招了第一批本科生,我是第一任采煤教研室主任,后任副系主任、副院长、院长。退休之后,又参加了学校本科教学工作水平评估工作,任校内专家组组长。2017年参加了本科教学工作审核评估全过程,现任校副总督学。40年来,见证了学校发展变化,与改革开放同行,与黑龙江科技大学同行。
  我谈三点内容:
  一、40年来学校实现了跨越式发展。
  一是1978年至2001年,学校是以工科为主的单科性院校,搬迁哈尔滨之后,学校高速发展,变为多科性大学。二是办学层次获得了提升。2003年获得了硕士学位授予权,有一个博士人才培养项目,一个博士后流动站。三是本科在校生:1978年为215人,2018年达到21636人,增长了 100倍。四是专任教师:1978年为140人左右,2018年为1192人,是1978年的8.5倍。五是专业数:1978为6个专业,2018年达到57个专业,其中10个省重点专业,4个国家特色专业。六是教学设备总值:1978年不到5000万,2018达到1.72亿元。七是教学行政用房:1978年为1.6万平方米,2018年达到28万平方米。八是学校主体搬迁到哈尔滨,办学条件、办学实力、办学水平等有了显著变化,实现了几代科大人的梦想。这是40年来改革开放的结果。
  二、始终抓住提高人才培养质量这一永恒主题。
  黑龙江矿业学院当时是一所规模较小的本科院校,地处边疆,气候高寒、交通不便、信息不灵,增加了办学困难。但也正是在这种特殊条件下,造就了科院人艰苦创业、不甘人后的精神,为煤炭事业培养了一大批优秀人才。
  (一)实施五项改革1、实施等级工考核制度,实习变实干。1978至2000年,在机类和电类专业实施了等级工考核制。到1994年有1145名学生获得等级工证书。通过这项改革,培养了学生良好的思想作风,增强了劳动观念。学生动手能力和科研能力大大增加。
  2、探索人才培养模式改革,实施了“3.5+3个0.5”的人才培养模式。在选矿专业实施,走出一条厂校结合培养人才之路,学生工程实践能力大大增强,实现了毕业与工作的无缝对接。
  3、教学方法改革有突破。我校胥长辰老师在国内首创并使用了 “学导式教学法”。在校内和国内一些高校得到推广,它的核心是“学为主体、导为主线”,克服了灌输式的教学方法的弊端,得到了国内教育专家、厦门大学潘懋元教授的认可,给予了很高的评价。
  4、在 《大学物理》课实施了 “4小”活动,充分发挥了物理演示实验室的作用。大学生对 “小报告” “小论文” “小发明” “小制作”很感兴趣,学生积极参加,大大提高了教学质量。
  物理演示实验室的建设在当时来讲水平很高,得到时任黑龙江省教委主任董浩的好评,并在全省推广。
  5、实施了 “目标导向、系统管理、网络检查、综合测评、一评五挂”的大学生德育与管理相结合的学生工作模式。大学生政治素质明显提高,大学生要求入党率达到99.9%。学风建设落到了实处,勤工助学和大学生科技活动蓬勃开展。
  (二) 学校建设方面1、教师队伍建设。1978年学校由中专一跃变为本科,教师数量质量差距很大,有大学任教经验的教师不足20人,真是一个 “难”字当头。当时学校提出的加强教师队伍建设的措施:一是分配来的优秀大学生充实到教师队伍。由阜新矿业学院、中国矿业大学、还有很多省内和省外学校毕业生分配到学校,壮大教师队伍,绝大部分成为学校骨干教师。二是选留本校优秀毕业生加入到教师队伍。78、79、80等年级优秀毕业生留到本校任教,目前这些老师已经成为学校的中坚力量。三是从企事业单位调入工程师充实教师队伍。特别是地质、土建、机械专业很多教师都是从企事业单位调入的。四是加大培养力度。送骨干教师去中国矿大研究生部培养;派年轻教师分期分批到学校小恒山煤矿基地锻炼;选本校优秀大学生送哈工大借读。五是实施 “双百”方针,即投入100万培养一百名硕士和博士学生,大多为委培方式。
  2、走出一条自力更生建实验室之路。自制仪器设备。刘春生老师带头自行设计、自行装备起了水平很高的 “液压试验台”,在教学、科研、服务方面都发挥了很大作用。材力实验室不少测试装置都是自己设计和装配的。机械测试实验室大部分是由梁荣鄂老师自行设计组装的。物理演示实验室的一些仪器是由老师和学生制作的。原理零件展示室完全是由教师设计和搜集厂矿零件,有的是破损件建成的。从厂矿调入设备。在煤炭部和原东煤公司的大力支持下,经多方努力调入了采煤机、支撑掩护式液压支架等设备,充实了采煤机和支架实验室。
  3、办学特色鲜明。多年来经过全校师生员工的共同努力,不断改革创新,形成了鲜明的办学特色,即 “计算机应用能力强、工程实践能力强,德育教育与管理相结合效果好”。这一特色得到评估专家组的认可,由于 “计算机应用能力强”比较突出,所以单列出来。学校对计算机教学内容和课程体系进行改革,实施了 “三进”,形成了大学生计算机应用能力强的特色。 “一进课堂”:适当提高时数和上机时数,加大在实验室上课的比例,实现四年计算机不断线。 “二进宿舍”:1994年学校首创了将计算机引入宿舍,达到每6人一台计算机,1999年又建成了宿舍局域网。 “三进家庭”:为了提高教师的计算机能力,学校为每位教师资助3000元,实现了教师家中一人一台计算机,也大大提高了指导学生的能力。1997年全国工科院校合格评价,专家组带题考查,我校大学生平均得分近80分,当时被评院校平均得分为40分左右,我校收到专家组的好评并认可这一特色。
  经过多年的努力,加强教学基本建设,不断深化教育教学改革,人才培养质量明显提高。学生计算机二级统考,1995、1996年名列黑龙江省高校第二名,英语四级通过率92级达到64.5%;参加全国大学生电子设计制作大赛,获黑龙江赛区一等奖,获全国参赛奖;1996年第一次参加数学建模竞赛,参赛3个队,分获黑龙江赛区一、二、三等奖;1996年黑龙江省高校英语竞赛获团体第四名。1996年煤炭部所属10所工科高校,对高数、物理、理论力学三门课进行统测,我校分获第三、四、五名,综合排名第四的好成绩,引起了轰动,当时我校与湘潭矿院、河北煤炭建筑工程学院同属 “第三世界”,超过了 “第一世界”院校。
  由于学校取得上述成绩,我代表学校在天津会议上介绍了本科办学和评建经验,我校成为黑龙江省本科高校办学的典型。1998年在我校召开了黑龙江省普通高等学校教学工作现场会,各高校教学校长和教务处长参加,我代表学校在会上介绍了经验。
  三、抓评估、促发展、促改革、上水平,走出一条成功之路。
  40年来,我校经历四次大型评估,都对学校的发展转型起了极大的作用。
  1、1985年,国家开展办学水平评估。全国试点共计8所院校,我校为其中一所。另外我校的机械专业、物理测试也进行了评估,是试点院校中任务最重、项目最多的,获得国家教委的奖励。
  2、1997年,全国开展工科院校合格评价。在办学条件、办学质量、办学水平、办学评价上,上了一个大台阶,形成了鲜明办学特色。
  3、2007年,开展教学工作水平评估。全校上下共同努力下,最后获得了优秀,在合格基础上又上了台阶,形成了 “自强不息,创业创新、为煤炭行业培养人才”和坚持 “大德育、大工程、大实践”的教育理念以及培养“思想道德素质高、工程实践能力强”应用型人才的办学特色。
  4、2017年,开展审核评估。获得专家组一致好评,在原有特色基础上又形成了学校特色项目,即矿业专业群对接产业链校企协同培养应用型人才。2018年专业认证有了新突破。
  40年来,黑龙江科技大学在全校师生共同努力下,不断改革创新、不断前行,办学条件、办学质量、办学实力、办学水平有了显著提高。祝愿学校早日获得博士授予权,抓住当前大好时机、抓好本科教育,以本为本,实现四个回归。相信学校会越办越好,前途一片光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