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子报
电子报

聚焦奋斗目标 献礼70周年
长春工程学院2019年工作要点

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以全面贯彻落实党的十九大和全国教育大会、第二十六次全国高校党的建设工作会议精神为主线,按照“五位一体”总体布局和“四个全面”战略布局,增强“四个意识” ,坚定“四个自信” ,坚决做到“两个维护” ,坚持稳中求进工作总基调,按照省委省政府教育工作决策部署,树立新发展理念,深化立德树人根本任务,聚焦学校第三次党代会确定的“建设特色鲜明的高水平应用型大学”奋斗目标,以学校“整体转型”和“新工科建设”为引领,以学校“十三五”规划确定的“七个核心发展指标”和“十大能力提升计划”为联动牵引,以“提升质量”为全年工作着力点,把2019年定为学校工作的“质量提升年” ,并继续巩固“2018制度建设年”成果,强化制度落实,力争在加强党的建设,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提升人才培养质量,提高学科建设层次,实现硕士学位授予单位建设目标,强化治理能力等方面实现新跨越,以优异成绩庆祝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70周年。

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全面提升党建和思想政治工作质量,深入开展“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主题教育

1. 把政治建设摆在首位。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党的十九大和十九届二中、三中全会精神,深入学习贯彻全国教育大会精神,自觉增强“四个意识” ,坚定“四个自信” ,坚决做到“两个维护” 。充分发挥领导班子和党委理论学习中心组的示范引领作用,采取多种形式加强教职工政治理论学习,注重学习效果,推动实际工作。

2. 全面提升党建质量。牢固树立“抓好党建是本职、不抓党建是失职、抓不好党建是不称职”的思想,坚定不移用“四个意识”导航、用“四个自信”强基、用“两个维护”铸魂,不断强化学校各级党组织政治功能,加强党支部标准化规范化建设,持续推进“党建工作水平提升计划” ,实施“对标争先”建设计划,全面提升党建质量。持续推进“两学一做”学习教育常态化制度化, 深化“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主题教育,组织好全校处级干部赴遵义开展党性教育,组织好全校科级干部赴通化开展党性教育。推进党群服务中心建设,努力把党群服务中心建设成党建服务的窗口、党群连心的桥梁。

3. 抓实基层党建工作。切实落实党建主体责任,继续组织开展直属党组织书记抓基层党建和思想政治工作述职评议。严格落实《教师党支部书记“双带头人”培育工程的实施方案》 《后进党支部整顿办法》 ,牢固树立党的一切工作到支部的鲜明导向,大力推进标准化规范化建设,抓实建强党支部,注重彰显党支部书记的“头雁效应” 。深入实施“五创五强”工程,继续巩固扩大“一院一品”党建品牌建设成果,加强新时代e支部工作。

4. 加强思想政治工作。深入贯彻落实全国全省高校思想政治工作会议精神,抓好思想政治工作队伍建设,继续创建“大思政”工作格局。深入开展大学生“学习筑梦”行动,推进“三全育人”综合改革,加强思想政治工作体系建设。对标教育部 《马克思主义学院建设标准》 ,以与东北师范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部合作共建和吉林省教育厅“1+5”结对共建为平台,全面加强马克思主义学院建设。打好提高思想政治理论课质量和水平攻坚战,认真落实教育部 《新时代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工作基本要求》 ,推广实施“自学自讲师生同上一堂课”教学方法改革。严格执行意识形态工作管理制度,加强对各类宣传思想阵地的管理,确保学校意识形态领域安全。深入开展向黄大年、郑德荣等先进典型的学习活动,加强教师队伍的思想政治教育工作。

5. 抓好宣传思想工作。以“举旗帜、聚民心、育新人、兴文化、展形象”为使命任务,讲好长工程故事、传播好长工程声音,加强校内新媒体平台管理,加大新媒体平台推送密度,做好数字校报工作,为学校发展建设营造良好的舆论氛围。推广运用“学习强国”学习平台,确保全员登录、全员覆盖,力争每位同志都学有所获、学有所悟、学以致用。深入开展以“牢记时代使命,书写人生华章”为主题的党、团日活动,以“传播正能量,弘扬主旋律”为主题的网络教育活动,以“凝聚青春力量,闪耀青春光彩”为主题的典型人物宣传活动。

6. 推进全面从严治党向纵深发展。以党的政治建设为统领,坚持党要管党、全面从严治党,深入推进党风廉政建设,营造风清气正的良好校园政治生态,为学校教育事业健康发展提供坚强政治保证。坚持问题导向,专项开展政治纪律落实情况的监督检查。巩固拓展作风建设成果,坚定不移纠“四风” 、树新风。持续传导压力,狠抓“两个责任”落实。强化监督力度,规范权力运行。深化运用“四种形态” ,全面加强党的纪律建设。规范监督执纪,加强纪检监察队伍建设。

7. 加强统战和群团工作。增进政治认同和思想共识,夯实统一战线成员的思想基础。坚决抵御宗教渗透,维护校园和谐稳定。充分发挥工会、妇委会在学校事业中积极作用,强化教代会在学校治理体系中的作用,优化教职工全面发展的职业环境,弘扬劳模精神和工匠精神,持续开展“巾帼心向党,建功新时代”等系列主题教育活动。全面推进从严治团,加强团干部和学生干部队伍建设。筹备并召开学校共青团第三次代表大会。

8. 积极发挥离退休老同志作用。鼓励离退休老同志在学生教育、教学督导等工作中建言献策。强化关心下一代工作的针对性和实效性,实施“四维计划” ,推进青年马克思主义者培养工程向纵深推进。开展以“展示阳光心态、体验美好生活、畅谈发展变化”为主题的文娱活动,倾情为老同志提供个性化的贴心服务。

9. 打好脱贫攻坚战。协助包保村加强农机专业合作社的运营和管理,加强对贫困户信息的管理。用好政策、搭建平台,努力增加贫困家庭收入。对“村三委”成员进行国家脱贫政策宣传及办公自动化培训。全面开展“志智”双扶工作,努力实现物质和精神“双脱贫” 。加强对脱贫攻坚工作的宣传力度。

坚持“四个回归”和“以本为本”的原则,全力推进“新工科建设” ,全面提升应用型人才培养质量和能力

10. 全方位抓好本科生培养。继续坚持“四个回归”和“以本为本”的原则,不断完善“大工程、大平台、大视野、大智慧、大实践”五位一体的教学发展格局,持续推进本科教育教学培养模式综合改革,把注意力聚焦在本科,把优质资源配置在本科。深入推进数字化教务管理系统建设工作,提升教学管理信息化水平。推进智慧教室建设项目,构建线上线下相结合的混合型教学模式。积极申报“智能制造”和“智能建造”等新工科本科专业。力争建成10门左右课程达到吉林省在线开放课程标准。推进校企合作育人项目,力争在 2019年教育部产学合作协同育人项目立项 8项左右。力争建设3个虚拟仿真实验教学项目参加吉林省推荐国家项目遴选。开展第二届“学习通杯”移动教学大赛。

11. 强化研究生教育内涵建设。深化专业硕士学位研究生综合改革,实施并完善“双导向、双驱动、交叉递进1+1”的人才培养模式,强化研究生教育内涵建设,加强研究生学术道德建设,不断提高研究生培养质量。做好硕士研究生导师遴选、培训以及管理工作。扎实做好2017级研究生学位论文的质量检查工作。

12. 提升继续教育质量。保持学历教育规模,拓展非学历培训市场。规范办学行为,消除办学风险,推进远程教育平台建设。提升教学质量和办学效益,强化校企合作,扩大办学领域。

13. 狠抓教学质量建设。科学高效开展本科教学基本状态数据采集,加强数据分析,推进教学质量管理信息化建设。通过教学督导、教学检查、学生信息员信息反馈、学生评教、应届生毕业生问卷调查和管理干部听课等渠道及时进行教学质量信息的收集、整理和反馈,并追踪解决效果,促进教学持续改进。

14. 推进专业认证和专业综合评价工作常态化。按照“不评也建”的指导思想,建立专业认证工作的常态化机制,推进工程教育改革。组织给排水科学与工程、机械设计制造及其自动化、地质工程等专业开展自评自建工作。组织建筑学、建筑环境与能源应用工程、软件工程、计算机科学与技术、农业水利工程、水文与水资源工程、自动化等专业开展专业认证(评估) 申请工作。

15. 扎实做好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着力加强辅导员队伍专业化职业化建设,继续加强班主任队伍的培训和管理。积极推进“大学生养成教育素质提升工程” ,把握学生工作新常态,探索学生工作新理念,维护学生的合法权益,强化学风建设。加强公寓管理和服务,打造特色公寓文化。完善“精准资助”工作体系,开展“助学、励志、成才、感恩”系列主题教育,切实提升学生资助工作水平。

16. 持续深化创新创业教育。成立创新创业教育专家委员会,探索创新创业教育培养体系、就业创业指导服务体系和创新创业孵化体系,完善创新创业教育协同育人新机制。落实创新创业学分积累与转换制度,建立创新创业奖学金制度和创新创业教育工作绩效考核体系。遴选优秀创新创业团队入驻众创空间,全力备战第五届中国“互联网+”大学生创新创业大赛等大型赛事。

17. 加强校园文化内涵建设。全面实施“第二课堂成绩单”制度,发挥实践育人优势,广泛开展社会实践、志愿服务、素质拓展、道德实践等活动。营造浓郁的校园文化氛围,开展健康向上、富于时代特色的校园文化活动。

18. 促进学生身心健康。进一步推动全民健身运动的深入开展,广泛开展学生喜爱的体育竞赛,强健广大学生体魄。推进大学生心理健康知识教育,加强心理健康教育教师队伍建设,完善心理危机干预机制。

19. 扎实做好招生就业工作。科学设置各省招生计划,加强招生宣传,提高生源质量和学生报到率,继续完善数字迎新系统。做好就业指导、服务和教育工作,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就业观,建立更加广泛稳定的就业基地。积极推进“政企校对接” ,继续开发订单式培养单位,提高毕业生就业精准度。探索实践“互联网+就业”服务模式,开通“就业绿色通道” 。做好毕业生质量跟踪调研。做好毕业生应征入伍工作。

20. 切实做好学校语言文字工作达标建设。认真贯彻落实 《国家通用语言文字法》 的内容和精神,把“讲普通话,写规范汉字”作为教学管理的重要目标之一,使其成为教师教学常规要求,成为学生日常行为规范的要求。在定期的教学检查工作中,对教师的教案、板书、教学用语进行专项检查。

强化学科建设,提升硕士学位授予单位立项建设水平,强力支撑特色鲜明的高水平应用型大学建设目标

21. 加大高水平应用型学科建设力度。继续推进“学科建设层次提升计划” ,统筹学科布局,优化学科结构,打造特色学科,强化学科专业一体化建设。注重优化学科布局,明晰学科定为,凝练学科方向,完善以工为主,工、管、理、艺、文等相互交叉融合的应用型学科体系和学科群建设。大力加强校级重点学科的建设与管理,落实学科建设年度任务指标,加快建设一批高水平应用型学科。

22. 全力实现硕士学位授予单位建设目标。依据国务院、吉林省学位委员会有关新增博士硕士授予单位及授权点审核精神和基本条件,按照广泛调研、充分论证、整合并优化资源的要求,对硕士授权点立项建设学科进行重点梳理和整合,全力实现我校“硕士学位授予单位通过审核、新增学位授权点通过审核”的目标。

23. 加快人才队伍建设。持续推进“人才队伍建设提升计划” ,采用刚性引进与柔性引进相结合的方式引进优秀人才并做好跟踪服务工作,优化柔性引进人才模式,充分挖掘和利用柔性引进人才的各种资源。充分发挥学科带头人在规划学科建设、打造高水平团队、课题项目投招标以及学风建设中的作用。落实 《引进高层次优秀人才办法》 ,加大高层次人才引进和培养力度,加快补齐人才建设短板,本年度力争引进 50名博士。修订 《专业技术人员考核办法》 ,制订 《博士考核办法》 ,进一步完善人才考核体系。加快人事信息管理系统的建设。

24. 加大师培工作力度。按照“四有”好老师标准,抓好师德师风建设,实施“教师养德修为工程” ,探索“教师—工程师”一体化的“双师型”教师成长新模式。结合学校全面转型发展和“新工科”建设对教师能力素质的要求,围绕教师教科研能力提高开展教师培训工作,加大师培工作力度,抓好青年教师培养,持续强化教师教学发展能力建设。不断完善“学校+ 学院,校内+ 校外”双轮驱动培训机制,提高培训效果。

完善科研管理、服务和保障体系,加强科研平台建设,强化科技转化与服务社会

25. 完善科研管理、服务和保障体系。制定 《长春工程学院科研机构管理办法》 ,注重纵向科研管理, 建立充满活力的协同创新体系。围绕项目、 平台、 团队、 成果, 组织学术辅导、 论证等学术活动, 外拓内联, 了解企业需求, 争取社会资源。 变 “单打独斗” 为 “协同创新” , 工管文理科研工作齐抓, 理论研究及工程应用并重, 力争科技经费到款再上新台阶。 组织深层次、 大体量的校企合作, 力争承担国家和省级重大项目 10项以上, 努力产出一批 “顶天立地” 的科研成果。

26. 加强科研平台和团队建设。以促进技术成果转化和适应地方经济社会发展为导向,以承担各级各类科研项目为依托,以取得高水平的科研成果为目标,建立并巩固与政府、事业和企业等单位的广泛科研合作。大力推进科技成果转化,力争再培养一批科研领军人物和组建一批优秀科研团队,提升学校科技创新能力和服务社会能力。推动各学会能力建设,增强科技服务能力。

27. 深化校企合作体制机制改革。建立并完善校企合作制度体系,多方共建校企合作管理体制和长效运行机制。鼓励与行业、企业共建产学研基地,在职业培训、科技开发等方面实现实质性合作。多措并举,挖掘校外高层次人才等社会潜在资源,整合并联手打造高层次、大体量科技项目。做好企业技术难题收集和对接服务,全程跟踪校企合作项目,实现“点对点”服务,提高科技合作成效。

28. 加强设计研究院建设。积极承揽工程设计项目,力争年产值比上一年度增加 20%。筹划建设“设计师孵化中心” ,加大咨询加固中心建设力度,扩宽业务范围,承担好实践教学任务。

扎实推进省部共建,加强中外合作与交流,不断丰富办学层次

29. 扎实推进省部共建工作。积极争取国家应急管理部有关司局的支持,在科技项目承担、合作等方面取得实质性进展。加强与省应急管理厅的合作,扩大科技项目承担量,增加全省应急管理干部的培训班次,筹建应急管理学院,筹建应急安全工程研究机构。加强与省水利厅的合作,加大服务水利行业的力度,筹建省水利工程领域研究机构。

30. 提升教育国际化水平。推动学校深入融合“一带一路”建设。推进与美国新墨西哥州立大学合作办学项目审批工作,做好中俄合作办学项目的迎评工作。开展与英国西苏格兰大学合作交流十周年庆祝活动,做好国际学生招生工作,建立稳定、可靠的招生委托渠道,积极探索与“一带一路”沿线国家高校的合作渠道。做好外籍教师聘用和管理。着力提高国际学生培养质量。为国际学生量身打造高质量的校园文化活动,帮助他们加深对中国和中国文化的理解。

提升治理能力,强化支撑保障,构建和谐稳定的育人环境

31. 全面提升学校治理能力。切实推进“学校治理能力提升计划” ,加快落实“学校‘十三五’规划及子规划”中的各项任务。巩固并深化“2018制度建设年”工作成果,把 2019年作为“质量提升年” ,结合“新工科建设”实际,在学校党的建设、人才培养、学科建设、学术研究、队伍建设、服务保障等领域做好督查督办,完善与现代大学治理相匹配的制度体系。

32. 进一步改善民生。坚持以师生为中心的发展思想,在发展中保障和改善民生,不断提高师生的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持续提高教职工收入总体水平,继续提升学生食堂和教工食堂的服务水平,继续办好教工之家,广泛开展教职工喜闻乐见的文体活动。

33. 切实抓好财务和审计工作。强化财务收支管理,推进内控制度规范和体系完善。做好 《政府会计制度》 与 《高等学校会计制度》 执行的衔接工作。加强财务专项管理,加快专项执行进度。打通教职工报销工作的最后一公里,全面实行网上报销。优化采购平台建设,提高资金使用效益。加快财务管理信息化建设,实现与财政票据管理系统、学校资产管理系统、教务管理系统对接。以完善内控制度建设,加强风险防控为审计工作重点,扎实开展财务收支审计、领导干部经责审计、基本建设工程审计、修缮工程跟踪审计和工程结算审计工作。探讨创建单元资产绩效审计的新模式、新标准,不断提升学校审计监督水平。

34. 做好资产管理工作。增强资产管理、服务的主动性。加强对学校财政专项流程、各运行时段质量、进程和预算的管控,规范、高效、高质量完成财政专项任务,提高财政专项资金使用效益。建立健全二级单位分散采购制度。建立网上招标采购平台。探索建立国有资产使用效益评价机制。规范管理出租出借项目,严格执行学校关于权属资源出租出借的管理规定。

35. 提升后勤服务保障能力。围绕学校校园升级改造任务,狠抓安全生产,强化各级专项工程的管理,做好基建、大宗维修项目的立项、设计、预算及招标施工。加强饮食服务与管理,重点防控群体性食物中毒事件。搞好预防保健工作,防控各类传染性疾病在校园发生和传播。全面提升后勤服务保障的能力和水平,创建“安全校园”“美丽校园”“节能校园” 。

36. 持续打造平安稳定和谐校园。牢固树立大安全大稳定理念,统筹推进校园安全各项工作,持续打造平安稳定和谐校园。抓好防恐、防爆、消防、网络、意识形态、饮食、交通等安全问题,开展查风险、除隐患、防事故,全方位、全过程、全覆盖的安全隐患自查排查工作。深化网格化安全管理,完善二级、三级网格化安全管理体制。抓好常态化的安全教育,努力净化学校周边环境。做好学校大型活动、会议、考试等的安保工作。加强校园不安定因素的排查,畅通信息沟通渠道,及时掌握影响校园稳定的突出问题和隐患,扎实做好学校维稳安保工作。

37. 加快推进校园建设。做好校园楼宇维修、校园美化工作。重点完成新建学生宿舍土地预审、可研批复、工程量清单及招标控制价编制等准备工作,力争年内早日开工建设。

38. 扎实做好学生事务管理与服务。持续推进“学生工作水平提升计划” ,强化学生日常行为管理,组织好学生早操晨练早读。大力创建优良的学风,指导学生做好学业发展规划。持续创建标准化公寓,狠抓“无烟公寓”建设。切实做好经济困难学生资助、医疗保险等工作。加快建设学生管理信息系统。

39. 加大信息化建设力度。制定学校 《 信息化建设五年规划》 ,推进学校数据中心安全平台建设,着力打造智慧校园,继续推进办公自动化,强化二级单位网站管理,努力为广大师生员工提供更为优质、高效、便捷的信息化服务。

40. 增强图书、档案等保障能力。努力构建面向学科发展的文献资源建设机制和文献保障体系,进一步加强图书馆数字化、网络化、智能化建设,为读者提供智能化服务。不断提高广大师生利用文献信息的能力,构建“书香校园” 。加强档案管理信息化建设,不断丰富馆藏资源。组织编纂 《长春工程学院2018年鉴》 。做好新形势下的保密宣传教育,加强保密载体管理,做好校内保密的各项工作。

41. 继续加强学报建设。积极拓宽征稿渠道,严格稿件三审、双匿的审稿流程,执行专家审读制,加强编辑队伍建设,提升论文质量。增加研究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和工程应用类论文数量。努力提升期刊的影响因子、被引频次、索引、转载、基金论文比等评价指标。

42. 做好校友服务和教育基金会工作。树立“互惠共生”理念,关注校友需求,主动为校友发展提供持续的、力所能及的支持与服务。集聚校友力量,促进学校事业发展。进一步规范教育基金管理,加大基金募集力度,扩大教育基金规模。做好各地校友分会建设及换届工作。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