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子报
电子报

青年们的热血“故事会”:点滴热血 温暖生命







  “为他人着想,捐献热血,分享生命。”是2018年世界献血日口号。献血是一项公益事业,小小的输血袋,连接的不只是血管,更是两条鲜活的生命;连接的不只是两个人,更是两个家庭;连接的不只是奉献,更是勇敢。
初见时爽朗一笑再见时热血一腔
初看到王孝涛,很容易将他的形象与“爽朗”这个词联系起来。来自材料学院16级的王孝涛同学,已经参与了21次献血爱心活动。在问到第一次时是如何想到要去献血的,他直爽一笑,“老师就在我们群里一吆喝,我就去了。”老师的鼓励与感召对他的献血活动增添了许多支持与勇气。姜洪雷书记是我校无偿献血的当之无愧的标杆人物,不仅自己经常参与到无偿献血活动中,还鼓励支持了很多同学参与到这项爱心公益活动。
  王孝涛直言道:自己一开始面对献血时,心里很紧张,脑子里也闪过许多念头:献血的过程疼痛吗?一次要抽多少的血?自己的身体条件满足要求吗?……而这些念头在他献完第一次血后就完全烟消云散了。“能用自己微薄的力量来帮助其他人的感觉真是太好了。”怀揣着一颗助人为乐的大爱之心,他就这样投入了无偿献血的队伍中,用自己的一方之力,去帮助更多需要帮助的人。
  “献血是一件助人助己的事,当献血量达到一定数量时,自己和直系亲属需要输血可以享有优先用血权利。”王晓涛坦言道,“其实也算是为自己买了一份保险,谁能保证自己和家人这一辈子不会需要输血呢?”诚然,献血不只是帮助别人,也帮助了自己。
  很多事情做着做着就成了习惯。常常献血,心中记挂着这件事,不知不觉中献血就成了王孝涛的一个特殊的习惯。献血小板的间隔周期是18天。而王孝涛常常会记挂着这个周期,时不时的翻出日历看看日期,待到时间差不多的时候,身体条件也满足时,就来献血屋献一次血小板。参与献血活动也是从侧面激励自己的一种途径。因为献血需要对身体健康状况有一定的要求,他就会通过锻炼、调整自己作息的方式来保证自己的身体状况。“通过献血,既帮助了别人,又从侧面保证了身体的健康,也算是一举两得吧。”王孝涛爽朗的一笑。
点滴热血,温暖陌生人
来自化工学院16级的许福林,既是无偿献血爱心活动的积极响应者,同时也是我校献血服务队的参与者与组织活动者。当学校有较多同学参与的公益性大型活动时,献血服务队也会在现场进行献血的宣传,普及献血知识,让更多的同学了解献血的过程和意义,消除对献血的排斥感。“现在长清大学城鲜血总量还不算多,不过咱们学校是长清大学城献血比例最高的。我们发现,大多数的同学对献血这项行为还是不太排斥的,只是可能平时了解不足,所以参与度没有那么高,”这是许福林同学多次担任志愿者的感受,同时他也表示,我校献血服务队也会竭力为无偿献血活动贡献自己的力量,争取让更多的人了解献血活动、并积极参与进来。
  关于献血的故事,许福林回忆道:交通学院的一位老师身体突然出现状况急需B型血,在大家的爱心扩散下,许多同学都加入到无偿献血群中,为献血付出自己的爱心力量。“当时我在上课,上课时就不断有人加群,”许福林为此专门建立了一个爱心献血群,“我一直在点加群通过按钮,那时,突然觉得献血这个事情不仅仅是只有我们这些人在做,而是许许多多的人都在参与,我感觉一切付出都得到了反馈,一切都有意义。”
  一条条加群申请,一次次、接连不断的重复按确认键,让他越来越坚定自己的初心,也越来越坚定自己要在公益的路上继续前进。
  “用献血连接陌生的生命,我不认识你,但我谢谢你。”正是那些急需鲜血的人们,让这些献血之人的爱心有了意义,也正是这些无私的献血人,用这种帮助他人、服务他人的大爱在人间传递。
  
因为曾经经历,所以固守初心
电气学院的王烨自2018年1月以来,共献血11次,其中捐献血小板10次,全血1次,共计4200cc。起初的心血来潮,可能是青春热血;但是长时间的坚持,则是源于对无偿救助的感同身受。
  2018年2月,在刚刚接触到献血活动的王烨就亲身经历了一场无法忘怀的生死离别。记得1月份他怀着好奇紧张的心情完成第一次全血捐献活动,每一次全血的捐助意味着下一次的捐献要相隔半年,半年时间足以磨平一个人一时冲动的热爱,只因这次悲痛的经历让他坚定了在献血路上用不缺席的信念。同年寒假,王烨的亲人病危,看到家人躺在重症监护室里面,王烨的心焦急如焚,可是此刻他却因为不久前的献血无法为自己的亲人提供多一些的活下来的机会。高压,眼泪,呼喊都无动于衷,只有一脉相承的鲜血才是生命之源。在那一刻,王烨体会到血库的不足与血液的珍贵以及自己应该为更多的人贡献自己一份绵薄的力量,让这样痛心的悲剧不再发生。
  大一时期的王烨患有高血压,每次体检,他都是医生记录本上的重点观测对象,为了自己坚定的献血梦,为了兑现对献血事业的高昂热情,为了在危难关头挽救珍贵的生命,他加入学校的健跑团,积极锻炼身体,每天坚持长跑,随着不懈地坚持,测量仪上危高的血压降了,献血证上的献血数字无声的增加了。平时毫不斤斤计较的男孩却在献血时间上面反复斟酌,睡觉前翻看献血证查看上次的捐献时间,到没到恢复期的最后一天?一改以往爱玩爱闹的生活作息,在献血之后,每天都早早休息严格规范饮食,力保身体达到献血标准。
  谈起父母对鲜血的看法时,王烨自豪地告诉我们,刚开始时不太支持,不过后来在姐姐的劝导下也支持了。“当时我姐就在网上查有关献血的资料,告诉爸妈不过量的献血对身体是有好处的,”王烨笑道,“后来他们就没那么反对了,但是要我减少献血频率,所以我现在一个月献一次。”
  “每一滴血液都滚烫火热,越平凡,越不凡,越简单,越彰显简单的伟大。”这是感动中国对献血英雄的衷心赞美,他们有着独特的魅力,让人肃然起敬。
  
第一次献血感觉“特别棒”
  
每个人都会或多或少给自己的18岁定下一些从前不能做的目标,高艳姣的目标与常人有些不同,她希望将自己的血液无偿的奉献给别人,体验一把帮助别人的成就。当谈到第一次献完血的感受是,高艳姣脱口而出“特别好”三个字,这三个简简单单的字,听起来饱含深情与骄傲,同时也留下这位女孩无私又无畏的芬芳。她不仅是身体力行的捐献者,更是献血倡导的传播者,她说:“其实献血的群体只有一小部分,需要血液的病人远远超过了献血的人,社会上需要更多的好心人支持与帮助。”
  “我觉得无偿帮助别人特别棒,这种感觉和有偿帮助是不一样的。”她热爱无偿帮助他人,不仅致力于献血方面,在很多比赛的志愿者中也能看到她的身影。目前大二年级的她志愿加入学校学生标兵团奉献类的讲解员,希望在平日里为大家宣传献血知识以及献血的广大意义,呼吁广大群众加入到献血队伍中。由于标兵团只有大三年级的学生才能申请,所以她现在还不是其中的一员,不过她也一直为此准备着。在同学眼中,每当谈及献血的话题,她好像总有用不完的精力,使不完的干劲,滔滔不绝,神情愉悦,只有真心想做,再难再苦的事情也会令人开心的回忆。
  热血青年们常说:“我们愿意用可再生的鲜血去拯救一个不可再生的生命,哪怕只贡献一点力量,我们也乐在其中。”这是一种在我们身边无比高尚的精神,他们是大学生的骄傲,是祖国的好青年,更是为人民无私奉献的时代栋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