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子报
电子报

武术班:苦乐相间 内外兼修





  身穿黑红色单袖,手持大刀,在2016年校运会开幕式上第一个登场表演,一出场就获得了观众的尖叫声。表演开始,他们围圈快跑,衣袂飘飘,刀尖轻微划过地面。两刀一枪的刚柔对决,过可生风的空翻表演,柔中带刚的太极拳,都被他们完美地糅合在一个节目中。
  两届校运会开幕式上用精彩表演赢得观众阵阵掌声,在第十五届香港国际武术比赛中斩获八金,潇洒招式的背后是他们的苦练与坚持,我校体育学院武术班用他们的功夫打出了一片天地。练习这项中华传统项目的苦与乐,只有他们自己才最清楚。只有一半的假期为了在第十五届香港国际武术比赛中取得好成绩,14级武术队从去年暑假就开始备战。在武汉酷热的7、8月份,他们没有躲在空调房避暑,而是每天在体操房训练。新年后的第一周,寒假还没有结束,他们就离家踏上返校的行程。“想过放弃,但是武术班自建班的第一天起,就告诉我们要么不做,要么第一!”本次比赛金牌获得者之一的罗嫔说。
  大二组建起来的武术班中,很少有同学接触过专业武术,零基础的他们对武术既觉得新奇,又满怀期待;然而真正进班之后他们却感到“苦不堪言”。一大堆枯燥乏味的基础课程让人头大,普通人强化训练跆拳道3个月基本就可以取得成效,而练习中国传统武术的他们在同样的时间段里还在被纠正基础的招式。
  武术教练黄山对学生也始终是“高标准、严要求”,他谈到武术不同于其他专项,很多学生从19岁练起,在3年时间内就需要达到很高的水平。“我通常要求他们两年出成绩,所以要坚持训练,两个月的暑假休息1个月,1个月的寒假休息半个月。”
  跑圈、对角跳、行进间弓马步转换等是武术班每堂课开始前必要的热身,手脚转换、腾空飞脚起跳、旋风脚起跳等动作是每堂课的基本内容。“有时候学的快的会先去奥体或其他高校学习,然后回来教我们。”14级武术专业的彭磊谈道,“我们经常一人或多人表演,其他人观摩并指出错误,每次有人做错动作下面就哄堂大笑。”彭磊表示武术通常是面对观众进行表演,这样可以缓解紧张情绪,练习效果会更好。
  “一分10多秒需要完成一套拳的几十个动作,这是速度与耐力的结合。”彭磊说,打完一套长拳相当于跑了几组400米,对身体素质要求很高,他们平时要通过蛙跳、折返跑、收腹跑、蹲马步、平板支撑等来提升体能。他补充道:“身体素质的提升前期需要很长时间,而且效果不显著,中期才会慢慢提高,需要的是长期的坚持。”
  “卧似一张弓站似一棵松”,从饮食到起居,武术的基本功渗透在生活的方方面面。彭磊笑着说:“现在走路都要像练武术招式时那样先‘吸半口气’,整个人才觉得精神了。”苦练基本功换来的不止是技艺上的提高,俗语说“内练一口气,外练筋骨皮”,这“一口气”就是武术对人性格、举止的影响,它塑造的是一种沉稳坚毅的品格。
  热爱是最大的驱动力“起床了,出操了!”这是武术班同学每天早晨的日常问候语,13级武术班的王先华说,武术班早上出操大概在6点,日日如此,大家都已经习惯。“一开始还是有那种想睡懒觉、偷懒的想法的,但后来为了让自己进步地快一些甚至会更早起床”,15级武术班的张任涛说。
  据黄山介绍,现在体育学院一个年级一百多名学生中,每级都有三十多人会选择武术专项。而这个占比相较于以往的数据来说有了明显的增长,而且增长幅度还在不断提高。“我们可以看到现在的学生对武术的认可在提高。”黄山颇为自豪地说。
  “我选择武术是兴趣使然,其实武术是门很有趣的学问,作为中华传统文化来说很有文化内涵。一个抱拳,掌在拳上意味着德在武上的君子之风,而环形的手臂表明‘四海之内天下大同’。这样的专业相比球类运动更能吸引我。”王先华对于武术这门专业的选择有着自己的理解,“还有很现实的原因,武术作为我们现在日常接触比较少的运动,只有在学校系统地学习,才有可能接触到武术的血肉。”
  中华传统文化的魅力吸引着越来越多的学生去选择武术,“这跟我当年有点区别。”黄山笑着说,“我当年虽然也是因为兴趣,不过激发我兴趣的更多是《少林寺》这部电影。”电影里李连杰的一招一式让那个年代的年轻人对武术燃起了强烈的向往,“我就是那个时候下定决心要去学武术的”。
  “我们的学生训练很苦,但也很少有放弃的。接触了武术后,他们都不舍得放下,自觉地咬着牙坚持下去。”黄山对于学生们的积极性很满意,“武术是个人项目,他们都很拼,让自己的兴趣得到回报。”
  武术带来的无限可能许多人在选择武术时会看到一些论调,称武术专业在未来会越走越窄,逃不脱体育老师、教练的圈子,也少有学校需要专业的武术老师。但就业市场不被看好在黄山那里却是个“伪命题”,向来只有不好的学生,没有不好的专业。对于武术专业的学生同样如此,“如果自身的专业水平真正提升到了一定层次,就业是不存在‘不被看好’的问题的。国家层面的‘武术进校园’就是一个很好的例子。”
  从校园里的武术馆走向国际的赛场,彭磊坦言视野开阔了不少,对于未来就业,他开始有了一些自己的想法。对于彭磊来说,“立德树人”地去教学武术课程也好,“曲线救国”式地与其他体育项目、产品设计、管理理念结合起来,在武术相关领域发扬武术精神也好,“武”的传承已与他的生命和生活融合起来。
  实际上,从武术班毕业的学生除了成为中小学体育教师,还有相当一部分走上了体育产业,甚至其他领域创业的道路。黄山认为“立德树人”的本质是让学生有能自主选择未来的能力。所以,除了专业教学之外,他十分注重开拓学生的眼界,“一专多能”是他的培养目标,让学生参与大型赛事、与国际接轨等方面都有考虑。
  11级武术班曾有一位“太极拳高手”最后选择投身高档菌类营销产业,只身一人前往深山中调研数月,这看似与武术背道而驰,而实际上得益于武术对其沉稳性格的塑造。黄山介绍道,还有很多这样的学生,“武术精神对于习武者的塑造令他们终身受益。”
  在香港参赛时,彭磊和他的同学们了解到同行的一个少林寺团队里,学习武术的那些学生们还在背诵着“四书五经”,感受传统文化的熏陶。他觉得习武离不开“武德”,离不开传统文化的熏陶。“武术所带来的往往远超我们的想象。”也许未来的不确定性会使他们暂时迷茫,但不确定性也孕育着无限的可能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