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子报
电子报

爱音乐,更爱学生


  岁月如梭,走上高校音乐教育岗位,不觉已30多年。琵琶,这件从西域传入华夏的乐器,一直伴我身边,琵琶演奏与教学也成了我最喜欢的一门课程。每天聆听着指尖流出的大珠小珠落玉盘的天籁之音,美妙的旋律真令人欲罢不能。
  爱音乐,爱琵琶,更爱学生,这是我30多年清晰的人生轨迹。一届一届的学生走向社会,以他们的勤奋和努力取得成功之后,我获得了一种作为教师的满足和自豪。半卷红旗临易水随着社会的变革,高校音乐专业教学也出现新的变化,一批音乐理论课程进入音乐专业课程名录。“音乐美学”作为一门新兴学科,无疑成为举足轻重的理论课程。当学生们对音乐美学似懂非懂的时候,我在音乐教育专业中承担起这门课的教学工作。
  音乐美学何止学生听着新鲜,作为任课教师的我,也面临新的考验。翻开全新的教科书,一串串艰深晦涩的美学概念,考验的不仅是我的理解力,机械记忆力也是很难逾越的坎。接手音乐美学教学,必须拿出更多的精力重新学习、备课。教学中,我与学生一起思考,共同提高。记得学生要考研,我给他们列出了包括音乐美学在内的许多书目,图书馆没有的参考书都从我家里拿。教学中的经验积累,不知不觉变成研究性成果。实践再一次证明,教学相长,此之谓也。今夜偏知春气暖“视唱练耳”是我一直承担的专业基础课,要通过视唱与练耳两个教学环节训练学生的音乐听觉。同样是声音再现,但视唱练耳课却不像声乐课那样受学生欢迎。视唱曲目几乎没有歌词,旋律难度大且单调乏味,学习过程的确有些枯燥,特别是和弦与旋律听记更是让初学者望而生畏,甚至望风而逃。
  我作为此课程的学科带头人,也为此忧虑茫然,经常思考如何改变这种现状。我深知,视唱练耳决定着学生一生音乐实践的高度。后来,我大胆尝试组织视唱教学音乐会,改变几十年一贯的教学形式,让单人视唱变为集体好声音。
  2006年春天,一场别开生面的视唱教学音乐会拉开了排练序幕。这是音乐学院教学中的新鲜事,学生们表现出空前的热情与积极的参与意识。那一个学期,我与学生一起努力,一起兴奋,一起欢笑,找曲谱,配和声,课上与教学内容有机融合,挤时间讲授,课下排练,假期让学生提前到校集训。
  音乐会的排练在和谐的氛围中顺利进行,不同专业方向的学生演唱着同样的乐曲,只有旋律,没有歌词,同学们非常投入,演唱得声情并茂。这的确有点出乎意料,但却在情理之中。主要原因是集体荣誉感开启了视唱练耳教学的新局面。而比这更重要的是,学生们在音乐会的氛围中,人生态度发生了变化,在热爱音乐的同时,让生活充满了欢乐,逐步形成向上向善的人生观。
  视唱教学音乐会解决了课程吸引力问题,但还没有解决提高教学质量的根本问题。经过认真分析,我审慎提出以项目形式完成视唱练耳课教学的深入改革。这一设想得到学校的大力支持和肯定,视唱练耳成为学校第一批课程综合改革项目。项目实施以来,我们采取多向思维方法,在视唱教学环节上做了较大改革,并使理论与实际得以很好结合。在课堂上,让吹笛子、吹笙、拉二胡、弹琵琶的学生,演奏他们的作品,让同学们听记,听唱,展示音色的丰富性,解决了课程内容单一的弊端。这看似简单的变化,有效调动了学生们的积极性和学习热情。满园春色关不住近年来,国家开始重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保护与传播,我也开始了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淄博五音戏的思考与探究。在这个过程中,我跑济南、走章丘调研采风,跟随剧院观摩演出实况,逐个采访剧院有影响的艺术家,几年下来,案头摆满了五音戏曲谱、剧本以及各种音频视频资料。
  为了锻炼培养学生,我让学生参与到这个过程中,让学生一起去田野调查,体验不同的民族民间艺术;听记乐谱,用软件打谱整理唱腔,学习分析乐谱,这使学生的音乐理论知识得以巩固,艺术经历不断丰富,音乐实践能力也有了很大提高。2016年8月,国家社科规划办公室批准了我主持的“五音戏表演流派研究”项目,随我做调研的同学感慨地说:“老师,看到您的工作过程和态度,我们没有理由不努力学习,音乐实践永远在路上!”这或许就是教书育人的最大收获吧。
  风雨三十年,师生情谊深。至今让我感到最神圣的仍然是站在三尺讲台上的“眉飞色舞”;最令我欣慰的事情莫过于收到学生学业事业有成的各种音讯。30余年的高校经历,我与学生之间建立了深厚的师生友谊。这友谊的特别之处就在于,尽管在校期间学生都畏惧我的严厉、严格与严肃,受我批评的学生也不在少数,而让我感到惊奇的却是那些挨批最多的学生反倒毕业后与我联系最多。从这里我悟出一个道理,“严师”不仅出高徒,还会产生珍贵的师生情谊。而我作为学校“师生满意的好老师”的获得者,感受更多的是教师的责任和人生的价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