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子报
电子报

先秦时期的德州名人———廉颇


  战国时期,群雄争霸,连年不断的战争,锻炼了一批能征善战的杰出军事人才。赵国大将、今山东省德州市陵县人廉颇即是其中之一。
  廉颇生于何年?家世出身如何?如何在激烈的争霸战争中成长为一名勇冠三军的将帅,皆不详。 《史记》卷八一 《廉颇蔺相如列传》开篇即言: “廉颇者,赵之良将也。”由文献记载可知,廉颇主要活动在赵惠文王 (前298-前266年)、赵孝成王 (前266-前245年)、赵悼襄王 (前245-前236年)时期。
  一、负荆知惧 屈节推工赵惠文王时,齐秦各为东西方强国。而赵国地处秦国东扩之冲要,由此秦赵交恶。廉颇统领屡败秦军,迫使强秦实行合纵,联合韩、燕、魏、赵五国共同讨伐齐国,大败齐军。赵惠文王十六年 (前283年),廉颇率赵军大败齐师,长驱深入齐境,攻取阳晋,威振诸侯。廉颇班师回朝,拜为 “上卿”。此后,廉颇率军征战, “以勇气闻於诸侯”,守必固,攻必取,几乎百战百胜,威震列国。
  但是,他又曾居功自傲,与蔺相如争位,但被蔺相如顾全大局、忍辱负重的言行打动,负荆请罪,与之成为刎颈之交,同保赵国,传为佳话。
  蔺相如 (前329-前259年),战国时赵国大臣,出身卑微,原为赵国宦官头目缪贤的家臣。 “完璧归赵”后,蔺相如被拜为 “上大夫”,地位与廉颇不相上下。对此,廉颇很不服气,说: “我作为赵国老将,有攻城野战之功,蔺相如只不过会耍嘴皮子,地位却与我相当。我见到蔺相如,必定羞辱他!”蔺相如不愿与其争高下,处处躲着他。但蔺相如的门人却不理解: “我们之所以离开亲人来侍奉您,就是仰慕您高尚的节义呀。如今您与廉颇官位相同,廉老先生口出恶言,而您却处处躲避,您怕得也太过分了!平庸的人尚且感到羞耻,何况是身为丞相您呢?我们这些人没出息,请让我们告辞吧!”蔺相如对门人说: “诸位认为廉将军和秦王相比谁厉害?”门人回答说: “廉将军自然比不了秦王。”蔺相接着说: “以秦王的威势,而我却敢在朝廷上呵斥他,羞辱他的群臣。我蔺相如虽然无能,难道会怕廉将军吗?但是我想,强秦之所以不敢对赵国进犯,只不过是我们二人同保赵国的缘故。如果我们二虎相争,势必会削弱赵国的力量。我只是把国家急难放在首位,个人恩怨放在后面而已。”廉颇听到以后,深受感动。于是脱去上衣,袒露臂膀,自背荆条来到蔺相如府中请罪。二人终于和好,结为生死之交。这就是 “将相和”的故事。蔺相如以大局为重,廉颇勇于改过、真诚率直,都赢得了后人的敬仰, “为国释恩怨、请罪敢负荆”,其襟怀何其坦荡!
  二、安边定策 廉颇之功赵惠文王时,任用乐毅为相,蔺相如为上卿,廉颇、赵奢为上将,君臣和睦,士卒训练有素,可谓兵强马壮。赵惠文王二十年 (前278年),廉颇向东攻打齐国,破其一军。赵惠文王二十二年 (前276年),再次伐齐,攻陷九城。次年廉颇攻魏,陷防陵 (今河南安阳南二十里)、安阳城 (今河南安阳县西南四十三里)。公元前270年,赵在阏与 (今山西和顺)大败秦军。 “赵有廉颇马服,强秦不敢窥兵井阱”,赵 “抑强秦四十余年,而秦不能得所欲”,成为秦国兼并过程中最强的敌手,成为东方诸侯阻挡秦国东进的屏障。
  秦国意识到,如果想取得兼并战争的胜利,必须击败赵国。公元前266年,赵惠文王卒,孝成王即位。这时,秦国采取应侯范雎 “远交近攻”的谋略,一边跟齐国、楚国交好,一边攻打临近的小国。前260年,秦国进攻韩国上党地区。上党的韩国守军孤立无援,太守冯亭不愿降秦,遂以其地献于赵国。于是,秦赵之间围绕着争夺上党地区发生了一场大战。赵孝成王命廉颇统帅二十万赵军阻秦军于长平 (今山西高平县西北)。当时,秦军已南取野王 (今河南沁阳),北略上党 (今山西中部地区),切断了长平南北联系,士气正盛,而赵军长途跋涉而至,不仅兵力处于劣势,态势上也处于被动的地位。面对这一情况,廉颇正确地采取了筑垒固守、疲惫敌军、相机攻敌的作战方针。他命令赵军凭借山险,筑起森严壁垒。尽管秦军数次挑战,廉颇总是严束部众,坚壁不出。同时,他把上党地区的民众集中起来,一面从事战场运输,一面投入筑垒抗秦的工作。两军相持三年,不分胜负,秦军终不能前进,廉颇终于挫败了秦军速胜之谋。之后,秦国使用反间计,让赵孝成王相信,秦国最担心、最害怕的是用赵括替代廉颇。秦国见使用赵括为将,便暗中启用武安君白起率兵攻赵,大败赵括军于长平,射杀赵括,坑杀赵兵精锐四十余万。
  长平之战后,燕王喜认同丞相栗腹的看法,认为赵国 “壮者尽于长平,其孤未壮”,国力衰微,已经到了任人宰割的地步。燕将乐间则认为,赵国连年同秦作战,百姓熟悉军事,若兴兵攻赵,一定会吃败仗。燕王喜不听乐间劝告,于赵孝成王十五年 (公元前251年)兵分两路大举攻赵。栗腹令部将庆秦率军二十万攻代(今河北蔚县东北),自率主力四十万攻鄗 (今河北高邑东)。赵孝成王令上卿廉颇、乐乘统兵十三万迎击。廉颇认为,燕军虽然人多势众,但骄傲轻敌,加之长途跋涉,人困马乏,于是决定采用各个击破的方略。廉颇令乐乘率军五万坚守代,自率军八万迎击燕军主力于鄗。赵军同仇敌忾,奋勇冲杀,大败燕军,斩杀其主将栗腹,乐乘俘庆秦,两路燕军败退。廉颇率军追击五百里,进围燕都蓟 (今北京城西南)。燕国不得不割让五座城池请求讲和,赵孝成王才答应停战。
  此役显示了廉颇高超的指挥艺术,恢复了赵军的作战能力和作战自信,提升了赵国的地位,同时,也发现了赵国的作战人才。李牧就是在此役中脱颖而出的。战后,廉颇被封为“信平君”,假相国,前后约六七年。
  三、清梠凛凛 壮气熊熊公元前245年,赵孝成王卒,其子赵悼襄王继位。赵悼襄王继位后听信奸臣郭开的谗言,解除了廉颇的军职,而以乐乘代之。廉颇大怒,发兵攻打乐乘,乐乘战败而逃。廉颇知道自己已难留赵国,于是逃奔魏国大梁 (今河南省开封市)。廉颇在大梁住了许久,魏王虽然收留了他,却并不信任和重用他。赵再次被秦围困,危难之际,赵悼襄王又想起了廉颇,而廉颇也想为赵国出力。赵悼襄王派使臣宦官唐玖带着一副名贵的盔甲和四匹快马到大梁去探望廉颇,看看他还能不能任用。郭开竟用重金贿赂唐玖,让他回来后说廉颇的坏话。唐玖见到廉颇之后,廉颇当着他的面一顿饭吃了一斗米、十斤肉,又披甲上马,表示自己还可以被任用。唐玖回来后,赵王问: “廉颇老矣,尚能饭否?”使者回答说: “廉将军虽然老了,但饭量还很不错,可是陪我坐了一会儿,就去了三趟厕所。”赵王于是认为廉颇老了,就不想再把他召回了。廉颇报效赵国的机会就这样丧失了!
  后来,楚国听说廉颇在魏国,就暗中派人去迎接他,于是廉颇来到楚国,做了楚国的将军,但是却一直没有战功。晚年廉颇曾说:“我还是想指挥赵国的士兵啊!”。功高遭妒、流落异邦,在如此不公的逆境中,他眷念的仍然是自己的祖国。
  晚年廉颇,身处异乡,郁郁寡欢。公元前241年,死在寿春 (今安徽寿县)。
  廉颇不仅是骁勇惯战的一代良将,而且也是一位勇谋兼备、能攻善守的三军统帅。他一生为人襟怀坦白,知错立改,征战数十年,攻城无数,歼敌数十万,未尝败绩。 《史记·索隐述赞》赞曰: “清梠凛凛,壮气熊熊。各竭诚义,递为雌雄。负荆知惧,屈节推工。安边定策,颇牧之功。”司马光评价道: “廉颇一身用与不用,实为赵国存亡所系,此真可以为后代用人殷鉴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