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子报
电子报

“77级”礼赞———庆祝恢复高考40周年


  日月不同辉,天道酬勤人。
  今年,是非常值得庆贺的一年。不仅党的 “十九大”召开,而且是我国恢复高考40周年。列宁说过,忘记过去就意味着背叛。习近平强调,不忘初心,继续前进。作为恢复高考的第一届大学毕业生,我们有许许多多的感想、感慨、感动和感言。(一)难忘的历程 骄人的业绩77级,是新中国成立后的唯一一届跨年度高考入学的大学生。1977年12月,全国各省 (市)自治区开始高考,1978年春季入学。从1966年 “文化大革命”停止高考,到1977年恢复高考,全国11届年龄反差相差20多岁的570多万考生,师生同堂,父子同堂,一起走进考场,千军万马过独木桥。此情此景,悲壮感人。
  11届考生最初仅招收16万人,后来通过走读等形式扩招,才达到27万人。本专科录取率仅为4.8%,平均一届仅招收2.3万人。本科平均一届仅招收6千人,不足现在每年博士生招生数量7万人的1∕10。平均一个县能考上5、6个本科生就已经很好。文科本科平均120人录取1人。可谓凤毛麟角,一代不幸人中的幸运一族。
  77级毕业生,人才济济,异军突起。从政的现任国家总理李克强,国家副主席李源潮,中共中央书记处书记、中央政策研究室主任王沪宁 (研究生)等不少党和国家领导人,都来自77级;教育部部长袁贵仁,中国社会科学院院长王伟光,北京大学校长林建华等数以百计的省部级领导干部,亦都来自77级。从教的则涌现出成千上万的出身77级的著名教授、国家教学名师、全国优秀教师。科学研究领域,77级毕业的两院院士、著名科学家数不胜数,有的高校 77级毕业的两院院士高达50%以上。文化艺术界,名扬国内外的文化学家易中天、奇才导演张艺谋;企业界,拥有上千亿元资产的巨头TCL总裁李东生等,亦都来自77级。甚至77级的中专生张抗抗,也成为全国著名作家。
  我们学校,77级中文系90多名同学中,在北京、新疆、山东省委等地方和部门工作的有15位厅级领导干部;在山东大学等高校任教的有30多位教授;有两名掌握几十亿、数百亿元资产支配权的企业老总、董事长。其余大多数同学毕业后因照顾家庭回原籍工作,成为当地县处级领导干部、中学校长、全国和省级优秀教师、知名作家、学者。77级数学系的 “4巨头”,有3人在美国、加拿大成为知名数学家。77级外文系的程朝翔为北京大学外语学院院长,刘世生为清华大学外文系主任。77级艺术系的冯欣成为国家安全部(局)乐团团长,全国著名歌唱家,唱遍全国,唱到美国、欧洲等国家和地区。77级其他系科毕业的大学校长,著名教授、专家、学者、行业领军人才,则遍布祖国各地、五洲四海,享誉国内外。(二)高尚的精神 宝贵的经验前事不忘后事之师。从1977年恢复高考到现在40年来,无论学校还是社会,一提起77级,几乎每一位见证者都由衷赞叹,格外敬佩。77级作为恢复高考后的第一届大学生,其精神、经验值得当今大学生深思、借鉴和学习。77级高尚的精神和宝贵的经验,除了特别有理想、特别有业绩之外,就是特别能吃苦,特别爱学习,特别能钻研。
  当时,社会上对我们这一代人的人生经历流行着这样几句顺口溜: “生下来就挨饿,一上学就停课,一毕业就下乡,一回城没工作,一结婚没有窝,生孩子半数只一个”;现在则可以补充两句: “一改革就下岗,到老了少依托。”我们中不少同学包括我都吃过秕糠、野菜、树叶、树皮等。但是,我们77级,为了自己的崇高理想,却从来没有人被艰难困苦所压倒;相反,而是百折不挠,越挫越奋,越战越勇。大家十分珍惜来之不易的学习机会,努力学习,刻苦钻研,不辱使命,力求无愧于时代。响彻校园的口号是 “争分夺秒,把 ‘文革’十年荒废的学业夺回来!”。这似乎应验了一句话:穷且益坚不坠青云之志,苦且益奋不畏千难万险。
  如今,77级已不仅仅是一届大学生的称谓,而且早已演绎成一种特有的“精英符号”,新中国高考的 “划时代标志”。77级的风雨历程告诉人们:对于人生,素质至关重要,艰苦奋斗比 “失晨思补”效应更具效力。77级虽然每个人背后都有各自不同的苦辣酸甜故事,但却都打上了永远抹不去的时代共同印记。历史虽然不能假设,但据理推知,我们却有足够的理由确信:如果不是 “十年浩劫”,如果我们不至失去本应属于我们的 “十年”大好学习时光,我们每一位77级同学,在学业、事业和整个人生方面,都会比现在要好得多!(三)壮哉 “77” 大哉 “77”
  汉代学者毛苌 《诗序》中有一句名言: “正得失,动天地,感鬼神,莫近于诗。”人生需要诗歌,未来充满诗意。值此恢复高考40周年,作为77级中文系的毕业生,自然也就从心灵深处流淌出以下不成体统的小诗:
  壮哉 “七七”,大哉 “七七”;上承北斗,下启年级。
  历尽艰辛,饱受磨难;浴火重生,所向无敌。
  上下求索,开拓创新;力求唯一,确保第一!
  壮哉 “七七”,大哉 “七七”;社会栋梁,时代骄子。
  自强不息,勇往直前;厚德载物,贡献不已。
  超越时空,引领未来;一路高歌,奔向天际!
  壮哉 “七七”,大哉 “七七”!
  ……(作者系我校中文系77级82届毕业生,人生最优学与社会最优化原理创立者,全国模范教师,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专家,二级教授,马克思主义学院研究生导师,国家 “9.3”阅兵受邀观礼嘉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