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子报
电子报

愿你永远年轻

因为工作的关系,这些天,在搜集整理自己近年来在省级、国家级媒体上发表的文章,无意间,在 2013 6 月的 《连云港日报》 上,看到了自己的名字。当时的我对采访的记者说:“在大学生通讯社的这几年里,我每天都是忙忙碌碌的。当别人抱着电脑看电视剧时,我在写稿子;当别人逛街时,我在写稿子;当别人已经进入梦乡时,我依旧在写稿子。比起同学们的‘潇洒’,自己的大学生活显得清苦了点儿,但一点儿也不后悔,这样的经历让我的大学生活很充实,锻炼了才干。”

记忆涌出,喜乐和哀愁我都记得清楚,也是非一般珍重的。那些年,在大学生通讯社,陈老师总是略带严厉地看着文章,改得满屏红色字体;吹着湿冷的风,从文学院女生宿舍楼漫长地走到主楼开例会,讨论下一期校报的主题;骑着自行车,一路打电话给好朋友韩朝颖,告诉她学业很重,写稿压力也大,太累了;在教室改稿,雨缓缓落落停停,晚上回去时,才想起被子没收……

每每想到这些,我总想放弃。高中时是理科生,新闻学并不是我的第一志愿。若不是大学生通讯社,毕业后我可能也不会从事新闻工作。那时的我,剪着蘑菇头,十分青涩,在毕业纪念薄上,还写着在平江路开咖啡店的愿望,对大学生通讯社有着“爱恨交织”的情感,以至于毕业前陈老师邀我们大四社员去家里聚聚时,我点了两个昂贵的菜,一鼓作气把四年的“怨气”全吃了下去。

毕业后,我拿着一摞校报来到家乡的吴江日报社,自豪地向同事介绍自己曾是一名校报记者;患上了陈老师的“强迫症”,标题不满意没心思下班;练就了策划能力,在家乡报纸上策划了“传统文化进校园”、“反家暴”等栏目和系列报道……这时的我,才慢慢体会到大学生通讯社于我的意义,明白“懂得责任 追求卓越”的社训。

最近两年,传媒业经历着深刻的变革。身在这个行业,有时有身为“在场者”的荣誉感,有时也会有坚守的甘苦。今年 6 月,我生了娃,一度有做全职太太或换一份轻松工作的冲动。与学妹聊天,得知陈老师会把我获得新闻奖的消息与大家分享,于是觉得面临很多选择时依然有自己的“坚守”是件固执又浪漫的事,有人在身后默默为你加油又是多么幸运。

今年,大学生通讯社迎来了她的而立之年。她浓缩的是社员 30 年的坚持不懈,见证的是母校的发展历程

在这里,祝你永远年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