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子报
电子报

抑扬顿挫间 体味国文之美


  一般人以为国文的技术训练就是作文,多作自然会好的;结果,不但文言文作不好,连白话文也作得一塌糊涂,既不是老百姓的白话,也不是我们知识分子的白话,既不是他们所读的模范文的白话,也不是他自己本人嘴里所说的白话。总而言之,现在白话文的作歧,是看起来费力,虽懂,听起来更不知道是什么话。根本原因就是作文与说话失去了联系,文字和语言脱了节。
  要从根本上救治这个病,就得先训练作白话文的基本技术,基本技术就是在口头上统一的语言,把纷歧的个别的语言,先加紧作一番统一的技术训练,然后新文学运动才可以实际贯彻。所以要作文真有进步,单练习写作是不成功的,国文教员必须注重讲读,注重讲读时间内对于白话模范文的诵读技术训练。
  第一个大原则就是:诵读白话文,等于训练国语;学校里并不必另设什么国语训练的选修科目,国语训练就是白话文的诵读。我曾经提出白话文的教学改革案,根据这个大原则,第一,先把全篇内容从学生的耳朵里打进去,不让听者起首就看本文,所谓先用“耳治”,然后再用“目治”。
  第二,“耳治”之后,还不能就用“目治”。中间还要经过“口治”,这就是朗诵的训练,朗诵时,要用美的说话式,要用统一的国音,标准的国语;教员范读,学生齐读,个读,都要注意实行,随时矫正他们的字音,字调,词调和语气。
  第三,经过“耳治”“口治”之后,白话文的内容了解和文艺欣赏,也就差不多了,然后再用目治,深究本文。这叫做白话文讲读教学三部曲,这样:口耳技术的训练,日渐纯熟,那么,古人的“一目十行”“七步成诗”,并非难事。
  从“学习心理”上讲,这个学习程序才是自然的,不但能使讲读时兴趣活跃,注意集中,记忆牢固,并且自然影响到写作,因为从耳到口,从口到心,就是所谓“声入心通”;然后文言一致,从心到手,就是所谓“得心应手”了。
  必须在讲读时训练了“声入心通”的技术,然后到作文时才有“得心应手”的妙处。这就叫做“写作以外的诵读技术训练”;现在忽视了这种技术训练,以为只要多写作就可以使作文进步,未免妄想,终归失败。
  这个例子就是中等学校说的,说到小学,现在国语课本的诵读更不成话了,简直完全消灭了诵读的技术训练。第一是用土音读国语,别扭可笑;第二是读字不是读书,没有句读,不管意义,两个字复合的词可以砍成两截,字字拉长,没有一点儿轻重高低,抑扬顿挫。例如“大狗叫,小狗跳”可以读成“大狗,叫小,狗跳”。
  我不了解小学教师为什么大多数都是这样!这个责任应该让全国的师范学校负起来,师范学校是造就小学师资的,应该严格施行国语诵读的技术训练!可是造就中等教育师范学校师资的又是谁呢?全国的师范学院更应该负责了。
  说到文言文的教学,现在更是把青年很可宝贵的时间完全浪费了。假如说,文言文的教学目标是指导阅读,并不要训练他们个个能写作文言文,这个原则是极正确的。但是,假定有一部分要练习写作文言文,那么,写作的技术基础就整个的建立在诵读技术之上。我也不了解中学国文教员为什么诵读。
  我也曾经提出文言文的教学改革案,定了一个根本大原则;文言文宁可少教,必须熟读,必须字字依着国音熟读,并且要恢复“背诵”的制度,来考核他们熟读的程度,平常或者用默写来考核,这是不够的,因为文言文比白话文更需要口耳训练,“声入心通”。常言道的好:“熟读唐诗三百首,不会吟诗也会吟。”这两句实在含有学习心理上的真理。
  学习文言文和学习外国语一样;外国语和我们日常应用的本国语是空间的距离,而文言文就是时间的距离,所以可适用同一的方法来教学的。文言文是在中学六年间,只要每年平均熟读背诵十篇,合计六十篇,升入大学,就可以对于教育部公布的大学国文选五十篇,克服困难,开卷有益,要不然,可以说,从初中一年起,到大学二年止,所有文言文讲读习作的时间,全部浪费,毫无效果。
  如此看来,国文诵读的技术训练,在“技术第一”之中,更居第一,我们对于“技术第一”要认识,对于技术第一之中的第一技术,更要完全认识。所谓技术,正好就把诵读训练来做代表:凡技术,没有不是要经过五官四肢,来回往复,勉强练习,渐入佳境,才能成功的。
  自从四十年前科举废止,学校设立以来,才有这个“国文”的名称,倒把科举的时代注重诵读的一点长处抛弃了。国文教员大多数都说白话文不好教,既不需要逐句解释,又不好诵读;文言文似乎好诵读些,但是背诵可不行,因为那是科举时代的野蛮教育。
  这种说法,成了这几十年来陈陈相因的风气,我不敢说这种风气是由于教员要把多一些的时间来表现自己,要随顺着学生讨厌“来回往复,勉强练习”的心理;我只主张:白话文偏要诵读,文言文更要恢复野蛮的背诵,这才算完成了“技术第一”;就得把陈陈相因的见解和风气打破,对于陈陈相因的并不训练诵读技术的那种国文旧教育法,就得努力改革,从头创立新的方案,这就叫做“创造至上”。
  (本文原载1947年2月27日《北平时报》“中学生”副刊,原题为《中小学国文国语诵读之重要》,有删节,转载于公众号“木铎语文”,责编李耀伟、罗文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