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子报
电子报

 记忆中最原始的梦与死亡有关,那应该是我五岁之前做的一个梦。梦境是这样的,我围着我家后院的一座土坟转圈,绕了几圈,我已经记不大清楚了,至少是三圈以上。既不恐惧,也不悲伤,也许土坟就是我的土星吧,我绕着它旋转,或许我有土星性格——自我沉郁,然而我从未认真研究过土星与性格的关系,我只在诗里形容过土星的密纹唱盘……那时,我不知道死亡为何物,然而死亡一直是我最亲密的伙伴。
  后来,大面积的还乡梦涌来了,从青春期开始到中年,它几乎收割了我。不知不觉中,乡愁叩响我的心门,我想这都缘于家庭的迁徙,远离故土吧。从18岁开始,我就做还乡梦,在梦里伤心恸哭,思念奶奶。没办法,并不是我愿意做还乡梦,是乡愁找到我,要我做它的传人。所以,我特别喜欢诺瓦利斯的那句话:“哲学,原就是怀着一种乡愁的冲动到处寻找家园。”乡愁一直是我的哲学,也是我的痛处,以赛亚·柏林说:“乡愁是所有痛苦中‘最高尚的痛苦’。”但它依然是一种折磨人的痛苦,直到我自己去破坏它,改写或重新装修这个梦。30多年后,当我终于回到故土,这个地理上的故乡与我的关系就不大了(当然这只是一次心理转型,我不是犹太人,即使在外流浪,我也不是一个孤儿),可是如果我不亲身回去一次,乡愁于我已经是心病,我应该治愈它,哪怕只是在表面上的。后来,我读到赫伯特的一句诗:“乡愁太多了,我要克制乡愁。”这也正是我想说的话。
  乡愁也间歇性地在我的诗歌、散文写作中发作。于我而言,它已经近于无意识,但写出来却是明晰的,这是我的债务,而写作就是偿还式的行为。外省对我来说就是在梦的外面生活,大概在20多年后,我才把外省故乡化,而语言才是我真正的故乡,所以现在我即使偶尔还做还乡梦,但已经是对还乡梦的改造,比如搬几座山头到我故乡的平原,或者幻化故乡的村落如星空一般灿烂。如今,我很少再在梦中痛哭……我也提醒自己,不该再有孩子气了。
  我还是个爱做梦的人,做色彩斑澜的梦——梦境不一而足。这里,我不是强调梦与诗的关系,或者它们对我来说是同等的吧——以奇迹的方式。现实也不过是白日梦的一种,它也是人的一种想象,不合乎逻辑正如梦的逻辑。
  怀念曾是我某一阶段写作的底色,主题是对怀念的致敬!当我放下怀念,我就可以创造它,我已经具有制作梦,改造梦想的能力了。就是说我从梦中的一个角色转换为梦的编剧和导演、制作人,这既出乎意料,又顺理成张。
  梦境不是一成不变的,变幻才是梦,这也是梦对我的诗歌写作的启示。或者说,我已经大于那个小小的乡愁了,我应该怀念明天,回忆未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