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子报
电子报

暖意融情品年味,天南地北话年俗——工大师生们的新年


  春节——汉字文化圈里的传统农历新年,俗称“年节”。作为最被中国人看重的节日,它意味着团圆,意味着丰收,意味着新的开始。对于春节,工大来自祖国各地的老师和同学们有着别样的体会。
风俗逸趣说不完
“爆竹声中一岁除,春风送暖入屠苏”是好动的孩童在门前捂耳点炮,伴随着噼啪作响的是孩子们的笑声和大人的细细嘱咐;“千门万户曈曈日,总把新桃换旧符”是乐呵的老人在门前屋内,蘸着米浆贴春联、挂年画,遒劲、端正的汉字画里,是百姓对新年的美好愿景;“东风夜放花千树。更吹落、星如雨。宝马雕车香满路。凤箫声动,玉壶光转,一夜鱼龙舞”是元宵佳节美景,满城灯火映照着满城人民的尽情狂欢。贴春联、放鞭炮、元宵灯会等都是人们常见的春节习俗,俗话说“十里不同俗”,广袤的中国大地上,不同的文化版图交相辉映,各个地区的春节风俗也是千姿百态。
  人文学院的朱伟豪同学出生于台湾,但幼时多在大陆生活,因此自称只是“半个台湾人”。对于台湾的春节,他参与不多印象却颇为深刻。朱伟豪回忆说,2015年,因为当兵的缘故,曾休学一年回到了台湾,于是在台湾过春节。在朱伟豪的记忆里,抢头香似乎是一个台湾最常见的春节习俗,百姓们在庙前,虔诚不止一夜,等待不止一夜,只为了在新年寺庙打开的时候,抢上第一炷香,这样便预示着新年能交到好运。
  “秧歌——最炫东北风。”这是齐齐哈尔的邓博元同学对家乡春节最直接的概括。
  “高跷和秧歌向来都是东北人的挚爱,虽然城市中的表演已不再像往日那样红红火火,但一到过年,这一传统项目还是会得到最大曝光率,男女老少,盛装上阵,几十人或数百人排成队列,在锣鼓唢呐的伴奏下,在大街小巷或广场上摆动彩扇,尽情扭跳。场面宏大,气氛热烈,舞者激昂,观众陶醉。黑土地上生活的人们,将那热辣豪爽、大气洒脱的性格全都融进了这热情洋溢的秧歌中,让你体验到的不只是过年的喜庆,更多的还有来年的好兆头。”邓博元说起家乡的春节年味儿便停不下来,言语中一股豪迈、热烈之感扑面而来,的确让人心生向往。
  药学院的辅导员李强来自山东,他对山东热情、实在的春节有着深刻的印象,春节期间,李强在自己的微信公众号中记录到:“本周正好是我们中华民族最重要的传统节日春节,按照我们山东的习俗,初一在自己家族拜年、初二走姥姥家、初三走姑姑家、初四回娘家、初五走干娘家、初六叫新媳妇……”所谓“叫新媳妇”是指已定亲的双方在初六这天由男方请女方上门作客,联络感情。除了记录春节期间的走亲访友外,李强还介绍了山东元宵时的趣事:农村年味浓厚的地区会举办各种形式的活动来欢度元宵,与东北地区一样,扭秧歌、踩高跷也是他们家乡的传统项目,男女老少皆可参与,热闹非凡。近些年来,随着人们娱乐消遣方式变得更为丰富,广场舞逐渐成为新的热门项目。
  人文学院的王姝老师来自江苏南通,说起家乡春节风俗,她立即提到了“放草火”。据王老师介绍,这一风俗起源古老,最初源自南通地区文化中的一种农家礼仪。正月十五“放草火”,也叫“放哨火”。所谓草火,就是用芦苇、稻草混合扎成细长的草把子,大人们用整齐的柴草捆扎成一节一节的草捆子,点燃顶头,边挥舞边快步走在圆月下的乡村田岸边,孩子们在一旁哼着自编的童谣,待手中火把燃尽就算结束。据说这样是为了驱除百虫,燃过火的庄稼不会遭受虫害,表达了庄稼人对新的一年五谷丰登、庄稼丰收的祈愿。
  春节是各民族互相了解、沟通的纽带,在这个特殊的节日里,人们跨越了民族、信仰、地域齐聚一堂欢度节日。可以说,春节不仅是我国最重要的传统节日,也是中华民族炎黄子孙表达情意的精神寄托!
年味美食吃不腻
说到春节,不得不提的一定是春节美食了。家乡菜,团圆饭,春节的美食吃的是寓意,是期待,是团圆。过完年,学生们陆续返校,初春的校园里格外热闹,几位刚刚返校的同学与记者分享了他们舌尖上的春节,重温天南海北团圆的味道。
  “每次回重庆,最先喊着要去吃的肯定是重庆小面和重庆火锅。”这已经成为了政管学院重庆籍刘曼渝同学对家乡最牵挂的味道。她告诉记者:重庆街上的小面,几乎家家都很好吃,面汤用骨头汤精心熬制,等面出锅再撒上一撮芝麻味道会更香。在她的记忆里,每逢春节,外婆会炸酥肉,做红糖糍粑,爷爷会做叶儿粑,用糯米粉面包馅心,外裹新鲜绿色粑叶,置旺火上蒸制。从前在家乡时,她就常常会带几个到学校当早饭,今年年前她在电话里说,想吃爷爷做的叶儿粑了,于是老人家一口气包了好多个,就为了给孙女春节回家时一个温暖而感动的惊喜。
  另一位来自新疆的奥斯曼江·艾则孜同学告诉记者,虽然他们传统的春节是三月的诺鲁孜节,但他依然很期待腊月春节回家的全烤羊肉和大盘羊肉。众所周知,新疆的畜牧业非常发达,全烤羊肉是新疆人逢年过节必不可少的佳肴。全烤羊肉的制作方法并不简单,首先,烤羊的选择很重要,膘肥体壮的四齿三岁绵羊是制作全烤羊肉的上佳之选,其次,屠宰时必须采用攥心法,即屠夫通过直接攥捏其心脏进行屠宰,这样可以避免绵羊大量出血,有助于保持肉质的鲜美。说到全烤羊肉,奥斯曼江不禁感叹:“外部肉焦黄发脆,内部肉绵软鲜嫩,真是好吃极了!”除此之外,维吾尔族年节家宴食品还有用面粉、羊肉、洋葱等做成的“匹提尔芒达”(维族包子),用带骨羊肉煮制的“格西”(手抓羊肉),以及与汉族馄饨相似的酸辣可口的“曲曲尔”等。
  来自药学院的广西籍同学杨静介绍了家乡柳州的特色年味儿。在家时,她每天要吃一碗螺蛳粉。现在在外求学,她的行李箱中必带的也是螺蛳粉。上学期期末因大雪的阻扰,杨静只能乘坐高铁回家,从杭州到柳州有9个多小时的车程,经过一天的奔波,心神疲惫,回到家已经是晚上11点了,但她到家的第一件事不是休息,而是兴冲冲地跑去吃了一碗热气腾腾的螺蛳粉。她激动地告诉记者,拿到螺蛳粉的时候的那种满足与期待,是难以用言语表达的。记忆里的年味全在那红得发亮的汤里了,一碗螺蛳粉下肚才让她有了一种春节回家的真实感。
  一方水土养育一方人,即使是同一个省份,各地的年味也大有不同。就拿浙江省来说,台州的朋友一定熟知“麦油脂”这味家乡小吃,这种食物在台州的不同地方又有不同的名称,天台人叫它“饺饼筒”,三门人叫“麦焦”,椒江人和路桥人喜欢叫成“麦油煎”。为了留出更充裕的时间走亲访友,很多家庭会提前准备饺饼筒,大年夜,正月初一都可以吃。他们常常在农历二十八,二十九就开始准备食材,内馅的品种和粗精程度全依喜好而定,一般有豆面、芹菜、海带、芋头、鸡蛋皮、胡萝卜、肉丝等等。农历三十那天,爷爷奶奶早早地把原料切丝炒熟,吃过午饭就打浆制作面皮。摊麦油脂皮一般放在平底锅上进行,这锅当地人叫“鏊盘”。当然,技术娴熟的人也能在普通的锅里摊出又韧又薄的好面皮。最后用面皮把馅包起来就是麦油脂。相距不远的温州同学,极力推荐的是家乡特色麻油鸭,酒酿炖鸽蛋和温州鸭舌。绍兴的同学向我们介绍,春节回家一定要吃鲞冻肉,绍三鲜还有糯米红枣。嘉兴的同学大赞家乡的“节节高”和荷叶粉蒸肉,丽水的同学念念不忘的是象征邻里和睦,万事和顺的“和菜”……其实春节美食的寓意,都是对来年的祝福和期待。西苑十五有一位来自金华的宿管阿姨,当被问到春节回家吃了什么好吃的菜时,她满脸幸福地告诉记者:孩子们烧的菜。温情让味蕾都变得偏爱,即便一道普通的小菜,有了孝心与亲情的调味,即便稀松平常,也是家人心中最珍贵的佳肴。
  明代诗人叶颙在《已酉新正》中写道:“历添新岁月,春满旧山河。屠苏成醉饮,欢笑白云窝。”路与双脚把人带向远方,整装,启程,奔波,扎营,人在哪里,灶火就在那里,食材在手里,家乡的味道在锅里。尝一口家乡菜消弭了春节回家过关斩将的艰辛,驱散了常年漂泊在外的孤独。有人说,味蕾有记忆,舌尖最恋旧,人间至味总是家乡菜。即使身处异乡,每到春节总有一种味道涌上鼻尖,唇齿生津。
  如果用一个词或者一句话来形容春节尝过的美食,有的人会有“浙江就我们爱吃辣”的自豪感,有的人有“最是好听家乡话,最是好吃家乡菜”的柔情,有的人也有“做人好比小葱拌豆腐,清清白白走四方”的感悟。团聚最喜悦,团圆最幸福,很多时候春节的美食不仅仅蕴藏着美好的寓意,给人心理的慰藉,更给予人一种鼓舞的力量。
  “嘘寒问暖”道不尽
“团圆”是春节一个温暖的符号。不管多久没见面,亲人与亲人之间的温情总会让人心暖。亲人们对我们“细致入微”的关心,有时候却会让我们无所适从,甚至会令我们稍显为难。
  “催婚”、“催产”这一类春节热门问题倒不会出现在我们的春节中,但我们同样会面临另一套“询问体系”,有时会让我们哭笑不得。鉴于大学生的身份,被问得最多的问题当然是关于专业学习和职业规划。虽然看似简单的问答逻辑,但往往不会得到简单的结果。家住在河南的张鹏举同学跟记者演绎了一遍在家时的对话场景。“你读的是什么专业呀?”“读中文。”“那以后要当作家吗?”“这个......”另外还有一位郑炫同学,他的专业是证券与期货,就被说成是“玩股票的”。
  出现这些有趣的误会其实也是一种正常现象,其中的原因有很多,但我们一定要知道,他们的出发点都是善意的。有时候,问者是把我们的专业学习想得过于简单,但他们最关心的还是你今后的职业发展,你人生道路的选择。无论是“当作家”还是“玩股票的”,都包含着长辈们对晚辈的深深关爱。
  倒是有时候,很多问题出现在我们自己身上。当自己的专业被他们误解时,同学们可以借机对自己的专业进行一番通俗化的解释,这样不仅可以化解误会,也体现出我们的专业素养。其实作为一名学生,深入了解自己正在学习的专业,是一件非常必要的事。
  除了与学业相关的“正经”问题,还有些“八卦”的问题也是少不了的。像“有没有女(男)朋友?”这类的问题好像成了长辈对晚辈的一种特殊的调侃,无论是出于真心还是随口一问,这都成了一种特殊的关怀。
  大多数同学被问及这类问题的时候都难免有点尴尬,在长辈眼里,恋爱就跟上大学、找工作一样,都是一种成长的表现。只是对我们这个年龄来说,谈恋爱是个比较敏感的话题,所以对于这个问题我们往往会有自己的想法。其实,在面对这一类问题时,直接坦白真实的情况,未尝不是一个明智的选择。作为成年人,谈恋爱也是对爱情和责任的一种必经的探索,听一听“过来人”的意见不会有什么坏处。
  五花八门的问话是长辈对晚辈的新年问候,他们是在用自己的方式关心着我们,爱护着我们。成长时代和背景的不同,或许让代际之间产生了距离,但是亲人之间的纽带不会断绝。是这些问话,促近了两代甚至三、四代人的相互理解,更是这些问话,给团圆饭的饭桌上更添了一份温暖与亲情。
  
“留家庄”的日子忘不了
春节期间,仍有一些同学还留在校园。他们有的是因为学业上的原因,比如留校做实验,或是要完成毕业论文;有的是想利用寒假进行一些社会实践活动,锻炼自己;还有一些同学或因为归家路漫漫,或回乡票难求,考虑到寒假时间较短,也索性选择留校过年,这其中有一个特殊的群体——留学生。他们漂洋过海,来到中国,来到工大相聚,在校园的“大圆桌”上吃了一次特殊的“团圆饭”。这就是工大的“留家庄”,一个充满温馨和喜庆的聚集之地。
  1月29日,“留家庄”在朝晖校区迎来了它的第十四个“开庄日”。副校长华尔天出席了“开庄”仪式,学校办公室、学工部、研工部、团委、保卫处、容大集团等相关负责人也都来到了“留家庄”,他们与50多名留校学生代表一同见证了这激动人心的时刻。
  今年的“留家庄”以“欢聚留家庄,喜迎戊戌年”为主题,为留校生准备了“饕餮盛宴”。除了留校生寒假招聘会、“暖冬志愿者”和风景名胜游览等方式,校方还精心筹备了“共筑留家庄”、“欢聚大年夜”和“欢度新春年”等系列活动,让同学们在学习工作之余,增进与他人的交流。此外,为方便“留家庄”的庄员们开展集体活动,学校相关部门与各个学院都积极参与。朝晖校区毓秀堂三楼的容大后勤职工之家被空了出来作为“留家庄”大本营,屏峰校区养贤府三楼的聚心E家也是“庄员们”的活动场地,学校还设立了休闲室、会议室、自习室等区域,配上了电视、空调、健身器材等设施,尽力为寒假留校学生的生活、学习提供舒适温馨的环境。
  美国留学生陈强(英文名Sam)在中国生活过较长时间,对于中国的春节,他并不陌生。他跟记者说,中国的春节像美国“一月一日”、圣诞节和感恩节的集合,但又有点不一样。中国人过特定的节日会吃特定的食物,比如过春节时会吃饺子,在美国,过新年没有什么特别的食物,只有感恩节才会特别吃火鸡。
  “留家庄”为这些春节留在学校的留学生们精心安排了一系列的“年味”活动。其中包饺子的活动给陈强留下了深刻的印象。他告诉记者,他们自己包饺子,然后煮给自己吃,感觉很棒!想要包好一个饺子,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想要包成漂亮标准的形状更难,但那真的很有趣。“很多留学生都在包饺子,我想他们都体会到了其中的乐趣”。陈强还提到,他看了春晚,他说,在那些唱歌和舞蹈节目中,他感受到浓浓的春节气氛,那是一种喜庆的感觉。
  “留家庄”是一个实实在在的地方,“留家庄”更是一种精神、一种情怀。春节是团圆的节日,也是喜庆和温暖的节日。一群素未谋面但因缘而聚的人在一起,包饺子,写春联,看春晚,分享温暖,传递快乐,这也是一种别样的团圆。中国人都是一家人,我们也愿意和世界上所有人成为一家人。在这样一个特别的节日里,我们都在用我们自己的方式,传递着自己的幸福与快乐。“留家庄”在工大,在工大,哪里都是“留家庄”。
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