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子报
电子报

以担当铸就芳华 以信念统领行动

将 “ 坚 持 ” 的 职 业 理 念 融 入 联 大 发 展




  习近平总书记在十九大报告中指出:行百里者半九十。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绝不是轻轻松松、敲锣打鼓就能实现的。全党必须准备付出更为艰巨、更为艰苦的努力。我校第五次党代会也提出了“一体两翼”的发展战略框架,甚至谋划了到2035年我校的发展目标。那我们联大人如何实现这一目标呢?我的答案是:将“坚持”的职业理念融入联大发展。
  为什么要坚持?因为坚持下去就没有克服不了的困难;坚持下去是达到最终目标的条件;坚持下会给未来积淀丰厚的基础;坚持的最最好方法便是:小步快跑一直在路上。
一、教学育人需要坚持下去永不松懈课下的互动育人需要坚持。课堂的“知识育人”是我们的主战场,但是课下“互动育人”却可以达到润物细无声的效果。
记得由我指导毕业论文的双帅亮同学,他的论文被选送优秀毕业论文,需要参加学院答辩。面对我的邀请,他冷冷的回了一条信息:“老师,我现在找工作无暇顾及,再说了,现在这个优秀毕业论文对我来说有什么用呢?”
  我终于遇到了我们联大学生经常用作武器质问我们老师的这句话,与此同样的问题还有:“老师,我们学这些理论有什么用?”
  针对这个学生的问题,我给他写了一封信长信。主要讲了以下几个观点:
  第一,凡有所学皆为性格。第二,当你用“用”这个标准去衡量理论时,这就是拿“用”的功利性贬低理论的价值性。
  第三,我们每一个人的每一步,每一个选择,每一个举动都在塑造我们自己的历史,而每一个人的历史都承载了自己的一段真实过往。当我们以这样的高度看待人生时,我们就不会对生活中看似不重要的步骤进行敷衍、忽视甚至选择性遗忘。
  最后这个学生不仅来答辩了,而且还给我回了一封长长的信表达歉意。我相信这是因执拗的坚持而在学生身上发生的化学反应。
二、科学研究需要坚持念念不忘科研只有念念不忘才有丰硕的产出。入校五年我写了20余份项目申报书,出版了2本专著,发表了30余篇科研论文,多篇被人大复印资料、《新华文摘》转载。有人问:你发文章为什么很卖力?我的回答是:每一篇公开发表的文章不仅具有个体意义,更具有组织意义,每一篇文章都是给学校和学科所做的一次绝佳形象传播。
  正如我曾在第二本专著《政治的微传播研究》的后记中写的那样:科研工作需要坚守,这个时代更需要坚守。我有时在想,是什么品质让那些优秀的人物得以被历史铭记,是什么品质让那些身处逆境的人能做到“行至水穷处,坐看云起时”?无他,只有执着的坚守、坚定地相信
和永不停歇的努力。正所谓“念念不忘,必有回响。”
三、坚持科研服务社会永无止境人的时间是有限的。在高校工作需要我们拿出高效率的方法投入到社会服务中。我的方法就是:将社会服务的内容当做科研任务去完成,使社会服务变得优质高效。
  我很欣慰,在新闻与传播系有一群这样的年轻人。正因为他们的勤奋与努力,我们去年拿了1项国家级项目,4项省部级项目,5项校级项目,11项横向项目,项目总经费达135.24万元。完成专著6部。成功拿下了新闻与传播硕士点,并且北京联合大学网络素养教育研究中心也即将成立。
  这些点滴成绩的取得,得益于北京联合大学提供的职业发展平台;得益于应用文理学院营造的良好学术氛围;得益于能与新闻传播系这个坚强、团结、有爱的团队紧紧抱在一起。
  与此同时,也得益于我的家庭的大力支持。我的妻子作为北大毕业的语言学博士对我的所有的学术想法几乎都高度认同,第一次评副高职称时恰逢她分娩,把她推进待产室后,她说:你去答辩吧,我没事。这朴素的话语蕴含了无穷的力量。我的妈妈73岁了,她说的最多的一句话是:把工作放在前面,家里你放心。我女儿两岁四个月时,看见我在电脑前敲键盘,她会告诉其他两人:别说话,爸爸在弹琴。我认为,家庭生活是一切社会生活的基础,我们参与一切社会活动的最终目的是要复归人性,让我们变得更像一个人,所以没有家庭的支持,一切终将归零。
四、坚持为“城市”和“应用”而努力最后:愿我们每一个联大同仁都能注重家庭建设;让我们将个人的发展融入团结奋进的团队;让我们引领所在团队变成复杂有序的体系;让我们所在的体系能顺应联大的发展趋势:那就是:让我们为“城市”和“应用”而努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