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子报
电子报

寄芳华的我们


  最近阅读了一本书:《给青年的十二封信》,不由联想到作为大学生的我们。
  朱光潜先生写给青年的这十二封信从读书、作文、社会运动、恋爱、升学选科等方面着手,他并不直接告诉我们应该如何处理,而是循循善诱,引发我们思考,让我们逐步找到属于自己的答案。
  这十二封信并没有明确的对象,只要是中学程度的青年,谁都是受信人,都应该读一读这十二封信。这十二封信,实是作者远从海外送给国内青年的礼物。他远赴欧洲,目的也就在谋中等教育的改进。作者实是一个终身愿与青年为友的志士。信中首称“朋友”,末署“你的朋友光潜”,这称呼是充满真实情感的。
  这些信以青年们正在关心或应该关心的事项为话题,作者虽就各话题抒述其意见,统观全体,却似乎也有一贯的出发点可寻:就是劝青年眼光要深沉,要从根本上做功夫,要顾到自己,勿随了世俗图近利。正如在《谈在露浮尔宫所得的一个感想》一信里,作者郑重地把这态度特别标出了说:“假如我的十二封信对于现代青年能发生毫末的影响,我尤其虔心默祝这封信所宣传的超‘效率’的估定价值的标准能印入个个读者的心孔里去;因为我所知道的学生们、学者们和革命家们都太贪容易,太浮浅粗疏,太不能深入,太不能耐苦,太类似美国旅行家看《孟洛里莎》了。”
  读完这些信,我深受启发,每一篇都印象深刻,尤其是其中与我们大学生活联系较深的几封信。
  第一,谈读书。我们国家的阅读量相比国外相差甚远,人们缺少追求知识的热情,朱光潜先生谈这个与我们的生活十分贴近。随着我们的生活水平越来越高,我们总以忙碌为借口,逃避读书。但是,是否读书,并不取决于你有没有时间,而是你有没有决心。不必远说,大家都知道孙中山先生,难道我们能比那一位奔走革命席不暇暖的老人家还要忙吗?他生平无论忙到什么地步,没有一天不偷暇读几页书。孙先生清楚的懂得读书的重要性,所以他的学说特别重“知”。
  朱光潜先生说:“兴味要在青年时设法培养,过了正常时节,便会萎谢。”“兴趣要逍遥自在地不受拘束地发展,所以为培养读书兴趣起见,应该从读课外书入手。”他说的很有道理,作为国之未来的青年应趁早读书,培养自己的兴趣,丰富学识。
  关于读书方法,先生有两点约略提起。第一,凡是值得读的书至少须读两遍。第一遍须快读,着眼在醒豁全篇大旨与特色。第二遍慢读,须以批评态度对待书的内容。第二,读过一本书,须笔记纲要精彩和你自己的意见。记笔记不只可以帮助你记忆,而且可以逼得你仔细,刺激你思考。
  第二,谈摆脱。现在我们生活的世界缤纷多彩,我们总流连于外界事物,有太多难以割舍的东西,做决定时犹犹豫豫。若是能明白“鱼我所欲,熊掌亦我所欲,二者不可得兼,舍鱼而取熊掌可也。”悲剧便不会发生。悲剧之发生就在既不肯舍鱼,又不肯舍熊掌,只在那儿垂涎打算盘。
  先生列举了几个朋友,他们的毛病都不在“见不到”而在“摆脱不开”。我认为和我们的生活最有联系的是一个叫“禾”的大学生。他很好文学,而他那一班的功课有簿记、有法律,都是他所厌恶的。他每见到先生便愁眉蹙额,说:“真是无聊!天天只是预备考试!天天只是读这些没有意味的课本!”先生告诉他:“你既不欢喜那些东西,便把它们丢开就是了。”他说:“既然花了家里的钱进学堂,总得要勉强敷衍考试才是。”先生再说:“你要敷衍考试,就敷衍考试就是了。”然而他天天嫌恶考试,天天又还在那儿预备考试。我们的大学学习亦是如此,即使不喜欢,若是一定要做,便不要时时抱怨,放宽心,主动接受。
  “摆脱不开”便是人生悲剧的起源。畏首畏尾,徘徊歧路,心境既多苦痛,而事业也不能成就。许多人的生命都是这样模模糊糊过去的。要免除这种人生悲剧,第一须要“摆脱得开”。消极的说是“摆脱得开”,积极的说便是“提得起”,“抓得住”。认定一个目标,便专心致志的向那里走,其余一切都置之度外,这是成功的秘诀,也是免除烦恼的秘诀。作者列举的几个例子中,最为我们多熟悉的是张翰 “休说鲈鱼堪脍”和陶渊明不为五斗米折腰的故事。他们都是能摆脱禄位以行吾心所安的,值得我们学习。
  第三,谈理想的青年———回答一位青年朋友的询问。先生认为,“一个青年应该悬什么样一个标准,做努力进修的根据”这问题很难笼统地回答,不过无论一个人将来干哪一种事业,需要四个条件。 头一项是运动选手的体格。我把这一项摆在第一,因为它是其他各种条件的基础。其次是科学家的头脑。要社会的一切合理化,要人生合理化,必须人人都明理,都能以科学的头脑去应付人生的困难。第三是宗教家的热忱。古往今来许多成大事业者虽不必都是宗教家,却大半有宗教家的热忱。他们见得一件事应该做,就去做,就去做到底,以坚忍卓绝的精神战胜一切困难,百折不回。最后是艺术家的胸襟。所谓艺术家的胸襟就是在有限世界中做自由人的本领;有了这副本领,我们才能在急忙流转中偶尔驻足作一番静观默索,作一番反省回味,朝外可以看出世相的庄严,朝内可以看出人心的伟大。如果一个人具备这四大条件,他就不愧为完人了。
  这十二封信先生说的都很少,先生总说他只是大略谈谈,让读者自己探寻,留给读者很大的想象和思考的空间,这样的作品更具有美感。这本书在大半个世纪过后,对于现在的青年,是一本很有价值的书。
  但《给青年的十二封信》,朱光潜先生愿意以平和亲切的口吻,与广大青年畅谈人生,而作为当代肩负重任的我们,是不是也该与之回应?!真正做一个有价值的青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