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子报
电子报

展现京西文化魅力 记录高端绿色发展








2018 年,区档案局(馆)、区志办以创城工作为总牵引,深入挖掘我区历史文化资源,编辑出版了《衙门口》,展示衙门口历史文化风貌,展现京西历史文化魅力。
  《衙门口》是《档案历史文化系列丛书》(以下简称《丛书》)的第五册。《丛书》围绕石景山区经济社会发展大局,立足档案资源的优势和作用,记录了八大处、模式口、古城村、北辛安、衙门口五个重要地域的历史文化图景,展现了石景山区深厚的内涵和文化底蕴,讴歌了石景山区的自然和人文风采。

钩沉历史展现衙门口村历史文化风貌

衙门口村曾被誉为“京西第一村”,历史悠久,文化丰厚。据清《光绪顺天府志》载:“衙门口村,旧有碣石宫近此。”碣石宫是战国时期燕昭王(公元前311 年即位)图报齐国侵掠之仇,为招贤纳士所建。由此算起,衙门口村已有2300 多年历史了。元、明时期,村东北隅台地上的大衙门,是出入京城必经的要地,来往的诉讼之人、客商巨贾、骡马车夫多聚于此,本村遂得名“衙门口”。清同治年间,衙门口村有近千头骆驼,建有北京地区罕见的骆驼会馆。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之后,特别是改革开放以来,衙门口村经济建设和城乡建设取得了跨越式发展。2017 年,伴随着北京市“疏解整治促提升”和石景山区“全面深度转型高端绿色发展”历史进程,衙门口村进行了大规模的棚户区改造,进入了崭新的发展阶段。
  《衙门口》一书以图文并茂的形式、丰富的文字和照片档案资料,真实、生动地再现了千年古村衙门口的历史人文风貌。《衙门口》共分为历史篇、民俗篇、大户人家、经济篇、文教篇、人物篇、发展篇七个篇章。
 历史篇 京西民谣云:“永定河,水流长,卢沟桥北是家乡。家乡历史真悠久,村名就叫衙门口……”两千多年来衙门口村民在永定河水哺育下用辛勤汗水和聪明才智在这篇古老的热土上创造了丰硕的物质财富和宝贵的精神财富。衙门口怎样从遥远的昨天一步步走向今天?它的原貌是什么样子?它的名字有什么来历?骆驼会馆管理什么事务?一串串动听的故事揭开古村的人文面纱。
  民俗篇 “五里不同风,十里不同俗”,位于石景山地区东南部的衙门口村具有独特的民风俚俗。一幢幢风格各异的民居,一铺铺暖烘烘的火炕,一口口水质甘甜的水井,还有生育、婚丧和正月十五观灯的习俗,如古朴瑰丽的民俗风情画卷,展现了村民们的勤劳与智慧和对美好生活的追求与向往。
  大户人家旧时,大户人家往往是农村经济的突出代表与社会的重要支撑,衙门口村各街的大户人家都具有较强的经济实力和社会影响。村中大户不同的家族史反映了不同历史时期农村的社会状况,虽然村中的大户人家已成为历史,但是其中的经验教训值得今人汲取和借鉴。
 经济篇 民以食为天,食以粮为本。农耕和驼业运输是衙门口村的两大经济支柱。为了满足村民日常生活的需要,工商店铺、手工作坊以及街头市场应有尽有,体现了衙门口村农、商、副大而全的特点。果子干、糖芸豆、面茶、丸子以及清水羊头等自家加工制作的各色小吃,至今仍为人们津津乐道。
  文教篇 千年历史孕育了千年文明,衙门口村文化教育源远流长。石景山地区仅有的几所百年小学,衙门口小学榜上有名,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新建的第一所中学——北京市第七十五中也在衙门口村。而村民繁荣兴盛的文化生活和民间创作,更折射出古村的深厚历史文化和村民勤劳智慧、蓬勃向上的人生境界。

人物篇 故事大王孙敬修在衙门口小学从教的往事,虽然只是历史长河的一个瞬间,却在衙门口村民心中留下了难以忘怀的美好记忆。而翟士忠、崔惠林、王兴、翟广茂……这些本村涌现出的为革命和建设事业做出很大贡献甚至献出生命的革命老干部、老战士和英烈、劳模,都将在衙门口村的历史画册中熠熠闪光。
  发展篇 迎着新中国冉冉升起的红日,衙门口村迈进了社会主义新时代。衙门口村的农村集体经济经历了从小到大的发展演变,由单一的农业生产拓宽为农、工、商、贸、服多种经营,一步步走向富足。2002 年,随着全区实施整建制一次性农转非,衙门口村人彻底告别了农民的身份。2017 年,伴随着北京市“疏解整治促提升”,衙门口村进行了大规模的棚户区改造,最终它将以高端绿色的新姿展现于世人眼前。
 抓好记录与服务发挥档案服务保障作用
  2018 年,区档案局(馆)围绕全区中心工作,坚持记录与服务两条主线,实施高端绿色发展记录工程,留存城市发展记忆,找准服务工作切入点着力点,为创建文明城区、疏解整治促提升、西山永定河文化带建设等重点工作提供档案支持,发挥了档案工作的服务保障作用。
  深入实施了高端绿色发展记录工程,真实、全面、完整的记录和留存我区建设和发展的历史记忆。一是把档案资料归档作为完整记录的基础环节,在全市各区县中率先提出了“时间、完整、质量”三位一体的归档工作标准,并且要求创建文明城区工作、疏解整治促提升工作等重要材料收集归档达到100%。二是把档案征集工作作为完整记录的重要方面,征集北辛安地区门牌号、影壁芯、石碑、木雕等20 余件实物档案;完成衙门口地区拆迁原貌拍摄记录工作,征集衙门口地区老照片200 余张。三是把主动拍摄作为完整记录的主要渠道,围绕全区建设发展进行全面跟踪拍摄,记录北京银行保险产业园、苹果园交通枢纽、长安街西延线、区文化中心、冬奥广场等项目建设过程,拍摄照片1000 余张。
  围绕全区中心工作,找准档案工作的切入点和着力点,积极为创建文明城区、疏解整治促提升、西山永定河文化带建设等重点工作提供强有力的档案支持。主动服务文明城区创建工作,研究并制订《石景山区“创城”工作档案收集范围和整理标准》,确保“创建全国文明城市”建档质量。接收治乱疏解建高端指挥部档案73 卷535 件,其中文书档案535 件,照片档案10 卷438 张,专业档案63 卷。积极挖掘静置在档案、方志中我区深厚的文化底蕴,并以编书、展览、讲座、电视片、地情资料室等方式多维立体地呈现出我区的历史文脉和文化内涵。完成我区档案文化系列丛书之五《衙门口》一书的编纂出版,完成《石景山区西山永定河文化带资料汇编》初稿编纂。
  (本文配图由官庆培、刘宝才提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