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子报
电子报

地震灾区志愿工作手记



上图:和澳大利亚志愿者一起到板房小区教孩子们看照片学 英语;下图一、二:向洛水中心小学赠书






  符晓婷,北京交通大学理学院04级光信息科学与技术专业毕业生。“5.12”四川大地震牵动着她的心,融成她赴灾区抗争救灾的实际行动。毕业后已经找到北京的工作并且已经在单位实习的她,毅然辞去这份难得的工作,主动要求成为“西部计划-----抗震救灾专项行动”志愿者。她用冷静的头脑和火热的青春,投入到四川什邡市洛水镇这个地震重灾区志愿工作中去。本文节选自其博客。
  今天是2008年12月29日,来到四川什邡市洛水镇这个地震极重灾区志愿工作已经164天了。这五个月的时间似乎只是一转眼,却又分明经历了太多。
  一半是海水一半是火焰回想当初辞去工作踏上来四川的火车,那时的心中,“一半是海水一半是火焰”:火焰是一腔热血,人伤我痛,人苦我悲,这样的大灾难震慑了我,觉得要是不站出来为这一片土地和人民亲身做些什么,等到自己牙齿掉光头发花白的时候岂不是要后悔死;海水是理智和思考,光凭热情做不成事情,这也是这五个月来我每天都要问自己的问题:作为一个志愿者,我是否还能用自己的能力做得更多?我能从这些事情里学到些什么?“用冷静的头脑和火热的青春,投入到西部志愿工作中去”,这是临行前参加北京志愿者协会培训时看到的横幅,我也便是怀着这样的想法,来到了这片曾被称为“天府”,现在是一片废墟的土地。
  工作来之前把条件想象得异常艰苦,总觉得好像是要在砖头废墟中摸爬滚打一年似的,所以真正到达这里之后,虽然住帐篷、走两公里去洗澡、蚊虫老鼠围绕、吃大锅饭……却也非常满足了--比预想中的实在好太多。
  这五个月的时间,论工作,主要分为如下四项:
  在洛水政府:
  在遇难学生、伤残学生家庭抚慰工作组负责“5.12”遇难学生家长、伤残学生、遇难群众的安抚及纠纷调解工作,发放救助金和慰问用品、宣传救助政策、为遇难学生家长办理再生育相关手续和养老保险、调查统计伤残学生身体和家庭情况、协助妇联申请伤残学生扶助资金、劝解上访群众。
  从8月14日起兼职财政所,负责家电下乡的补贴办理。至11月底已为农户办理家电下乡500余户,发放补贴101701.99元。农房重建开始之后,负责统计用砖款项,截至目前共计三百九十多万元。
  闲暇时间:
  为板房中学、板房小学寻找、联系图书室援建单位及手拉手学校,从各地募集来图书六百余册。联系慈善机构为板房小学捐赠书籍、书架、运动器材若干。
  联系慈善机构,争取善款修缮洛水中学运动场。目前已联系好SichuanQuakeRelief,进入到项目筹划阶段,预计寒假期间可开工。
  伤残孩子的背影一来到洛水便被分到了负责遇难学生家长、伤残学生安抚工作的抚慰工作组。面对遇难学生家长的哭泣和伤残学生家庭的愁容,工作起来断然是和“快乐”两字扯不上什么关系的。发救助金、送慰问品,可当面前是遇难学生家长那哭红而略显呆滞的双眼时,总是会让我从心底感到有些手足无措--那些安慰的言语,和他们的悲伤比起来,实在是显得太过单薄。印象最深的是一位高三孩子的母亲,儿子长到19岁,忽然就这么离她而去了……看着她呆呆地望着远方,我感到自己很渺小。只能用纸替她擦去眼泪,轻声说着考虑日后打算的话。她的样子让我想起了我的母亲。我想,一定要让自己好好的。让自己活得好好的,不要让这近于绝望的悲伤,出现在我的亲人的脸上。好好工作,好好生活,这大概便是对亲人最大的爱了吧。
  但也不只全是这样的悲戚,在做伤残学生的抚慰时,我遇见了这么一个事。
  有一个18岁的男孩子,被从废墟里救出来的时候浑身都是伤,左腿勉强保住没有截肢,却神经坏死、肌肉萎缩。虽然医药费还是国家在出,但营养还是需要钱,地震把家里砸得什么也没有了,父母总在为这营养费吵架,孩子看在眼里,虽然成绩不错,却也不想再念书了,和老师说身体不便,只想等医治完这一段日子,就出去打工养活家里。可是他的腿,能不能恢复还是个未知数。看着父母天天为了自己吵架,也总是发脾气:“不要再吵了!我也不想活了,干脆去陪我死去的同学好了!”然后便是一家人抱在一起哭泣。他母亲实在没办法,找到政府寻求帮助。我和她聊了聊,让她不要再当着孩子的面吵架了,书是必须读下去的,学费问题可以写申请减免,政府帮忙申请慰问金,但最主要的是一家人在一起,乐观团结,没有过不去的坎。孩子若还是执意要辍学,我可以和他谈。过了些天,她果然带着刚到学校报完名的孩子来找我了,小伙子长得很精神,打着钢针拄着拐杖也难掩帅气。“终于肯去报名上学啦?”我笑着问他。他羞涩地点点头。他母亲扶他坐下,双眼哭得绯红却掩不住欣喜,说那天回去一家人谈过一场,哭过一场,当晚孩子就拿出久违的书本开始温习了,说一定会好好治病、好好学习,用知识改变自己和家庭的命运。孩子听着妈妈在旁边说着这些,只是低头微微笑。我和他聊了些关于读书和人生观的事情,逗他说了些趣事,让他以后学习有困难只管来找我,直到他们笑颜逐开地回家去吃饭。看着夕阳中这一老一少转身离开的背影,我忽然感到一种从未有过的快乐,巨大的快乐。心中一片暖意却又从未有过地坚毅起来。
  当时我甚至想,哪怕只是为了他,我来四川这一趟,也算是值了。后来也抽空去过他家,看看他的精神状态和身体恢复情况,每当见到他一家人的笑容,我就会被幸福感萦绕。微微笑。这样微微笑的快乐,在我心里,前所未有地巨大。
  募集图书为板房学校的孩子们募集课外读物的事是我自己找的。当初只是一闪念,想知道这边孩子有没有课外书可以看,却发现中学、小学,偌大的学校,几百学生,竟是一本书都没有!经过了这次灾难,灾区的孩子们,更加需要阅读,来抚慰心灵,同时,对于他们来说,对于这个本就相对闭塞的西部小乡镇,书籍真的是他们的心通向外部世界的钥匙。有句谚语叫“Stayhungry,stayfoolish”,其实对于头脑来说,更是这样。毕竟,今后真正来建设这片土地的,是这群孩子们自己,他们的心态和他们的知识,才是这片废墟的将来。
  于是上网联络朋友们,以及朋友的朋友们,大家把认为合适的书寄到洛水,再由我把书分类送去板房学校。我的朋友们寄来了很多郑渊洁的书,皮皮鲁和鲁西西、舒克和贝塔,我们是看着这些书长大的,是它教给我们要无条件地爱这个世界,教给我们要有自由的思想和独立的灵魂,希望灾区的孩子们,也能继续读着这样的故事长大。
  可是这样筹集的书籍毕竟还是有限,还遭遇到了有书无书架的瓶颈……我联系了高校,联系了杂志社,联系了企业,找到北京教委的领导联系中小学……辗转找到外国慈善团体Li-braryProject和SichuanQuakeRelief,解决书籍和书架的问题。
  我以前做事情总是很急,恨不得决定要做的事情马上就能做好,但是对待这件事情,我不能急……我不是一个只知道幻想的理想主义小青年,我希望能一步一步、踏踏实实,把心中认为正确的事情做好。为此我几乎动用了我的全部社会资源,而且我仍将继续努力下去,直到这里的孩子们--至少是我所在的洛水镇的孩子们,都能在学校图书室里,捧着他们喜爱的图书,畅想外面和他们未来的世界。
  也因为当我送去图书,他们惊喜地扑向那些书籍时的炽热,给了我太大的快乐。微微笑,微微笑的巨大快乐。
  分享美好我是玩摄影的,来四川之前就坚信我一定能在这拍到触动内心的好照片。悲戚不是我的风格,我喜欢美好。地震灾区不是只有泪水和苦难,生活中还有那么多值得我们为之欣喜和好好生活的美好,我用我手中的镜头记录下这些生活中不经意的美好细节,然后分享给周围的老乡,以及外面的人们。譬如废墟上璀璨的星空,譬如地震后依然美丽异常的石亭江,譬如板房小区里的自娱自乐的舞蹈,譬如孩子们明亮的眼睛。
  我把我拍的照片洗出来贴在了板房的墙上,每每有孩子来找我玩,他们都会被照片吸引,惊奇于身边还有这样的美景和趣事。希望能以此让他们也能够留心自己的生活,让自己有一双能够发现生活中美的眼睛。
  教育,尤其是基础教育的目的,不是传授知识,而是培养具有健全人格的人。如果能够让这些孩子们拥有发现美的眼睛,进而心怀感激地对待这个世界,那无疑会是我感到最有成就感、最快乐的事情…………人的一生太短暂了,总要做些什么让自己能感到骄傲的事才算对得住。希望在四川的这一年,生命中的八十分之一,会是我一生中的骄傲。从“一半是海水一半是火焰”到微微笑的快乐,我所做的那些事情,也许只是点滴,但带来的快乐,那些能让我微微笑的快乐,却是其他事无法比拟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