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子报
电子报

聚焦职业教育变革的挑战和机遇,推动教学创新

  江潮,男,77级本科毕业,从事职业教育近40年,担任专业课讲授和教学管理工作。2010年受聘为山东理工职业学院教授,2014年被评为山东省优秀教师,主持创建中央财政支持的数控加工实训中心等多个实训中心和实验室,编写、出版多部机械制造专业教材,研发实验设备获国家发明专利和多项实用新型专刊。

  随着我国的经济发展,对高素质技术技能型人才的质量和要求也随之提高。职业学院的教育大多以就业为根本目的,这也是职业学院与其他高等教育院校的不同所在。课堂教学是高职院校教学的核心内容,直接关系到学校的办学质量和人才培养质量。打造有效课堂,对培养高水平技术技能型人才有着举足轻重的意义。最近一段时间集中听了部分新入职教师和青年教师的课。感觉教师们普遍具有较好的专业知识和较好的工作态度,结合多年的教学实践,我想谈几点自己的看法。
  培养目标心中有数
  全面培养学生的职业能力
  各位老师一定要了解所教专业的培养目标是什么,学习、研究一下本专业的人才培养方案。我们学院各专业的人才培养方案是在广泛开展人才需求社会调查,认真分析专业岗位群,科学分解出岗位典型工作任务,确定出人才的职业核心能力和专业技能,通过校企共同组建的专业指导委员会制定出人才培养方案。了解了我们所教学生的培养目标,讲课时才能对本课程的知识目标、能力目标、素质目标做到心中有数。在听课中我们感觉各位教师确实是在努力把自己掌握的知识和技能传授给学生,对传授知识较为重视,但对培养学生专业技术能力、实践操作能力做得不够。各位老师在本科、硕士、博士各阶段学习中受到很好的培养,有着深厚的学术功底。但应用型本科、高职专科教育在人才层次定位、职业岗位定位、知识结构定位、素质能力定位方面与学术型、科研型本科教育有着很大不同。可能与各位老师以前所受的教育有所区别。请各位教师学习、研究一下自己所授课程的专业人才培养方案,抽时间研究一下应用型本科、高职专科的人才培养定位。在授课中不是要把自己掌握的知识尽可能多的讲给学生,而是根据职业发展需求,准确把握专业定位和发展方向,按照专业人才培养目标和规格要求,按照实用、够用的原则,全面培养学生的职业能力。
  改革教学方式
  更新知识结构
  在听课中,发现有的教师对所讲课程内容总体把握不太强,对课程的重点内容、较难掌握的内容分析不够。授课时只是按照教材章节顺序一步一步讲。按照我们听课时已讲授的课时,以此进度在规定的教学课时内不可能完成厚厚的一本教材。听课检查中有的教师没有提供学期授课计划,个别教师对本课程的教学计划解释不清楚。这样讲课会造成重点、难点内容课时不够,甚至与培养目标有差距。因此请各位青年教师要多与专业带头人、学科带头人以及老教师交流,多参加教研活动和集体备课,尽快适应教学工作。
  优化教学设计方案
  提高教学效果
  要了解自己讲授课程在本专业所处的位置。我院各专业人才培方案中课程设置按教学目标任务可分为公共基础课程模块、专业基础课程模块、专业核心课程模块、职业训练模块等。各类课程的性质、任务和教学特点都有不同,请青年教师认真研究一下。听课中发现,讲授专业核心课的教师中,有实践经验的几位教师教学效果要好一些。希望讲授专业课的教师要把提高自己实践能力作为一个重要课题。有的教师授课时只按照教材上的条目讲解,会讲的非常枯燥,备课时要多收集案例,讲课时可模拟场景,让学生进入角色,采用多种教学方法,提高教学效果。讲授专业基础课的教师要了解专业基础课程是同一专业大类中多个专业共同开设的专业基础课程,还具有为本专业后续专业课打基础的功能。授课时除了讲授多个专业共同具备的专业基础理论知识和专业基本技能外,还要结合本专业的具体培养目标,区分出重点内容。同时要考虑与本专业后续课程的连接问题。因此更需要了解自己讲授课程在本专业所处的位置。公共基础课是为达到人才培养规格所必需的人文、科学素养目标而开设的相关课程。讲授公共基础课的教师也应尽可能了解所教学生的专业方向和培养目标。特别是自然科学类公共基础课更要注意,例如高等数学课程对机电类专业和经济类专业讲授内容及重点要求都有所不同,如果教师了解专业培养方向和职业岗位需求,讲课会更加心中有数。
  以学生为本
  提升教学针对性
  在听课过程中感觉青年教师普遍存在的一个问题是对授课对象分析研究不够。也就是我们常提到的“备课也要备学生”。我们学院学生有本科(专本贯通)、高职(专科理、专科文、校企合作、订单培养、技师合作、中外合作)、专本硕连读、五年制大专等等多层次办学。因此,教师上课面对不同层次的学生,必须要研究学生的知识基础现状 ,要了解学生的各种背景包括学生的经历、思想和生活状况以及心理状态。在备课中,备学生是一个非常重要的环节,对学生的分析研究对于讲课质量起到至关重要的作用。在上课前请青年教师们尽可能把学生的现实状况、学习情况进行调查了解,对学生以前所学知识的掌握情况进行综合研究,然后仔细分析,为下一步的教学设计打下基础。进而选择合适的教学方式方法,取得较好的教学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