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子报
电子报

作为学生记者,如何写出吸引人的文章?

        故事化写作一直是记者需要掌握的重要技能,故事化是对记者能力的考验,使用故事化写作可以让文章读起来更加有味。故事化需要有文字能力、逻辑能力、专业知识、深入浅出等等能力来支撑。

 

新闻故事化是记者在新闻采写中运用得越来越多的一种方式,这种方式增强了新闻报道的客观性与可读性,使新闻报道充满了趣味性和人情味,为新闻写作提供了一种新的思路和方式。

普利策新闻奖获得者美国记者富兰克林则说:“用故事化手法写新闻,就是采用对话、描写、场景设置等,细致入微地展现事件中的情节和细节,实现事件中隐含的能够让人产生兴奋感、富有戏剧性的故事。”

简而言之,新闻故事化需要用形象的事实说话,尽可能地寻找事件中蕴含的戏剧性或含有幽默感的情节和细节。

1963年11月23日合众国际社记者梅丽曼.史密斯在达拉斯目击肯尼迪遇刺的报道就是一个典型例子。文中是这样写的:这是一个十分迷人的阳光和煦的中午,我们随着肯尼迪总统的车队穿过达拉斯市的繁华市区。车队从商业中心驶出后,就走上了一条漂亮的公路,这条公路蜿蜒地穿过一个像是公园的地方……突然,我们听到三声巨响,声音听起来十分凄厉。第一声像是爆竹声。但是,第二声和第三声毫无疑问就是枪声。大概距我们约150或200码前面的总统专车立即摇晃起来。我们看见装有透明防弹罩的总统专车后的特工人员乱成一团……

作品全文6000余字,用故事化的叙述讲述了肯尼迪总统被刺的全过程。

作者选取的一幅幅画面极富戏剧性,故事惊心动魄,悬念叠生,令人难忘,就像是一部情节曲折而生动的电影,一幕幕地呈现在读者的眼前。文章还引用了大量鲜活而富有冲击力的直接引语,增强了新闻的客观性和真实度,紧紧抓住了读者的眼球,让读者在回味中领略其深邃的内涵。具体而言,新闻故事化有两方面的要求。
以人为故事主体,以人的视角写故事

1990年美联社的消息《砂石地上的怪现象》:在津巴布韦东北偏远山村的小河边,16岁的穆昆比正在洗衣服。正当她拧干衣服的时候,一道雷电打到她脚下的砂石上,使她成为雨季里遭雷击的第93人。

据警方统计,在从11月3月开始的雨季里,这个地区每年有100多人被雷电击毙。据专家说,这是世界上遭雷击致人死亡最多的地方。

此文是写自然现象,但作者却从人入笔,以人的视角关注自然现象对人的价值和意义。作品不是靠议论和叙述吸引读者,而是靠讲故事激发读者的阅读兴趣,获得具体印象。


在讲故事时,应努力挖掘新闻事实中具有人性、人情的色彩因素,描述人的生存境遇,捕捉生动传神的生活细节,展现人性的真善美,把情感因素融入理性思索中。近年来媒体流行的“讲述老百姓自己的故事”,就是捕捉到了普通人身上闪跃着的人性光辉和生命活力,显示了平淡中的伟大,琐碎中的崇高,展示了一种人性的崇高美。如央视“新闻调查”《第二次生命》中,为了医治女儿的尿毒症而毅然摘掉自己右肾的母亲;《姥姥》中被称为“姥姥”的林洁如何为孤儿们的成长而奔波、操心的历程;“生活空间”《爱的奉献》中那个38年如一日地照顾有病老伴的老头……这种爱,营造出温煦和睦的氛围。故事化的手法,使那些看似单调乏味的事例变成一个个充满人情味的感人故事。


建立多维的、立体的故事叙事视角

新闻是一门叙事的艺术,用故事化手法叙事的关键在于对新闻事实叙述的视角选择。

视角是作品成败的关键。不同的视角叙事,会产生截然不同的报道效果。多变的视角有助于复现事实本身的复杂性,使故事变得更加生动、丰富。新闻故事化的常用视角主要有以下几个:


1、第一人称的叙事视角。将新闻事件中的人物作为叙事的主角,通过人物对现场身临其境、耳闻目睹的观察和感知讲故事,增强故事的真实性和可信度,使受众在情感上自然而然地产生一种亲近感,对新闻事实的报道形成认同感。如1983年12月12日《人民日报》发表的《妈妈教我放鸭子》,采用第一人称自叙方式,讲述了放鸭姑娘陈惠荣的普通劳作故事,展现了其热爱生活、辛苦劳动、积极向上的生活态度。作者用生动活泼的口语娓娓道来,呈现给读者一幅色彩斑斓、清新明快的放鸭图,做到了新闻价值和审美价值的和谐统一。

2、公众代言人的叙事视角。记者像一个超脱的观察者,不动声色地记录下周围发生的一切,自己的个性深藏不露。记者从公众的视角捕捉最有新闻价值的,公众欲知、未知、应知的新闻事实。如凤凰卫视的《热火巴格达》,通过镜头,我们看到伊拉克这个几度经历战火的国家已是满目苍夷,人民生活极度困难,到处是战争的废墟和瓦砾……这种公众代言人的叙事视角,使读者对事件有了理性的思考。

3、第三者的叙事视角。即借他人的眼睛对事实进行客观的叙述。如1998年美国普里策新闻奖获奖作品《德博拉的选择》:德博拉.盖恩斯一动不动地看着他,他的脸埋在黑色的卷发中,两条眉毛又浓又弯。他是一个矛盾的结合体:是恶魔又是天使,是凶手又是救星,他就是在堕胎诊所中开枪的歹徒,他的脸映在她的脑海中挥之不去。
读者从中获得的材料是叙事主体的一系列丰富经验的组合,记者在借用第三者叙事过程中,把事件凝固在某一瞬间,通过人物的眼睛复原当时的场景,吸引读者完整地阅读故事。

总之,新闻报道叙述视角的选择必须出奇出新,在叙述的整个过程中,要努力抓取富有表现力的细节因素,重视环环相扣的情节;一定要注意营造高潮,没有高潮,叙述就会缺乏起伏,就很难吸引人。


合众国际社发的《土拨鼠发出冬天的消息》一文开头写道:

请把耳套、手套、雪靴和烈性酒放在身边——我国至少还有六个星期的冬天要过。这是无与伦比的天气预测家、著名的潘修托尼的土拨鼠发出的信息。


作品用拟人化的手法推出了新闻事件——土拨鼠发出信息:严寒将继续。之后用富有戏剧性和幽默感的语调,突现了新闻事实中最有新闻价值的内容,使读者在情感上自然而然地产生一种亲近感,作品自然高潮迭起。

实质上,新闻故事化就是借用文学的技巧写新闻,使新闻报道呈现出了勃勃生机。

然而,新闻故事化手法突出强调趣味性、人情化和矛盾冲突,注重新闻事件的画面、细节,重在技巧的运用,而对新闻的时效性以及新闻的来源重视不够,这对新闻的真实性无疑构成一种潜在的威胁。

所以,记者在运用故事化手法写新闻时,要具有较强的新闻意识,在追求审美效果的同时,绝不可忽略新闻真实性的要求。

新闻故事化写作决不仅仅是从技术方面对新闻记者提出的要求,它更多的体现出一种人文关怀,采取老百姓喜闻乐见的方式更好的展现新闻事实。

 

原文来自:http://mp.weixin.qq.com/s?__biz=MzIxNTA3NDA5OA==&mid=207953245&idx=1&sn=c39af20ce43f05430ebeb350cd57557c&mpshare=1&scene=23&srcid=0119Iu68MeVE0hKkgWzWssMp#r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