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子报
电子报

新闻记者社会新闻的写作方法与技巧

    一、从思想源头上澄清对社会新闻的认识

  社会新闻是不同形态的人性展示,社会新闻是不同的人生形态对生命的诠释。80年前中国出现了“社会新闻”这个词后,先后有众多的媒体高人对社会新闻给予注解,社会新闻也成为媒体关注的一个话题。和其他事物一样,社会新闻也是以人为本。直观地讲,社会新闻是社会与人之间,人与自然之间的关系,它能够引起广泛的社会兴趣,是以社会伦理道德为基础对现代社会解析,是反映生活、意识、问题、现象,有深度、有教育、有传播意义的事实新闻报道。

  社会新闻是与政治新闻、经济新闻、文教新闻、科技新闻、体育新闻相对应的一个独立的新闻门类。一提起社会新闻,人们很容易把它同旧社会的凶杀、纵火、自杀、绑票、桃色案件等新闻联系起来。事实上,这是一种误解,资产阶级的报刊当然要选择这些刺激性、色情、耸人听闻的消息以招徕读者。但即使是在旧社会,也有一些严肃的新闻记者利用社会新闻抨击时弊,伸张正义,促进群众的觉醒。

  在社会主义社会,克服了社会生活的无政府状态,社会形成一个有机的整体。在党的教育下,人民自觉自愿地利用共产主义思想规范社会的道德、情操、行为,人与人之间建立了新型的社会关系。个人、家庭、单位与社会声息相通,社会生活中的许多问题与社会的政治、经济、文化活动发生千丝万缕的联系,牵动着整个社会的神经,产生着积极或消极的社会影响。个人的幸福、光明或困难、厄运牵连着社会,社会主义制度的优越性关联着人们的命运。日日处于变化、进步中的社会,使社会新闻有着丰富的内容和广阔的天地。所以,我们要自觉地运用社会新闻这种形式进行精神文明、社会主义和共产主义道德以及和谐社会的宣传,用社会主义荣辱观引领时代风尚。社会新闻的具体性、切近性又使它极易接近读者的心理,好的社会新闻的感化、教育、警戒作用比一般政治、经济新闻收集整理有特别的吸引力和亲近感,我们要充分发挥社会新闻的这种效用,使之为宣传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而服务。

  二、从恰当的角度确立新闻的主题

  诸多的社会现象,由于司空见惯,不以为新。但记者如独具慧眼却可发现其特殊意义。比如,无论资本主义社会还是社会主义社会,都有双职工上班的家庭,孩子缺乏照顾,整天脖子上挂着钥匙。这些谁都不以为怪,几十年也没有报纸把它当做消息加以报道。1981年,美国《基督教科学箴言报》于428日发表了国内新闻主编西托默的文章《谁来照顾孩子》,报道八岁的儿童吉米由于母亲上班,放学后无人照顾,被人跟踪,以至于母子提心吊胆。作者提出美国四千多万儿童当中,有三分之一儿童的母亲在上班,大约二百万儿童的脖子上挂着钥匙,在上学前后自己料理自己,且有被拐骗的危险。这要成了一个“还要进一步恶化”的社会问题。该报54日又以《当母亲上班的时候》为题目发表长篇报道,指出:“美国儿童需要公众给予细心的照顾”。这几百万“挂钥匙的儿童”放学后,没有父母在家,“常常独自呆上好几个小时,没有人同他们讲话,没有人管他们,不能经常得到父母给予的温暖,正是这些儿童最需要得到社会的关心。”这在资本主义社会,这是一条比较严肃的社会新闻,它牵动了千千万万父母的心。但在资本主义制度下,记者虽然提出了好几个设想,仍想不出好的解决办法。最后的结论是:“对于挂钥匙问题可行的解决办法,最好由父母和个人去寻找。”

  其实,早在1978年,我们国家新华社就发了《脖子上挂钥匙的孩子吃饭问题解决了》,报道天津市一个饮食店帮助解决双职工的学龄儿童吃中餐的问题。对这一消息报道,社会效应强烈。后来,《文汇报》报道上海市有的餐馆专门为学龄儿童开早点和中餐;有的街道居委会主动与饮食店挂钩,包下了双职工孩子们的中餐,使他们放学后能吃上热饭菜。同样是一个社会常见的问题,在资本主义社会里无法解决,在社会主义社会,各方注意,协力解决,充分显示了社会主义制度的优越性。尽管报纸抓准了同样的社会新闻的题材,新华社、《文汇报》则根据我们社会的本质,下面歌颂了社会主义新风尚,使消极题材做出了下面的文章,从而体现了新的主题,起到了社会宣传的良好作用。所以,撰写社会新闻,不仅要会发现,更要紧的是要善于选择恰当的角度来进行撰写。

  三、抓住新闻事实的情节性

  构成社会新闻的事件一般都具有一定的矛盾冲突,或是新风尚与旧习俗的冲突,或是先进人物的思想同社会陈腐观念的冲突,这就自然成为社会新闻情节性的基础。社会主义报纸的社会新闻立足于破旧立新,树立五讲四美三热爱的新风气,用社会主义荣辱观引领时代新风尚,旗帜要鲜明,支持什么、批评什么毫不含糊。因此,新闻报道要有叙有评,把握分寸,注意政策。

  四、巧妙运用群众舆论

  个人是社会的成员,家庭是社会的细胞。不仅国家法律、制度,人人都要遵守,社会道德对公众也是有约束力的。俗话说:“是非自有公论”。因此,新闻工作者在写社会新闻时,切忌不要孤立地写新闻事件本身,而要留心它周围的环境、群众的反映。比如说《文汇报》1980827日报道《本报接待室里动人一幕,工读生捐献劳动报酬助灾区》,写了一些失足青年在老师的教育下,如何抛弃好逸恶劳思想,培养了以自己汗水援助他人的转变过程。这样一来,既报道了新的事务、新的思想,又正确表达了个人与社会血肉相联的关系。尤其在两种舆论对立的情况下,要注意写出正确舆论的优势来。除了以上的社会生活方面的新闻以外,有一些有价值的自然异常现象、奇闻轶事,只要不传播唯心主义的封建迷信,都可以适当的进行加以报道,以扩大人们的见闻。比如新华社198329日报道的阿根廷奇闻:《五虎结伴闯闹市 逛街串户未伤人》,写得就颇为生动。再如鲸鱼集体自然之迷,可以促进人们对生物环境的研究。而“尼斯湖水怪”,外电反复大肆宣扬,而且又多属于捕风捉影,则就不宜跟着人家报道。

 

原文来自:http://www.lwlm.com/xiezuozhidao/201505/784458.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