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子报
电子报

新闻写作的六字经

     近年来,常有人问我,你在报刊(网络)上发表了那么多文章,在写作上你有什么诀窍吗?问得我诚惶诚恐,很难作答,实是我真的没有什么诀窍。如果非要说有诀窍的话,我认为,那就是“挖掘、吃苦、提炼”这六个字。

挖掘

       在基层,一些通讯员经常抱怨“没什么东西可写”。我觉得,这是挖掘不够深的原因。通讯员每天生活工作在基层,对基层的工作都非常熟悉,这应该说是个优势,但也往往造成“不识庐山真面目,只缘身在此山中”的问题。如果不善于进行挖掘,那就很难发现新闻。我认为,挖掘可从两方面入手。

      首先,从文件、会议材料、工作总结中进行挖掘。一般情况下,这些材料都很程式化,读起来很枯燥,但只要认真挖掘,总能在枯燥中发现闪光点。去年2月,***局召开2009年工作会议,我注意到局党组承诺要为职工办好7件实事。我敏锐地感到这是一个好素材,便找到人劳科、党群科相关负责人了解情况,并进行了细致的分析挖掘,弄清了7件实事的具体内容。在此基础上,写出了《***局承诺为职工办理7件实事》的稿件,被**报、**网刊发。

      其次,从读书看报中进行挖掘。去年4月,我在**县林业局看到一份美国白蛾防控工作简报,初看时,感觉没什么价值,只不过是一些数字和空泛的措施,发新闻不可能。但仔细进行挖掘后,我发现里面提到县里正在发动“996138部队”人员齐战白蛾。感觉“996138部队”这个提法挺新颖,细看,原来“99”即老人,“61”即儿童,“38”即妇女。当时,***局也正在积极发动村庄老人、儿童、妇女深入管理段淤区、苗圃进行人工捕蛾,便加工写下了《***局发动“996138部队”战白蛾》的稿件,被多家网站同时刊发。试想,如果当时没有进行深入挖掘,一篇好的题材就会从身边白白溜走。

吃苦

        新闻写作是件苦差事。有别人安睡、独自挑灯夜战的孤苦;废寝忘食、百思不得其解的愁苦;反复修改、头昏眼花的辛苦,以及劳而无功、退稿不用的凄苦。要克服这些困难,通讯员没有甘于吃苦的劲头是不行的。

       2008年某天晚上,我正感冒发烧在医院输液,突然接到**报社编辑的电话,让我对《水利卫士——记**水政监察大队》稿件进行全面“瘦身”,尽快发给她。接电话后,我不顾医生及家人的劝阻,回到单位,投入到“瘦身”工作中。当时,稿件原文2400字左右,要“瘦身”至1500字,着实不易。在冷清清的办公室里,我孤身一人忍受着全身乏力、头痛脑胀的折磨,两眼死盯电脑,咬文嚼字、字斟句酌、移动鼠标,熬夜3个多小时,稿件才尘埃落定。等到发出后,已是深夜。功夫不负有心人,由于稿件发送及时,第二天便在**报二版显著位置刊发了。病中改稿虽苦,却抢到了一个被**报采用的重点稿,我认为,值!

     2008年防汛期间,我到***段进行采访。当我了解到年逾50的险工班班长***每天还手持探杆对险情进行探摸时,为使文章和文字更能准确反映老工人探险的实际情况。我自找苦吃,在老班长陪同下,亲自手拿探杆进行实地探测。由于经验不足,差点滑到河里,鞋子都被水湿透了。为亲身体验一线职工生活,我当天吃住在管理段和职工一样熬夜值班,并对要采访的其他三名职工进行了跟踪了解。采访结束后,一个个吃苦耐劳、勤勤恳恳工作的水利职工形象在我脑海中不断浮现,使我忘记了采访带来的奔波劳苦,立即投入到材料整理、构思写作中去。很快便写出了《水利河畔防汛人——汛期走访**局管理段》这篇通讯报道。文章发出后,被**报、**网刊发,并获得了“山东水利2008年度好新闻三等奖”。

提炼

         俗话说:“看书看皮,看报看题。”这是每个编辑和读者的共识,说的就是稿件出炉后,要进行精心提炼。

         首先是标题的提炼。标题是文章的眼睛,这就好比两个年轻人相亲一样,第一印象很重要。近年来,我注意坚持多看,平时把看到的好标题都摘抄在笔记本上,经常琢磨。每用一个标题,总要自己反问几个为什么,并虚心向老师、同行请教,接受他们的评判。像我撰写发表的《***局办公房间穿上“新衣”》、《***局特殊“新兵”走进管理段》、《浮桥盛开文明花——***浮桥公司文明窗口创建纪实》、《***局工程管理实绩定期“晒太阳”》、《水利职工配上“德国造”》、《“水利卫士”在行动——**水政监察大队清除违章阻水片林工作侧记》等稿件,都在标题上动了不少脑筋,使文章与内容有机结合,起到了相得益彰的效果。实践证明,新颖的标题,使稿件的中稿率大大提高。

         其次是内容的提炼。我曾写过一篇反映办公楼装修的稿件,里面有一句“尤其是雨季,房屋常有漏水现象发生。”但在**网刊发后,编辑给我改成了“尤其在雨季。”尽管“是”和“在”只是一字之差,但“在”比“是”在文中显得更为准确和贴切,为文章增色不少。清朝湘军统帅曾国藩在给朝廷的奏折中把草拟的“屡战屡败”改为“屡败屡战”,其中“战”和“败”两字仅仅调换了位置,但看待和表述的内容却截然不同。因此,现在每次看到自己的稿件刊发,我都要同留存的原稿作比较,看编辑怎样标题,怎样组织语言,并认真做好笔记,使自己受益匪浅。

         “挖掘、吃苦、提炼”这六个字,是我从事新闻写作的一点肤浅认识,谈不上诀窍,现在送给大家,让我们以此共勉吧!

 

原文来自:http://xjz.kids21.cn/xjzxt/xwxz/201003/t20100320_552469.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