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子报
电子报

新闻采写中创新思维的运用:求新 求变 求动

    在新闻媒体竞争趋于白热化的今天,要想出奇制胜,必须抛弃旧的思维定势,从单一化、表面化的报道中解脱出来,用创新思维对新闻素材进行多角度、全方位、立体化、深层次的开掘。

  求新思维——新深结合抓住受众。新鲜的题材最能抓住受众的注意力。记者遇到新闻线索时,思维的触角应该伸向两个方向:第一是“求快”,但越快的新闻往往越浅,这时,要“深挖”。如何深挖才能抓住受众?首先,宏观选题,微观选材。新闻媒体中唱主角的新闻是重大题材的报道、党的方针政策的报道、经济报道等,如何让这些宏观题材吸引受众?从受众观察问题的视点切入,采用以小见大的方法。但“小”也要新鲜,有思想,有内涵,有分量,有深度。如反映环保成就的报道,如果没有一个理想的角度,一般不会引起受众的注意。昆山电视台2008年播出的报道《控制水葫芦覆盖面 变废为宝净化水质》,就是以小见大的成功例子。水葫芦破坏生态环境,但也有净化水质的功能,作者针对水葫芦的这一特性,报道了昆山市水利部门将水葫芦治理与水环境改善相结合的做法,令人耳目一新。其次,用好背景,让新闻增值。记者平时要善于积累资料,了解本地的水土人情,建立起自己的“资料库”,在遇到新闻题材时,将“资料库”的资料融合到作品中,可使作品新鲜独特,别具一格。再次,把老典型写出新发展,老题材写出新意来。面对老典型、老题材,要与时俱进地找出它们的新亮点来,反映时代的进步,思想的解放,事物的发展。

  求变思维——机敏灵活应对新闻。记者无论在选题、采访还是写作中,随机应变、由此及彼地想出新点子来,这就是变通思维的运用。昆山电视台在20097月播出了一条环保题材报道《华新电路板有限公司:改进设备增加收入,节能减排有实效》,如果报道中涉及很多观众搞不懂的术语,观众可能会失去兴趣,于是记者转换思维方式,抓住企业节能减排时,在员工宿舍使用压缩空气热交换产生的热能加热洗漱用水这一切入点,将抽象的概念用形象的事情来表达,收到了较好的效果。

  有了变通思维,一个个“点”积累多了,就可写一个“面”了。例如在某市交通事故死者增加到1万名时,有记者写了报道《车祸档案》,警示人们关注交通安全;有了变通思维,“有”,是新闻;“没有”,也是新闻。在《新民晚报》担任过政法教卫部主任的孙洪康,有一年1231日在报社值班,一夜过去,没案子、没车祸、没火灾,他就此写出消息《新年处处报平安》,发表在《新民晚报》头条。有了变通思维,“变”,是新闻;“不变”,也是新闻。纪念改革开放30年的报道,很多记者都在“变化”上做文章,有的报道却是在人们“不变”的真情上动了脑筋。

  求动思维——超前思考预测未来。求动思维说的是动态思维,把眼光投向经济和社会事业的新发展、新动向、新趋势,进行动态的超前预测。记者在采写新闻时,要告诉受众为什么会发生这样的事,它所带来或可能带来的影响是什么,为受众提供判断和预测。央行加息,如果简单处理,只说从什么时候加,加多少个百分点等并不能满足受众的需要,记者不仅要解释它的内涵,还应报道央行加息对各行业的影响,对经济走势的作用,等等。

原文来自:http://xwcb.100xuexi.com/view/otdetail/20101016/363FEC30-0F8A-4E13-98BC-0C4D7C5EDFC6.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