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子报
电子报

新闻采访提问的技巧

采访提问是一门综合艺术,关键在“问”字。问得好,能迅速消除隔阂,建立信任让新闻事实丰富而立体;问得不好,则会与采访目的背道而驰。因此,在日常采访活动中,我们要善于运用多种提问技巧,问得亲切、问得恰当,确保新闻采访达到预期目的。

  1 消除陌生感,迅速建立信任,确保沟通平顺

  记者和采访对象大多是第一次见面,存在距离感,难免紧张。要想让采访对象迅速进入状态,打开“话匣子”,营造和谐、宽松的谈话氛围,消除陌生感,拉近心理距离是首要功课。一是态度上。采访提问的对象形形色色,上至政府官员,下至黎民百姓。作为记者首先要摆正心态,以尊重个性为原则,真诚待人,不卑不亢,努力在谈话中建立平等的对话关系。二是准备上。记者在采访前要做好充分的物质准备和思想准备,深入了解采访对象的背景资料,明确采访主题,拟好采访提纲,力求从采访对象最关心、最熟悉、最感兴趣的话题入手,循序渐进。三是提问方式上。提问方式要秉承先松后紧,问题设置原则上先开放后闭合,有助于消除紧张感,迅速建立信任。

  一次笔者去乡下采访一名养猪的创业妇女,采访前了解到她是某国有企业的下岗职工,为了生计10年前转行做起了生猪养殖。觉得生猪养殖是拿不上台面的小项目,刚开始她很抵触笔者的采访。

  笔者:“村民朋友很感激您,说您很了不起。之前村里多是老幼留守,青壮年都外出务工。自您开办养殖场以后,订单收购全村的红薯、土豆,还吸收妇女到养殖场打工,让青壮年家门口就可以挣钱,一家老少得以团聚,收入大大提高,您就是他们的恩人。村民说得

  对吗?

  她说:“其实也没有您说的那么伟大,当初就是想利用我们自己的优势,发动大家一起来干点事……”

  从村民朋友对她办养殖场带动全村致富的称赞、感激说起,熟悉的人、熟悉的事可以大大消除她的抵触情绪,谦虚的心态又使她急于辩驳推脱功劳。话匣子一打开,后面的采访就顺风顺水:创业艰辛、发展状况、未来打算乃至创业中村里各式各样的花絮小故事……她都一一向笔者娓娓道来,达到采访预期。

  2 仔细观察,揣摩对方心理,适时调整采访

  状态

  记者要练就眼观四路、耳听八方的本事。看、听、说三板斧,一样都不能少。作为记者,既要接受采访对象语言和音响的直接反馈,也要善于体察采访对象肢体和表情的间接隐形反馈。谈话进行中,要根据采访对象的即时性信息反馈,仔细揣摩采访对象的心理,适时调整谈话内容和提问方式,确保采访活动在一个轻松的氛围中行进。

  有一次台里按照惯例安排笔者一个“全市半年经济运行情况”的选题,采访一位刚刚到任,分管工业的干部。“上半年我市经济发展采取了哪些得力措施?”“总的情况如何?”“亮点有哪些?”“请您分析一下目前存在的问题?”对于笔者的一连串发问,采访对象答得很抽象,没有收到预期效果。尤其在回答最后一个问题时,采访对象眼神游离,双手后背,稍显拘谨……看到这些细微变化,笔者及时调整思路,从他履职经历切入,收到良好效果。

  笔者:“您履新之前,可谓是某市工业发展的总设计师,成绩斐然,声名远播。”

  某干部:“那是前任打好的基础,我只是做点锦上添花的事。”他会心一笑,连连摆手,说到熟悉的过往,一下就放松了。

  笔者紧接追问:“某市工业发展有哪些可供借鉴的经验?我市与某市相比,在发展工业发面有哪些优

  劣势?

  他先讲述了某市工业发展的始末,又分析了我地工业发展的优劣势,并阐述了发展观点……整个采访一气呵成,不留疑问。

  笔者后来总结,采访履新干部,一开始就“重量级”问题单刀直入,显得有些突兀,且容易产生紧张情绪。好在及时捕捉到采访对象的“微变化”和肢体语言反馈信息,调整了采访切入点,让采访对象在自己熟悉的领域找回了谈话状态和自信。

  3 伺机发问,学会变通,善于把控采访节奏

  提问,记者占据主导地位,贯彻采访全过程。如何伺机而动,灵活变通,掌握好节奏,是检验记者基本功的试金石。采访活动中的问和答既要求语言精炼,又要紧扣主题,这就使记者提问必须主题明确,让采访对象记住关键词,答案才能切中要害。一是对于话匣子一打开就收不回,漫无边际、侃侃而谈的采访对象,记者要及时纠正偏离的话题。二是对于不善言谈的采访对象,记者要注意避免冷场,及时调整方向,寻求契合采访对象兴奋点的问题,直击关键。三是对于躲躲闪闪、有意回避的采访对象,记者要及时改变提问方式,多用激将法、反问法和在进行中连续追问,刺激采访对象正面回应或旁敲侧击,迂回寻求事实真相。

  笔者曾采访过一位“弃业从官”的村支书。该支书性格爽朗,十分健谈。对于首发的开放性问题“您为什么放弃自己的事业,去干村支书这份工作?”对方兴趣很浓,完全把关注点聚焦到自己以前的事业上面,偏离主题,情绪高昂地大谈特谈自己原来一手创办,年赚20多万的汽修厂,从创业阻力到创业发展到创业思路,围绕自己曾经的辉煌,该支书越谈越兴奋,丝毫没有停止的意思……笔者顺势递给他一杯水润口,就此间断,“那你怎么把这份辉煌和成功延续到村支书这样一个全新的岗位呢?又是怎么服众的?”

  “其实也没什么,在我看来做什么都一样,只认两个字‘认真’……”话题就这样在看似不经意间转换。

  作为记者,一定要伺机而动,牢牢把控采访过程,掌握谈话节奏,切忌被采访对象牵着鼻子走。要千方百计地运用多种技巧把偏离的话题拉回正轨。

  4 耐心倾听,注重捕捉新闻线索,丰富报道

  内涵

  “说”和“听”是记者必须具备的两大基本功。很大程度上,“听”是为了更好地“说”。耐心仔细聆听谈话内容,既是尊重采访对象的表现,也是寻求印证,捕捉事实真相线索的有效途径。倾听中得到的新问题、新线索,往往比正式设问易让采访对象接受,得到的答案也更加真实。适当抓住这些新线索进行追问,点燃采访对象的交流热情,更能逼近新闻真相,将采访引向深入。一次工业选题采访,笔者在与园区管委会负责人交流中就捕捉到一个新闻线索。

  笔者:“咱们今年工业发展情况怎么样啊?

  负责人:“今年的情况还可以,生产总值较之前有很大提升,高新技术产业产值和加工制造业产值均有新突破,尤其是石材产业发展较快。”

  笔者:“石材产业为什么发展这么快?”

  负责人:“我们利用石材资源优势,有针对性地开展招商引资工作,大力发展石材加工产业,一方面发展了产业,另一方面还逐步治理了石漠化。”

  笔者眼前一亮,根据他的线索,又挖掘了新的报道选题,找到了以石材资源为原料,工业发展和石漠化治理同步进行的专题报道,充实了原本的采访计划。作品出来后,得到同行和领导的一致认可。

  笔者认为,“听”是“说”的艺术,“说”是“听”的升华。记者要善于倾听,并善于抓住新线索追问、深挖,报道内容才会更加丰富、饱满、不留遗憾,把观众的意料之外幻化为情理之中。

  采访提问是一门关于“看、听、说”的综合艺术,一线记者只有用心沟通,细心观察,耐心聆听,适时把握节奏,才能高效完成采访任务,创作好的作品。诚然,期间应注意随着采访预期、采访对象、采访场景的不同而有所变化。新闻报道七分靠采三分靠写,作为一线记者,须灵活掌握多种采访提问技巧,充分调动采访对象的激情,获得更多独家新闻线索,才能讲好故事,发挥新闻的力量。

 

原文来自:http://www.xzbu.com/8/view-6790842.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