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子报
电子报

如何选择新闻角度

    新闻角度:记者发现事实,挖掘事实,表现事实的着眼点或入手处。

    著名记者艾丰说:“如果说美术摄影的角度是为了追求美的价值,那么新闻角度的选择在于追求新闻价值。”换言之,新闻角度选择是否得当,与新闻价值的大小直接相关。

   由于事实本身具有多面性,故而多样性成了新闻角度的最基本特点。选择最佳新闻角度,成了记者在进行新闻写作中首要考虑的问题。当然,选择前,我们必须知道,何为最佳新闻角度?

从一定意义上说,读者的需要就是最佳角度。

一、根据不同读者群的定位寻找最佳报道角度。

  我国的传媒多元化,不同的媒体面对不同的读者,承担着不同的宣传任务,发挥着不同的传播功能,各有侧重,各有不同。因此,每一家新闻媒介总要确定自己的“导向定位”,并拥有相对稳定的读者群。明确受众是谁与自家媒体的舆论导向,只记者在动手写作前的认知基础。

2008年南方大部遭遇雪灾新闻事件,各大媒体报道的角度就有很显而易见的差异。

以《人民日报》为代表的党报,选择的角度多为宣传党和政府的各项应对政策,报道领导人的公关活动,弘扬社会主旋律;报道受灾省份的抗灾救灾情况以及救灾抗灾英雄事迹,高屋建瓴,配发评论,鼓舞人民斗志。

而《羊城晚报》则以真情吸引读者,关注民生,报道百姓最关注的内容如交通堵塞问题和乘客滞留问题,开辟专栏,用真情故事吸引读者。 它始终抓住广州市民最关心的话题,即雪灾对人们回家过年有什么样的影响?影响有多大?因为市民好通过参考新闻报道计划好自己的出行。

《南方周末》则纵深思索眼光远。深入采访,采用长篇通讯进行详尽报道, 1月31日《记者直击湖南冰雪五日》,记录的是湖南的受灾情况;2月7日《非常广州站》,讲述的是因雪灾而滞留在广州站的人流严重拥堵情况。专题报道,纵深思索,如专题“雪问中国”,着力分析这场冰雪灾害的发生原因,深刻反思中国政府的应急预案和电力设施建设。

《南方周末》在这次雪灾报道中,应该算是独树一帜。它的侧重点是对雪灾深层次的反思、深层次的拷问,从而发掘出在雪灾中所暴露的种种问题。

二、根据“接近性”原理寻找最佳报道角度

“靠读者近些”是我国新闻界多年来的追求。寻找所报道的事实与读者在时间,地点,心理或者利益上的接近点,接近的因素越强,读者的阅读愿望就越大。

从读者关切点上寻找角度,回答读者普遍关心的问题,解答读者想知而未知的问题,一般来说,这就是最佳新闻角度。

例如2015年巴黎恐袭事件后,在各国媒体报道事件经过并强烈谴责恐袭行为时,《新京报》选择了一个无论是时空还是心理距离都与中国观众最接近的角度,报道在巴黎的中国留学生的伤亡情况。

新闻角度的选择,不仅是方法问题,而且是一个记者的职业敏感性问题。记者必须长期深入生活、观察生活,对生活不断有新的认识、新的理解、新的感受,只有这样才能透过现象揭示生活的本质,才能捕捉到新闻的最佳角度,写出能够反映时代特点的好新闻。

原文来自:http://mp.weixin.qq.com/s?__biz=MzA4ODQ2OTAyNw==&mid=2650438403&idx=1&sn=cd7b7a463d7b8282dba83365cff2e0cc&chksm=8827604fbf50e959c23e962b8d72adb0a99eeb8acb9d10d3f79d525dcb213d1c0387005990b8&mpshare=1&scene=23&srcid=0417SAl3cu6SuHheXYufxt2X#r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