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子报
电子报

融媒体时代,记者自身要进行哪些迭代?

作为“融媒时代”的记者,首先应该树立“融媒”的理念,其次则是要淬炼在融媒时代新闻编撰的要领。今天腾讯媒体研究院为大家分享融媒时代记者应重视的几个地方。


blob.png

强调“用户本位”


融媒体记者不仅仅是活跃在媒体机构的内容生产者,他们更多地将成为运营平台的内容组织者,因为未来媒体机构与运营商将进一步融合,业务范围、生产内容将进一步融合,传播载体将进一步融合,终端(电视、电脑、手机)也将呈现“三屏”融合的态势。 


提倡融媒体记者,不光是要顺应媒体融合的大趋势,更重要的是它可以大幅节省传播成本。美国有传播学者从经济角度进行测算发现:同一个新闻选题,报纸、广播、电视记者的前期采访成本比例大约是1∶1.8∶3.5。如果同一个新闻集团内的不同媒体实现互动和整合,发挥协同效应,把同样的信息包装成适合不同媒体的产品,就可以节省成本,产生较大的经济效益。 


融媒体记者强调“用户本位”,即记者要根据不同用户的需求分发不同形式、不同版本的内容,并通过不同介质直达报道理念与技能出发的原点—用户。面对同一条信息,融媒体记者通过融媒体平台可以有丰富的表现形式和传播手段:在传播介质上,可以借助报纸、杂志、广播、电视、音像、电影、出版、网络、电信、卫星通信等;在技术平台上,可以基于互联网络和电讯的WAP、GSM、CDMA、GPRS、4G及流媒体技术等。


拥有强大的后台与数据支撑


一些新闻机构按着融媒体的理念进行全盘设计、流程再造,打通介质通路,取得了不错的效果;而更多的则在平台不具备、理念未更新的情形下,虽然配齐了采写装备和介质品类,还是蹒跚难行。 

 

其实,融媒体首先是一种理念,其次是一个平台,最后才是一种装备—在此共识基础上审视融媒体记者,有如下特点:


一是强调“后台支援”。不同的报道形式具有不同的特点和专业要求:文字报道以深度、细节见长,文字的逻辑性与想象空间是其迷人之处;视频报道则声画合一,侧重真实与现场再现;网络报道在快速、及时、海量的多媒体呈现与超文本写作方面彰显优势……即使多面手记者,也很难在上述所有领域都具备一流技能。  


blob.png

如何使每个记者都能最大限度地发挥优势、弥补弱项?“后台支援”很重要。融媒体时代强调“弱采强编”,即建立强大的后台支持系统,加强编辑在整体报道中的核心地位与统领作用。记者负责提供经核实的“初级新闻产品”,由强大的编辑团队负责对初级产品进行“深加工”。


二是强调“平台搭建”。“后台支援”能够顺畅运作的前提在于最初的融媒体平台搭建。在这方面,安徽《新安晚报》的做法值得借鉴。这家区域报纸打造了国内先进的“融媒体新闻移动采集平台”,可将一线记者现场采集的文、图、音视频新闻素材迅速通过通信网络传输到互联网,再聚集到采编共享平台;后方编辑根据时效性和内容,有的作为报纸新闻进行深加工,有的制作成滚动新闻和视频新闻即时发布在网站,有的制作成手机报供用户下载阅读。 


三是强调“大数据”。Web2.0时代,信息源、传播媒介呈现出多样化趋势,传统的媒介形式逐步被边缘化;与此同时,新媒体带来的信息冗余让受众不得不花费大量的时间和金钱成本来获取可信的信息源。 

 

未来,媒体将提供“大数据模式”的新闻内容供受众选择,而其前提是融媒体记者采写的多媒体报道的累积、分类、再销售。传统媒体可借助这一优势,充分利用数据驱动新闻作为信息整合工具,来实现媒体竞争的突围。


具备多媒体整合传播策划能力

 

何谓融媒体记者?其核心能力是什么?澳大利亚迪肯大学新闻学院副教授史蒂芬·奎恩博士提出的“全能记者”最为接近。按照奎恩的定义,融媒体记者可以分为三个层次: 

 

首先,能够用手机对突发事件进行报道;其次,能够在一天内为网站写稿,提供视频和博客新闻,为报纸写稿;最后,能够为报纸写深度报道,为电台、电视台做纪录片。“最理想的状态就是,传媒集团能拥有所有这三个层次的记者。” 


blob.png

 

此前,记者在新闻现场看到什么报道什么,大家不会质疑其真实性与准确性。如今,随着新媒体技术设备的普及应用,公众完全可以参与突发事件的报道,从不同角度提供素材。 

 

融媒体记者如果还像过去那样只报道自己所看到的,而没有充分吸收、利用好用户贡献的内容,受众就会觉得你的报道不够全面、客观,进而质疑媒体的公信力。 

 

因此,在突发事件中,融媒体记者“在场”不仅仅是亲临现场,准确报道所见所闻,而且还要利用好突发事件发生地的用户贡献内容,将其纳入自己的报道中,以此获得充盈的“现场感”。 


blob.png

 

可见,融媒体记者的核心能力应是对新闻事件的多媒体整合传播策划能力,包括“内容策划”和“介质分发”两个层面,而不是指掌握所有媒体的采编技能,却不具备媒体融合传播的理念。


融媒时代的新闻的三个误区


标题脱离于内容

 

标题是对稿件内容综合把握得出的结论,标题的制作,不能侧重一点不计其余,防止顾此失彼。融媒体环境中,所谓的“标题党”往往为吸引眼球、赚取点击率,制作的新闻标题卖弄噱头或夸大其词,与新闻内容关系不大甚至完全无关。应当杜绝此类“恶习”,坚持标题和稿件正文内容一致,既不虚构,也不“添油加醋”。


求新偏离于真实

 

真实性是新闻的生命。有些媒体重视“首发”而往往忽视了新闻的真实性,为了追求所谓的网络“爆点”,一味抢抓快、热、新、奇式的新闻,或断章取义采编传播未经甄别或证实的消息,或故意夸大、过分渲染新闻事件,所传播的负面有害舆论对当事人和社会稳定都造成了不良影响。


随意游离于法规

 

传统新闻写作对新闻从业者的职业行为有明确的法律和道德约束,但网络空间信息传播的法规尚不完善,加之媒体生产主体多元、传播途径多样,监管还有缺失。 

 

融媒体新闻写作要避免随意化、打擦边球的倾向,主动与法律法规对表,肩负起媒体从业者的社会责任,始终以事实为依据、以法律为准绳,像写作传统媒体稿件一样规范写作新媒体稿件,促进新媒体的健康有序发展。 


blob.png

融媒时代的写作的三种模式


注重新闻资源整合 


融媒体环境下,每个人既是新闻的消费者,同时也是新闻的生产者。信息无处不在,造成公众有时面临“信息迷雾”的困境。为保证传播视角的多元以及新闻传播的客观真实,新闻写作应注重对各种社会化媒体新闻资源的整合,用专业的眼光进行甄别筛选,真正将有价值的新闻向受众推介,探索构建一条社会化新闻生产的道路。 

 

在融媒体新闻写作中,起初为抢占先机,报道以简单直接为准。但随着事件的发展,各种新闻要素相继“浮出水面”,在后续报道中要利用网络平台资源优势将相关信息集聚在内。


丰富传播编排形式 


在当前传播媒介极大丰富的条件下,传媒业整合文字、图像、声音、视频等多种不同传播形式,进行全方位、立体式的信息传播格局日益清晰。文字是新闻写作最基础的组成,新闻写作吸纳流行语和网络语言,有效拉近了与读者的距离,满足视觉化阅读的需求。 

 

譬如网民常挂在嘴边的“伤不起”“萌萌哒”等,被广泛用于各类融媒体新闻中。融媒体新闻写作中,在精心撰写文字的同时穿插与新闻事件相关的图片和音视频,制作全景图片、3D视频和虚拟场景技术,可以有效增强视觉效果,使受众对新闻事件的印象更加深刻。


加强新闻动态报道 


为加强新闻报道的即时性和动态性,媒体不断更新信息采集、制作和传播技术,简化新闻生产流程,压缩新闻制作周期。传统媒体写作时代,广播用声音完成具有现场同期声的新闻,电视用现场直播传递画面和声音。 

 

融媒体时代不仅能直播所有传统媒体制作的广播电视节目,还创造了访谈式直播、文字图片直播、网络视频直播等多种形式的直播形态。为保证以最快的速度全面发布新闻,融媒体新闻的写作必须保持动态性,综合运用文字、图片和视频滚动直播发布新闻,方便受众随时随地同步接收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