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子报
电子报

新闻编辑再创作的技能研究

在传统媒体和新媒体高度发达且相互融合的当下,新闻媒体之间的竞争与较量通常体现于编辑再创作能力的比拼,只有通过别具匠心的策划将散乱的、孤立的、一般化的新闻资源创造性地整合成新形态的新闻产品,才能拥有较为坚韧的产品链、价值链,为新闻竞争、市场竞争打造出核心竞争力。
1 什么是新闻编辑的再创作
新闻编辑以新闻素材与新闻稿件为基础,通过组稿、优选、组合等综合性的脑力劳动,获得一个新闻集成,并以多种方式传播给受众。既然编辑工作是从组稿到编排的综合性脑力劳动,同时又是一个精神生产过程,所以编辑过程就是一个创作过程。对新闻编辑而言,记者提供的新闻稿只是生产内容产品的新闻素材,是尚未完成或尚存瑕疵的作品。编辑的“成品”应是一组完整的、高质量的、符合编辑意图和宣传思想的新闻组合。这就要求编辑对稿件进行选择和加工,要按照当前的宣传中心工作,按照新闻的价值进行组合和编排,这就是编辑的“再创作”。
2 新闻编辑再创作在提升媒体竞争力中的作用
首先,记者在一线采访时看到的通常是零散的“点”,加之新闻作品是一种机遇产品和时效压力下的产品,使得常见的新闻作品存在着报道角度雷同、事实要素残缺、逻辑链条断裂、文题不符、题大文小等问题,这给新闻编辑进行再创作留下了空间。担当后期制作任务的编辑如果有职业敏感和专业积累,善于思辨和创新,善于透过细节看大局,则能够从记者_们提供的“点”中发现新闻之间的关联、洞悉新闻背后的新闻、反思现象之外的规律,通过归纳、分拆、组合、链接等手段,对新闻素材进行深度再加工、再创作,借助恰当的表现形式,将记者提供的一般化的新闻稿件升华为有深度和厚度、有新意和个性的新闻报道,形成差异性,有效避开与其他媒体同质化的尴尬。其次,编辑的再创作是创造性劳动,不仅能够修正、弥补新闻作品中可能存在的思想性、技术性差错,确保在政治导向、新闻事实、文法修辞、知识常识等方面无懈可击,同时更在于可使新闻主题更突出、角度更新颖、裁剪更得当、结构更完整、观点更全面、语言更凝练、叙述更生动、标题更抓人,使新闻的可读性或可视性最大化展现,更为受众喜闻乐见,从而增强新闻作品的思想深度和艺术感染力。
3 新闻编辑实施再创作的途径
3.1 对新闻内容进行有效的选择和整合
电视新闻要合理把握搭配度。根据稿件的软硬程度,编辑要进行合理搭配,既不能粗糙、生硬,又不能软得提不起来。可以通过加入丰富的资料性画面或者改变文字稿语气等方面着手,使新闻变得耐看。广播新闻要合理把握对播音文字稿的编辑要求。在语言文字中使用和受众平等的语言,让受众听到自己在日常生活中常见常用的语言,他们在相当短的时间内就能完成解读,很快就能理解、接受。在播音文字稿的编辑修改中。要换掉那些书面化的语言,做到有真意,去粉饰,少做作,勿卖弄追求口语化、大众化、平民化。平面媒体新闻语言文字要求简练,有逻辑性。编辑人员在修改文字稿的过程中,必须有清晰、明确的思路而不是随心所欲。
3.2 编辑要有创新角度
对于同样一条新闻,编辑的观察分析角度不同,对问题的反映程度也不同。编辑要开阔思维,对同一问题从不同角度进行分析,在传统思维模式的基础上进行创新,丰富新闻的内涵。需要注意的是,编辑在多角度的分析问题时,一定不能脱离问题的真实性,要在保证事件真实的基础上发挥主观能动性,促进新闻类节目的创新。新闻的目的不仅在于真实地反映社会现象,更在于通过社会现象帮助广大人民群众树立正确的观念。对新闻编排的形式进行创新,能够引起大众对新闻的兴趣,提高大众对新闻的接受力。有利于突显新闻的主体内容,并能让大众节省时间和精力。
3.3 准确把握再创作的“度”
新闻编辑的“再创作”是必须要坚实以事实、真相为基础的,不能过于想象。要坚持客观态度,切忌乱说乱写。编辑的思想控制编辑技巧,服务于新闻内容。要重视新闻内容的真实性,要有一定的使命感,才不会一味的追寻技巧的华丽。忠实原作,保持理性,简明通俗,注重提高审美品位,这也是编辑再创作应遵循的指导思想。
总之,编辑的劳动应该是一种创造性的劳动,编辑不仅会编,还要善用加法和减法,提高新闻质量,进而提高新闻的影响力,新闻的编辑工作要真实地反映社会现象和人民生活,要提高新闻编辑的创新意识,增强新闻编辑能力,这样才能在竞争中长久地生存和发展。

 

原文来自:http://www.133229.com/jsj/xxaq/124690.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