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子报
电子报

一个老编辑的选题策划感悟

做出版,尤其是做编辑,首要的是一个做选题的功夫。而做选题的功夫又在选题之外。


笔者自1990年24岁从东北师大历史系硕士毕业,跻身出版行业,一晃25年过去,游走于河南、上海、安徽三地出版界,先后经历过河南人民出版社、上海大学出版社、安徽人民出版社、时代新媒体出版社4家单位,策划编辑过两百多种新书,编余撰写过长长短短近百篇文字、十余册小书。回顾这些年来关于图书选题的理念思考与策划实战,归纳起来大致有以下四点心得


“选题灵感需要长期的积累”


选题作为一种新的文化创意,她的迸发虽然往往是一瞬之间完成的,但它的孕育确是一个长久的过程。这期间,需要广泛的多元阅读与交友交谈、对于市场的亲密接触、对于社会趋势的深层感悟、现实热点的敏感体察,以及具有一定想象空间的创意技巧和对于出版理论前沿的了解把握。


自己离开校门踏入出版界之后,做的最多的三项功课,一是多跑多看,跑书市、逛书店、搜集书目、泡图书馆,知道哪些图书在流行,研究生毕业的第二年曾第一个要求到发行科干了一年;二是琢磨出版理论,尤其是选题策划理论以及市场综述性的文章,掌握出版前沿动态,单位订阅的报纸我几乎是都找来看的,生怕错过任何一条有价值的信息;三是广交朋友,五湖四海,各行各业,把每一个接触的人都作为潜在的选题对象,努力以一种“新闻敏感”——用到出版上就是“选题敏感”。其次,就是阅读大量的哲学著作,和国外一下关于想象力、创意力、思维技巧之类的智力开发类图书,掌握一定的思维方法。


“选题策划贵在首次开发”


这是编辑起步的感悟,也是25年来在出版实操中一直坚持的,即用创新思维,做别人没做过的选题,或用新的角度和方法做已有人做过的选题。这一理念后来逐步演变为核心的一句话:“创意有品位的畅销书”。创意、品位、畅销是三个核心词。对于这三个核心词,我的理解和体会是,做选题创意要时刻注意学界、书界和作者的最新动向,寻找选题空白点;做品位就是要注意新选题的文化品位和社会价值,不做那些平庸的过时很快的流行书,以保证成书的品位、再版和获奖;做畅销就是要做市场上能够流行的书,在文化品位与市场流行之间寻找一个平衡点。有鉴于此,25年来自己策划的200多种文史文化类图书,大多是能够重印再版的。仅是自己在上海五年策划的上百种图书,约有35%的比例获得省市级以上各种奖励。慢慢的,自己形成了“创意出版”四个字的核心编辑理念,立足自己熟悉的领域,走创意出版的路线,将某一类图书做出规模做出深度做出味道。做出品牌那是顺带的事。选题是做书的第一创意。内容、版式、营销乃至一句广告词等,都需要创意。


注重内容上的创新。回顾自己的编辑生涯,在内容创新方面的选题有1992年约稿中国社会科学院彭卫撰写的国内第一部“心态史学”著作《历史的心镜:心态史学》、1993年约稿河南大学程民生撰写的《中国祠神文化》、2013年约稿刘海峰博士撰写的《百年清史纂修史》和三年前约请老作者、东北师大马如森教授撰写的《中国篆书》(4卷本)等。像《中国篆书》选题,无疑是国内的空白点,《中国篆书》取材于青铜器铭文,以铭文为基准,展开相关问题的研究,首次提出铜器铭文篆书书写四分法,首次将中国古文字中的甲骨金文契刻字和铸范字篆书字体命之为“正宗文字”的概念,该书再次入选国家出版基金项目是情理之中的事。2015年最新策划的“中国民族古文字导论多媒体系列”(22种),内容上本身就是对22种少数民族古文字的系统梳理与传承。


注重形式上的创新。如2009年策划的《中国历史上的科学发明》(插图本),这本是大科学家钱伟长撰写的一本科普读物,1956年曾由中国青年出版社出版过,偶然一次看到后便拿过来给该书配图,根据书中内容新配了200幅插图,并且双色印刷,大大增加了图书的直观性,使一本四五十年前出版的小册子重新走向现代图书市场,该书出版后发行到上万册,被评为中华优秀出版物奖提名奖和文津图书奖提名奖,还被推荐为全国100种向青少年推荐的科普读物。另一个形式上创新的例子是2011年策划的《甲骨文书法大字典》。一部本是学术性的《殷墟甲骨学引论》的学术专著,书后附有1200多字的可识别的甲骨文字,我便提出让作者根据这些文字用甲骨文书法一字一页地重新撰写,做成双色的甲骨文书法字典1200多页出版发行,该书出版后不仅获得了当年的中国发行业协会全国畅销书奖,还入选了2012年的国家出版基金资助项目。


注重营销方式的创新。例如自己1993年策划的全国十大畅销书《容斋随笔》(白话本),《容斋随笔》作为南宋笔记,已存在800多年,但因为该书是毛泽东生前要读的最后一本书,所以在宣传推广上,时时紧扣该书是“毛泽东终生珍爱的书”这一宣传主题,在封面上打出“毛泽东终生珍爱的书”一句广告语,后来这句广告语干脆改为“毛泽东生前要读的最后一部书”,并作为图书的副书名。在自己投稿30多家媒体进行宣传时,也主打这一理念定位。1993年《容斋随笔》(白话本)第一版因为赶上毛泽东逝世100周年,加之又采用了白话本这种适于大众阅读的形式,所以该书畅销一时,成为当年全国十大畅销书之一,发行近百万册。后来,110周年、120周年,该书一再重印再版。台湾在1994年也引进了繁体字版。


 


我做编辑起步的感悟,也是25年来在出版实操中一直坚持的,即用创新思维,做别人没做过的选题,或用新的角度和方法做已有人做过的选题。


“选题注重文化含量”


重大项目或重点选题往往要有厚重的文化含量,要与国家和世界大的形势紧密结合,那些既具有文化含量又具有广阔市场价值的选题,无疑是“金子选题”,即行业中所说的双效俱佳的选题。


选题就是做文化的导向,你选择什么题目,实际就是你选择什么文化。文化的使命是通过提高人类良知、人们的精神世界、知识世界和智慧世界的高度和精度,即运用知识的能力,掌握改造世界的智力的、技术的、情感的、文化的、精神的手段。具体到中华文化,就是要大力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不仅弘扬汉民族的,还有其他兄弟民族的。结合自己的历史专业和民族史学习的经验,自己策划相关选题。


什么样的选题具有文化价值?泛而言之,任何有创新性的社会需要的思想成果都具有文化价值,但往往那些关乎人类生存命运、历史文明遗产、历史发展规律、时代发展战略、重大难题对策、填补学术空开、进行学术创新、系统整理文献的选题,社会文化价值更大,这些也往往是近年国家出版基金重点资助的领域。


最近两三年,自己策划的选题可以例举国家出版基金资助项目《殷墟文化大典》和“中国民族古文字导论多媒体系列”两种。《殷墟文化大典》作为三年前提出的一个选题,立足点是殷墟虽然只是中国目前48种世界遗产中的一个,但殷墟的重要性是它以出土的甲骨文实物证明了中国3000年的文明史,文化价值非同一般。


“用新媒体手段将最优质的文化内容数字化”。 最后谈一谈关于数字出版选题的思考。2015年是自己到时代新媒体出版社担任总编辑的第一年。这一年也是在选题思想上传统出版与数字出版融合的一年,我的基本观念是立足一种种具有文化传承价值的领域、方向、课题、选题群,新旧形式一起上,既纸质版图书,又做新媒体产品,在新媒体产品中,既做电子书,又做数据库和网络平台。如“中国民族古文字”领域,在已有的“中国民族古文字导论多媒体系列”的基础上,纸质版、电子版、录像版、英文版、中国民族古文字数据库、中国民族古文字网等全方位开发,将这一方向做足做大。


关于数字出版


关于数字出版,我有几点建议(以数据库和大型数字丛书为例):一是数字出版的项目内容必须具有较大的文化积累价值,二是数字出版的项目内容要全,将本类内容的文图画、影视频收全做齐,做到唯一性和排他性,三是数字出版的项目要具有开放性,可以随时增加新的内容。


总之,在新的互联网信息数据时代,传统意义上的出版选题不再仅仅是一个个独立的题目,还可以是一个个数字化应用项目、一种数字化服务、一套数据库产品、一种数字化游戏娱乐产品、一种声光电合一的演出活动,总之,数字出版背景下,选题的概念扩大了,范围拓宽了,原来平面化的纯文字图片转向立体化。数据化的声光电影音频,人类认识世界和分享世界的深广度拓展了,人类的文化生产生活生机进入一个更高级的阶段。选题,不仅是一种文化选择、市场选择,还将是一种技术选择、呈现方式的格式样式选择。万变不离其中,“选题”的选择仍是做出版做文化的重中之重。多年过去,中外出版业更迭变换,但选题对于出版的意义却之重没有改变,改变的只是选题的不同内容和呈现方式。


时代在变化,社会在前进,人员在流动,需求在更新。好的选题永远是做不完的,关键在于用一只创意性的双眼,第一个发现,果断决策,强力出击,及时实施,通过一个个有创意有品位的选题,做出畅销的市场产品来。最通俗的一句行话讲就是“想选题”,是编辑做出版、出版人做文化一辈子的的硬功夫和软实力。

 

原文来自:http://mp.weixin.qq.com/s?__biz=MzA5MTI4MzA3MQ==&mid=2664600829&idx=2&sn=66761a05342c6fd6c51e5295c9abcb4d&chksm=8b58ffedbc2f76fb1248a9347c0008c543b06804d65b00a77ca30034e7d15c80afe46ca3885c&mpshare=1&scene=23&srcid=0220LnGOpHQiZafEqb8SB8lT#r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