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子报
电子报

如何提升校报编辑的新闻素养?

       随着我国高等教育改革的不断深入,高校校报也有了长足的发展,在读者中的影响也越来越大。我们看到,作为一张具有国内统一刊号的新闻纸,高校校报正在发挥着不可替代的作用。但由于历史原因,许多高校校报的编辑都集采、编、校、发(发行)于一身,这在某种程度上限制了高校校报的发展。应该说,高校校报的编辑大多是经过学校挑选的政治意识强、有一定文字水平和工作能力的老师,但由于缺乏新闻出版方面的知识,一些编辑在长期封闭的工作环境中形成了自己的思维定势,不愿意接受新东西,不按新闻规律办事,有的编辑甚至还停留在学校资料留存、领导日常工作大事记的水平上,无论从思想观念上、理论认知上还是实践水平上,离办好一张现代化的高校校报都还存在一定的差距。要提高高校校报的整体水平,一方面要增加新鲜血液,引进专业人才,招聘新闻出版专业的毕业生,另一方面,就是要从我国高校实际出发,从提高现有编辑的基本素养做起。

中国论文网 http://www.xzbu.com/7/view-2988094.htm

  一、要明确报纸定位。高校校报不同于一般的社会报纸,它具有自己独特的资源优势和文化背景,高校校报要集中关注科技成果、科研动态、人才培养、教育改革、学校发展等方面,紧密结合校园内外共同关注的热点,打造读者所喜闻乐见的精品栏目,宣传自己的闪光点。在立足学校、突出校园特色的同时,高校校报的编辑应把触角伸向象牙塔之外,校长的治校之策、大师的治学之方、学者的心路历程、学子的求学之路,专家对国家大事的态度,校园里的社情民意,国外教育发展及教改趋势,兄弟院校教改信息,毕业生就业信息,大学生思想、生活动态,学校的专业设置,学校未来发展趋势,等等,都要及时了解,及时刊登。校报的读者群中,大部分是年轻的大学生,从教育学的角度看,校报编辑要发挥纸质媒体的优势,有意识地通过细致分析、缜密论述以及优美的文笔吸引读者,启发他们的想像力,引发他们的共鸣。要积极主动配合学校中心工作、教学科研重点,师生关注热点,多做贴近实际、贴近生活、贴近师生员工的选题,要在热点报道、深度报道、跟踪报道及连续报道上下工夫,虽然校报有周期长、时效性差的劣势,但也有便于深度报道的优势,这正符合品位高的校报读者的需求。

  二、要增强竞争意识。长期以来,高校校报自产自销,皇帝女儿不愁嫁,编辑干好干坏一个样,这种温吞水的境况,束缚了校报自身的发展。而随着社会的发展,时代的进步,校园各种媒体竞相发展,特别是网络媒体,已经成为大学师生获取信息的重要渠道,一些校报,虽然人手一份发到师生员工手上,但却少有人去翻看,失去了一张新闻纸应有的作用,这不仅是编辑的悲哀,也是对资源的浪费。要使高校校报受到读者喜爱,真正起到校园主流媒体的作用,编辑首先要做的就是增强竞争意识,要多关注各类信息,以丰富多彩的科教信息为主,还要了解一些与大学生有关的生活、娱乐、商业信息,同时还应广泛收集社会上有影响力的文章。可以让更多的专家、教授、大学生成为撰稿人,营造有利于大学生的价值观形成和高校精神的校园新闻文化环境。增强竞争意识,既要加强和兄弟院校的交流与合作,又要增强与国际高校校报接轨的意识。目前各高校校报交流不多,即便有一些研讨,也仅局限在国内,对国外校报一无所知,限制了高校校报编辑的视野,在新闻传播呈全球化趋势的今天,在当今教育国际化的背景下,很难使高校校报进一步发展。

  三、要有超前意识。高校校报编辑要有超前思维和活跃的思路,高校校报要向社会报刊学习,但并不是全部拿来,而是要取得真经,办出自己的特色。一些高校校报长期以来脱离自己读者文化层次高的实际,简单强调宣传灌输和正确引导,忽视了自己所面对的是高智商群体,他们凡事都要追根溯源,并注重个性的张扬和思维逻辑的严谨,对于人云亦云、似是而非、追求媚俗的媒体报道历来反感。因此,除了加强大学生思想政治工作外,我们是否可以认为,了解科教信息、探索未知世界,崇尚献身精神、创造知识财富等,也是校报舆论引导的主题?从实践看,这些其实也是师生关注的热点。高校校报编辑必须以超前的思维和活跃的思路,拓展内容,革新形式,机智有效地引导校园的兴奋点,为广大师生学习、创造和发展科技知识鼓与呼,以深刻的理性、丰富的文采赋予报道强有力的宣传效果,开辟出清新的学府风气。

  四、要有新闻敏感。高校校报基本上没有专职记者,编辑本身也是记者。许多报道编辑都要亲自写,或者要参与策划,校报的主要力量是学生记者,在新闻报道方面没有经验,常常不知道要采写什么,有时新闻就在手边,却视而不见,有时花了大量的篇幅写出来的报道却没有新闻性可言,有时又会将新闻淹没在堆砌的词藻里。因此校报主要新闻的采写都要靠编辑指导学生记者去做,编辑如果没有较好的新闻敏感,很难将校报办成一张新闻纸。在社会上的其他报纸,记者们大多有较强新闻敏感,有时一篇好的报道,编辑可以不动一个字,但学生或是一些部门老师的稿件却基本不能作为新闻稿使用,这就大大增加了编辑工作的难度,也是校报水平上不去的原因之一。面对现实,校报编辑应努力增强自己的新闻敏感,优化宣传题材,体现现代教育、智育、美育的新风尚,传播现代科技、教育发展的最新信息,做改革探索新闻报道的尖兵。同时,较强的新闻敏感对于做好新闻策划相当重要。新闻策划是一个系统工程,它不仅包括一篇报道的微观策划,而且还包括媒体的发展规划、编辑方针、组版思想、专版专栏的设计等宏观策划,新闻策划既可以是即时性的,也可以是阶段性或长期性的。什么样的新闻需要策划?这是一个很专业的问题。策划出来的新闻是否能产生轰动效应,也体现出编辑是否具有较强的新闻敏感。

  五、要强化人文关怀。这是办一份受读者欢迎的高校校报的基础。高校校报的读者是专家学者,是新时代的大学生,报纸的人文气质、文化品味应是高校校报编辑追求的一个目标。编辑要做读者的良师益友,增加读者的信任感、亲和力,切忌居高临下,摆出一副教训人的面孔,否则有可能遭遇读者拿起报纸弃如敝屣的尴尬。另一方面要发挥文化引导和服务功能,加强人文关怀,使校报成为大学生的精神家园。高校校报编辑还要千方百计满足读者需求,破除长期局限本校的狭隘视野,高度关注世界的前沿科技与现代化教育,从众多的科教新闻中选择师生关注的热点,同时要加强社会与学校紧密相连的信息交流。在此基础上,要提高报道内容的品位,杜绝社会上一些小报浅薄庸俗的报道模式,要富有高雅的人文气质。要注重弘扬正气,积极向上,鞭挞丑恶,以理服人,注重科技文化教育宣传的先进性和创造性,体现师生读书、品书、教书、写书的高品位,展示其优秀的文化精神追求。

  六、要有摄影方面的知识。之所以将摄影作为校报编辑必备的素养之一,是因为校报的摄影历来是弱项,一般没有专职的摄影记者,靠编辑自己摄影,或是学生记者摄影。有的学校宣传干事会提供稿件,但都是应景之作,领导开会的照片多,真正的新闻摄影作品很少,或几乎没有。学生记者对摄影很感兴趣,但是他们得不到指导,采访的机会又少,所以也只能拍点风景照什么的。校报编辑在这方面要加强学习,自己要学会摄影,现在数码相机用起来方便,因为编辑自己拥有一定的新闻敏感,所以如果掌握了一定的技巧,就可以有用武之地,同时最重要的一点,是可以指导学生记者拍一些新闻图片,以丰富校报的版面,当然,这有点难度,但是作为校报编辑,还是要懂一点,起码要知道如何选择图片,如何利用图片美化版面,增强视觉冲击力,吸引读者的眼球。

  七、要有版面设计的功力。有人说,一个好编辑,相当于一个艺术家;一个好版面,相当于一幅艺术作品。随着计算机技术的发展,纸质媒体的版面越来越丰富,许多报纸都有专门的版式设计人员,校报的现有条件不可能配备版式设计人员,这就需要编辑人员在这方面多下些工夫,力求政治和技术的高度统一,内容和形式的完美结合。一般来说,编辑既要通过版面把稿件固定下来,有序起来,构筑成一张体现编辑部方针的报纸,又要使版面美观大方,生动引人,方便阅读。漂亮的版面,读者会一见倾心,因此好的报纸始终追求第一时间的吸引力。如果一张报纸的版面编排得非常难看,即便有精彩的内容,也是要大打折扣的。许多高校校报在这方面欠缺很多,有的校报不要说美观大方了,就是简洁、便于阅读这些基本的要求也没有做到。校报的读者群是思想活跃、文化素养高、有审美情趣的知识分子,而且对报纸的版面会用他们特有的眼光去审视和评判,求美、求雅、求现代、求品位。因此校报编辑必须掌握版式设计的一些原则和技巧,标题、图片、文章内容以及色彩的选择都要相得益彰,努力打造出简洁明快、疏朗大气、新颖美观、有一定视觉冲击力、符合读者阅读习惯的版面来。

  八、要有广博的知识。这里所说的广博,不仅仅是博古通今,也不仅仅是上知天文,下晓地理,新闻工作者是杂家,这是大家都明了的。高校新闻报道的题材非常广泛,高校师生知识层次虽然高,但专业知识千差万别,那么,校报编辑就有责任帮助读者理解新闻中所涉及的知识点,如何使用背景资料解释事物发展的来龙去脉,避免新闻报道的平淡、肤浅、简单、孤立,应该是高校校报编辑是否具备广博知识的试金石。许多稿件,特别是学生记者的稿件,初出茅庐,有一些稚气,有的甚至文不通、字不顺,但只要它里面有有价值的新闻,或是有闪光的思想,编辑就应该仔细地审阅,真诚地扶植,让作者敝帚自珍,哪怕前进了一小步,都会对作者今后的工作学习有所启迪。至于语言、遣词、逻辑、修辞等细节方面,需要编辑运用过硬的汉语言文字功底,来加以修缮。编辑要尽可能把稿件修缮得完美,这是编辑的责任,也是编辑甘为他人作嫁衣的一种大度。

  一言以蔽之,高校校报编辑要适应高等教育的发展,就必须努力提高自身的素养,增强自身的人文底蕴,开阔思路,拓展内容,革新形式,大胆而敏慧地将各种传统文化、各式思潮、各样人文社科知识的灵魂相互碰撞和相互融合,在自己所编辑的报纸上营造一种文明、现代、高品位的文化氛围和精神氛围,引导校园的热点、难点,为广大师生学习、创造和发展科技知识鼓与呼。

 

原文来自:http://www.xzbu.com/7/view-2988094.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