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子报
电子报

校报编辑应具备的素质与能力

      校报的根本任务就是服务于教师、学生,宣传党的路线、方针、政策,宣传学校的改革发展,弘扬正气,宣传广大师生中的优秀典型,报道师生的科研活动,反映他们的要求和呼声。编辑各方面的工作都是为实现这个任务服务的。编辑质量水平直接关系到报纸的质量和宣传效果,编辑工作作为报刊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在校报的文化传承和建设方面负有重要责任。报纸编辑工作的性质和任务决定了报纸编辑人员只有在政治、思想、业务等方面都具有较高的素质,才能胜任自己的工作,能使报纸的质量有可靠的保证。一名合格的校报编辑,应具有以下基本素质和能力。

  一、应具备较高的政治素质和责任心

  高校校报作为高校党委机关报,反映和推进高校的改革和发展,肩负着文化传播交流、文化积累发展的重任,对学生的健康成长起着潜移默化的教育作用,是高校思想政治工作的重要阵地,也是向广大师生宣传先进文化的重要载体。校报特殊的教育功能,决定了其编辑队伍必须是一支政治强、业务精、作风正、富有创新精神的队伍,编辑人员必须具备较高的政治素质和责任心,坚持以“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采编工作指导思想,切准时代脉搏,把握政治方向,以对党、对人民高度负责的精神、强烈的社会使命感、饱满的工作热情、认真的工作态度和高度的职业责任心,自觉坚持正确舆论导向,唱响主旋律,打好主动仗,用先进的思想引导受众(读者),服务群众、凝聚人心、促进和谐。

  编辑人员只有不断增强政治敏感性,时刻保持清醒头脑,了解世情、国情、党情新发展,新变化,对党的理论、路线、方针、政策和国家的法律法规融会贯通,用马克思主义新闻观和科学发展观指导自己观察、分析社会现象,才能担负起重任。

  编辑工作是一件很枯燥的工作,每天面对一大堆稿件,一篇篇稿子的审核、编排、校对,如果没有强烈的事业心和高度责任感很难耐得住孤独与寂寞,也就谈不上出好作品、好报刊了。因此,校报的编辑必须本着对稿件审核工作的责任心,对编辑部、对作者、对读者的责任心去工作,竭尽所能搞好编辑工作。

  二、应具有丰厚的知识储备

  在世界政治多极化、文化多元化、经济全球化、科技信息化的今天,人们的生活方式、思想观念、精神状态、行为方式都在发生巨大的变化,新事物层出不穷,“地球村”日新月异。作为担负新闻宣传、知识传播,面对高校中具有较高文化素质及专业水平的高学历受众群体的校报编辑人员,对时代的敏感程度要求更高,对现代文化和思想前沿的知识关注要求更多,对综合知识的把握要求更广。如果没有足够量和足够新的知识储备,显然难当此重任。

  面对品味要求越来越高的受众,编辑人员必须具有更丰富的知识积累和更高的文化修养,这是做好编辑工作的立身之本。为此,编辑人员更应该具备强烈的求知欲,不断接收新信息,新事物,增加知识储备,优化知识结构,给自己不断“充电”。

  要增强知识储备,首先要扩大知识面,重视政治理论学习,提高自己的理论水平和政策判断水平;其次是向实践学习,在实践中提高自己的文化素养和业务技能,在学习和实践中不断完善自己;再次,要加强学习现代技术知识,特别是跨学科、跨领域、跨行业的知识,才能开阔视野,拓宽思路,拓展采编业务空间,提高采编工作效率和质量。

  三、应具备较深厚的专业理论知识和对作品加工完善的能力

  作为编辑应该在其所负责的领域具备较深厚的理论知识。对所负责领域的最新发展和动态有较好的了解和掌握,并对其他相关领域有较多的涉猎。也就是说,作为编辑,应具备广博的知识。以古诗词为例,作为一名编辑,起码应该在古体诗词相关知识与理论方面有比较深的研究和掌握,并通过各种传媒和信息了解古诗词研究的最新发展。一个作品摆在面前,先不管质量如何,编辑首先应做到心中有数,判断出这个作品属于什么体裁形式,该体裁有什么具体要求,作品是否符合这些要求。然后再认真仔细地去阅读体会作者的写作意境,分析和评判作品质量的优劣,斟酌推敲作品的遣词造句、章法布局、典故运用等是否合适、恰当,是否存在其他问题。如果连这些都做不到,那就不能承担古诗词编辑工作。校报面对全校众多的专业领域师生,需要编辑人员去了解、去掌握,才能服务好全校师生。

  对作品直接进行加工完善或通过指导间接完成作品的加工与完善,即通过加工,使作品更加完美,达到发表和出版的要求,提高校报的质量,是编辑工作的基本任务之一。作者写作过程中或因为粗心、疏漏、失误出现一些错误,或受思想、知识的局限性而导致不足甚至错误,都是难免的,这就需要编辑利用自己过硬的专业知识和细心发现并指导作者修正这些错误。文字编辑加工完善是一件很艰难的事,在某种意义上,加工比写作还要艰难。古人云:“改章难于造篇,易字艰于代句。”难在何处?难在“字易而意留”,即,既不能改变作者原意,也不能改变作者风格,还必须能够使作品的内容和形式达到更高水平的和谐与完美。可见,没有较强的语言文字功底、丰富的文字处理技巧,是做不好文字加工这项工作的。因此,作为编辑,应具备相当的语言文字表达能力,能正确地驾驭文字,能正确地使用标点符号等基本语言要素,掌握作者的意图,体会作者取词的用心,准确理解作者表达的内容,了解作者的风格,发现和识别作品的不足、缺陷与错误,从而更好地指导作者加以修正和改进,提升文章和校报的质量。

  四、应具备相应的计算机和网络技能

  在新的历史时期,大多数新闻媒体已“告别铅与火,丢掉纸与笔”,实行了办公自动化、网络化和现代化。随着网络技术的发展,电子邮件(E-mail)已成为人们重要的交流工具,更成为不少记者编辑进行职业采编的主要传递工具。现在,许多新闻媒体都在相应的版面和栏目上标出了E-mail地址,以便通讯员或被采访者传稿或提供背景资料。通过电脑网络,投稿者可以把自己在现场采访的新闻文字信息和照片以最快的速度传送到媒体编辑部,使新闻图文并茂,有声有色。计算机和网络具有实时采集信息和处理信息的超强能力,可以明显提高编辑的工作效率,熟练运用它们已成为编辑做好工作的一项基本功。

  报纸在组稿到编排,再到出版的过程中,无论是利用网络及时了解信息策划选题,还是利用终端对书稿进行审读加工,或是在计算机上进行多媒体的组合排版,都离不开对计算机文字功能的掌握和运用。没有它们,编辑就会束手足策。这就要求编辑工作者不仅要具有关于电脑、网络、多媒体的硬软件的基本知识,而且要有熟练地运用文字处理、表格处理、图形及图片处理的能力,尽可能多地掌握电子计算机技术和网络技术。具备这些技能,会使校报编辑工作做得更有水平和更有质量。

  五、校报编辑应具备的创新素质

  新时代的编辑需要各方面的素质。不仅需要懂政治、讲政治的政治素质,爱岗敬业、无私奉献的思想性素质,扎实的专业训练、开阔的知识视野、深厚的文字功底、良好的思维方式组成的文化素质,出版理论修养和编辑实务经验构成的职业素质等,而且更需要具有创新素质,它是编辑和出版社的核心竞争力。

  在现代社会中,创新意识已成为一种不可或缺的意识。创新是一个民族进步的灵魂,也是高校校报发展的动力。由于信息时代的到来和高等学校师生数量的不断增加,高校校报应当围绕学校大局,在服务师生教学、科研与生活中积极进行创新。编辑是新知识领域的开拓者和新成果的催生者,编辑的创新素质和创新能力直接关系到报刊的发展和前途命运。因此,编辑必须具有洞悉信息的敏感性、求新求异的思维、认知鉴赏的眼光和优化提升作品的能力,还要与时俱进,具有独到的创造性,能够不断地运用新角度、新语言,更新形式、改进内容,这样才能使报刊富有新意和生命力。

  例如,在编辑出版过程中,两个最关键的环节就是稿件的选取和版面的设计,要想对报纸进行创新,就应当抓住这两个环节,应对各种挑战,提高校报质量,充分发挥其在高校中导向的作用。让读者在看报纸过程中强烈地感受到编辑的创新意识,继而引起思想、心灵上的共鸣。

  综上所述,编辑人员素质的高低直接决定了编辑作品质量的高低。在信息社会和知识经济时代这一新的历史条件下,校报编辑只有不断地提高自身的基本素质和各种技能,才能办好校报,多出精品,更好地服务于教学,充分发挥其宣传导向作用,为广大师生服务。

 

原文来自:http://www.xzbu.com/7/view-3007697.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