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子报
电子报

如何做一名合格校对

        鲁迅曾经说过:“校对和创作的责任是一样重大的。”他为我们阐明了校对存在的价值,在于正确、完善地传播作者的劳动,并在作者劳动的基础上进行再创造。它可以完善出版物的不足和消灭出版物在转移过程中出现的差错,也就是弥补作者疏漏和消灭排版差错,从而能尽量达到准确无误、完整无缺的效果,校对是编辑过程的延伸和补充。这也充分说明了校对在出版物生产过程中处于不可或缺的地位。

    既然校对这么重要,那么如何做好校对工作呢?毛泽东在1948年4月2日对晋绥日报编辑人员的谈话中说:“报上有了错字,就把全报社的人员集合起来,不讲别的,专讲这件事,讲清楚错误的情况,发生的原因,消灭错误的办法,要大家认真注意,这样讲上三次五次,一定能使错误得到纠正。”这段话为我们明确了工作方法。只要发挥人的主观能动性,报纸差错的难题终究会迎刃而解。

    我认为主观能动性又包括:思想的重视、科学的方法、健全的机制。

    一、思想的重视

    1.爱心。爱心又是重中之重。要培养校对人员爱岗敬业的爱心。一个人只有发自内心的喜爱校对,那么他才会从知识上、思想上高度重视,想尽一切办法做好校对工作,为了自己的喜爱而主动发挥能动性。

    2.责任心。一个差错,就是工作上遗留一个污点,就是一个耻辱。它影响到党和政府的形象,影响到宣传效果,影响到出版物的声誉,抱着对工作、对作者、对读者高度负责的态度,必须从头到尾地对每段话、每个字、每个标点符号都要严谨负责、一丝不苟。

    二、科学的方法

    1.疑心。带着怀疑的态度,静下心来,用脑去想,用心去琢磨,用眼去看。比如在一篇稿件中说,宋明灭亡于1127年,当时我就怀疑是不是要写北宋,带着怀疑仔细看完全文,证实了我的怀疑是对的。

    2.细心。在一篇稿件中,有时会出现人名地名不统一这类低级错误,如果我们细心地看就会发现错误。

    3.用心。平时练就扎实的基本功,坚持多读书,勤钻研,肯思考,善研究,常积累。不断地丰富自己,提高自己,当工作中遇到了原稿写错或含糊不清的地方时,才能作出正确的判断。

    4.虚心。遇到不懂、不知或有疑问的问题一定要查清楚、弄明白,绝不能不懂装懂。

    5.留心。生活处处是学问,留心观察看到的、听到的新鲜事,新奇的字、专业术语网络术语时,把它记在脑子里,在日后的工作中遇到时便会得心应手。

    三、健全的机制

    1.建立人事激励竞争机制。业在人创,事在人为。人是生产力中最重要的因素。提高报纸质量,关键在于人的积极性。好的机制催人奋进,不用扬鞭自奋蹄。通过深化人事制度改革,从根本上改变良莠不分、奖罚不明状况。在校对内部形成催人奋进,充满生机与活力的良好氛围。让校对人员感到有奔头、有前途,从而推动校对工作,提高报纸的质量。

    2.建立评报机制。评报是手段,改进是目的。可聘请退休老报人、老校对担任评报。通过对编校质量的评议、差错的曝光,促使校对有效地改进自己工作。

    3.建立质量目标管理机制。根据校对的工作量和质量要求,作出合理的差错率限额规定,并与奖金、与评先进、评职称挂钩。具体实施上就是从原稿抓起,责任到人,明确职责,从严把关,有奖有罚。

    4.建立业务教育机制。我们所处在一个知识爆炸年代。编辑、校对除了具有学科专业知识外,还需要掌握大量的社会科学和自然科学知识。因此,必须加强校对人员的继续教育。通过各种培训班,提高各级校人对员的业务素质,增强业务能力,不断更新知识。

    5.建立审读校对机制。电脑的使用,带来了网上资源共享的信息时,校对人员也面临新的挑战,专职校对职能最终将编辑化。校对工作的重点必然向“审校”过渡,实行“审校合一,各有侧重”机制。也就是校对的重点转向对原稿政治政策、内容形式、逻辑文字、语法修辞的把关,作为报纸质量的总检查、总把关。

    正确的思想认识,科学的校对方法外加有效的机制管理,校对工作一定会更上一层楼。

原文来自:http://news.163.com/16/0823/09/BV55S4QK00014Q4P.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