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子报
电子报

信息多元化环境下高校校报的发展路径

从1895年创刊的天津北洋大学《北洋大学校刊》算起,到今年我国高等学校校报已走过111年的发展历程。目前全国高校校报总数已超过1000余家,约占全国报纸总数的三分之一。

  高校校报现状把脉

  较之其他校园媒体,高校校报可以真实准确快捷地实现上情下达、下情上达,实现校报进班级、进宿舍、进家庭,是一种有效的传播媒介,也是高校师生十分关注的一份报纸。但从目前看,高校校报还存在不少困难和问题,难以适应快速发展的高等教育的要求:
  1、“老面孔”办报,版式固定化,内容程式化,“千报一面”问题亟需解决
  就山东省高校来看,4开4版小报的版式相对固定,一版为要闻版,主要刊发近期学校党政领导的重大活动、会议报道;二版为综合新闻版,除延续一版要闻,多刊发学术报告、校内动态消息,登载学校在教学、科研方面的新成果、新信息或教职工的论文;三版为校园生活版(有的称为综合信息版),主要集中刊发有关学生活动的动态消息、小言论(短评论),也有的辟有学子访谈、记者调查等小栏目;四版为文艺副刊,集中刊发学生原创的散文(为主)、诗歌、小说、读书札记等文学作品。因受版面数量限制,高校校报普遍存在信息含量少、版式固定化、内容程式化、报道范围窄、趣味性差等问题。
  2、出报周期长,新闻成旧闻,时效性不强,师生关注程度降低
   “报纸”作为“新闻纸”,应该具备受众面广、信息量大、时效性强、社会影响力大等特点。然而,当前高校校报普遍还不“新”。据资料统计,目前1000余家高校校报中,周刊占5.1%,旬报占12.6%,半月报接近50%,双旬报和月报占31%,季报和不定期出版的占2%。就我省高校校报情况来看,目前已加入山东省高校校报研究会的19家驻济高校的校报出版周期的情况分别为:出版周报的6家,出版旬报的13家。
  高校校报普遍存在出报周期过长的现实问题。出报周期长必然导致时效性不强,很多新闻早在见报之前已经成了“旧闻”,新闻价值大大削弱。另一个局限性就是版面,驻济高校的19家校报中4开4版的小报占了18家,只有《山东大学报》一家是对开大报。而社会报纸不仅多为大报,很多都已达十几甚至几十个版面。在网络以海量信息提供给人们的信息时代,校报的信息量严重不足,这对于以“新”来体现新闻价值的媒体——报纸来说是致命伤。必然导致高校校报吸引力降低、可读性不强,难以吸引更多师生的注意力和关注度。
  3、多数校报办报条件差,记者编辑队伍建设不完善,难以跟上校报改革发展趋势
  虽然有一部分高校校报已成立编辑部或报社,有的还建立了新闻中心。但通观我国高校校报发展现状,绝大多数校报办报条件差,记者编辑队伍整体水平不高,构成制约高校校报发展的“瓶颈”。高校现有的校报编辑部,往往一个编辑要负责从策划、选题、采写、组稿、编稿、组版,直到校对、发行、计算并发放稿费等全部事务。一人担当记者、编辑、编务等数个角色,学习新闻理论和钻研新闻业务的时间极其有限,业务水平很难提高。而无记者证、无广告收入,又从另一个方面制约了校报编辑队伍的建设和发展。
  4、办报质量不高,难以满足受众需求
  高校校报的服务对象和读者群为高校师生员工,这一相对集中的读者群本身所具有高素质、高品位、高层次的特点,对办报质量也相应地提出了更高要求,对信息量的需求面更广、量更大,对新闻规范程度要求更严格,对报纸的影响、作用期望更高。但目前校报普遍存在内容单调枯燥、信息含量小、领导活动多、会议消息多、工作动态多、可读性不强等问题,大部分高校的专业性较强,校报的报道范围狭小、信息源和新闻源少,反映的新闻事实较为狭窄,加之校报的版面小,每期所能承载的信息量受局限。长期下来,校报办报质量没有大的提升,办报水平不见明显提高,难以满足受众需求。
  5、校园四大媒体并存,社会媒体入侵校园,对作为传统纸媒体的校报构成强力冲击
  时下,校园广播、电视日益发展壮大,网络也在大学校园里快速崛起。校报在高校内一元主导的新闻传播格局已被打破,校园广播、有线电视、校园新闻网一起分享校报的主流媒体地位。除了要应对学校内部校园媒体的激烈竞争外,各类社会媒体也纷纷入侵校园,争抢师生们的“眼球”,对校报形成强力冲击。

  高校校报发展路径何在

  高校校报担负着在高校引导舆论、交流信息、弘扬新风、培育新人、维护稳定和繁荣文化、传承文明的重要使命。高等教育的大发展,既给高校校报带来了严峻的挑战,也带来了大好的发展机遇。笔者以为,要应对来自各方的挑战,找到高校校报正确的发展路径,当前高校校报应着力破解以下几个问题:
  1、增强读者意识,提升办报质量,提高校报的可读性
  校报要增加信息量,首先要扩大新闻的报道面,除学校日常教学、科研、后勤、管理方面的信息外,新闻报道还应该有更多的教育改革、新学科发展、学生培养、与高校有关的社会信息等方面信息,应该从各个方面去反映师生员工的工作、学习、生活等情况。只有报道面广,才能满足更多读者对信息含量的需求,使广大师生员工对校报有兴趣、有感情,想看、爱看。今年《山东经济学院报》在新生入学时开辟专版,介绍学校的生活服务设施,既为新生提供了服务,同时贴近读者的信息使读者与校报更好地互动,也为校报赢得了更多的读者。
  2、 做好策划,组织典型报道,注重深度报道
  校报要扬长避短,就要把文章做在“非事件性新闻”、“评论性新闻”上,做在策划组织典型报道、注重深度报道上,使劣势转化为优势。典型报道、深度报道应成为校报新闻改革的突破口。校报普遍周期较长,无法在时效性上与校园广播、电视、网络“抢先”,却可以有更充足的时间去思考如何拓宽报道范围、放开眼界,在“策划”上做文章,在“深度”上下工夫,在提高报纸质量和水平上下工夫,在编辑策划以及报道的内容、形式、手段上开拓创新,从而达到“人无我有、人有我优、人优我特”的传播效果。
  3、牢固树立创新意识,报道手法灵活多样
  高校校报要注意报道体裁的多样性,除了新闻、通讯外,还可运用侧记、特写、图片新闻、调查报告、读者来信、评论等多种体裁的新闻作品。新闻标题制作精美,增强新闻图片视觉冲击,报道内容、形式、版面上开拓创新,将整张报纸以崭新的“包装”,带给人以美感和愉悦。
  4、扬长避短,取长补短,开设并组织好校报网络版
  高校校报要走出困境,必须主动上网,在报网融合、“报网一体”上下工夫。校报上网不但新闻快,时效性强,还能及时下载,并可利用一些资料做链接报道,同时在网上可设置许多针对校园、贴近师生的专栏,以弥补校报信息少、速度慢、沟通难、影响小的不足。如清华电子版的《刊外刊》、北京大学新改版后的标签式分类新闻等,都使校园新闻更加快捷,影响范围扩大。
  5、整合校园媒体力量,达到资源优化配置,实现媒体互动
  各类校园媒体是一个整体,媒体互动是新闻传播发展的新趋势。高校校报作为一种传统媒体,自身有着不可避免的局限性,只有以发展的眼光,借助校园媒体互动,才能求得更大的发展。校报要在校园媒体互动中求得更大发展,应做好新闻互动、言论互动、通讯互动、校园文学互动等。在媒体互动中,最大限度地满足校报多渠道获取新闻资源需要、突破传统纸媒介出刊周期的限制、改变老面孔办报“千报一面”的禁锢,为校报发展开拓更广阔的空间。

  参考文献:
  1. 教育部:《教育部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高等学校校报工作的若干意见》教社政[2005]13号
  2. 张岚:《高校校报发展面临的挑战和对策》,新闻记者,2004.8.
  3. 谢晓红、王维新:《我国高校校报现状及发展对策》(刊《当代教育论坛》),2006.6
  4. 熊楚才:《论高校校报的创新意识》(J),湘潭大学社会科学学报,2001.3
  5. 高明秀:《高校校报记者生存状态与高校校报发展》,青年记者,2004.11下
  6.唐锡光、高潮:《高校新闻新论》,中国广播电视出版社,2004.8
  7. 史志兵:《高校校报发展态势研究》,青岛出版社,2005.8
  8. 高忠汉、傅平春:《高校新闻研究》,山东大学出版社,1997.12
  (作者单位:山东经济学院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