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子报
电子报

需要掌握的新闻摄影技巧

〖新闻图片的定义与作用〗
    1、新闻图片的定义:
    《中国新闻实用大辞典》对新闻图片的阐释是:以图片的直观形象和简要文字说明结合起来报道新闻、传播信息的一种新闻报道形式
    2、新闻图片的作用:
    当前,各种媒体已经进入了一个读图时代,我们手中的报纸、杂志上充斥了花花绿绿的图片,更不必说崛起的网络媒体为图片、音频、视频等多媒体信息带来的成长空间。在传统的新闻报道领域,看图说话逐渐取代了冗长的文字,新闻图片的应用,无凝为新闻报道增添了可读性,吸引了读者的眼球,同时也进一步丰富了报道的内容,扩展了报道的视角。就拿我们公司来讲,大家在办公网上发的新闻图片,使那些关于企业改革、市场营销、安全服务以及工作动态等方面的信息都变得更加生动和富有感染力。
    〖新闻摄影的技巧〗
    1、构图:
    A、被摄体位置
    把主要被摄体放在画面中什么位置上,是一个十分重要的问题。同时,你把能用来改善并增加画面趣味性的衬景放在什么位置上,也是举足轻重的。
    目前,办公网上发布的新闻图片大多是人物类图片。在拍摄人物时,摄影者通常总是想把他们直接放在画面中间,这是一个普遍存在的弊病,这就使画面四平八稳,如果水平握持相机,看起来就会更糟。如果把人物移到画面一侧(偏左或偏右),再配以有趣的背景,就会大大改善构图。如果拍摄会议主席台上领导讲话的图片,最好不要把镜头正对领导,可采取稍侧面拍摄的方法,这样拍出的照片比较自然。如果确实要拍摄正面照片,那也要距主席台稍远些,把镜头拉近拍摄,不要让被拍摄者感觉你的拍摄动作和快门声,这样就不会分散领导的目光和注意力。如果会场内光线充足,尽量不使用闪光灯。用闪光灯在室内拍人物,往往影像平板,缺乏层次,或者因为光源单一而反差生硬,有时还会拍出红眼来,如果拍摄的对象戴眼镜那就更难办了,往往拍得他两眼银光闪闪,漠无表情。如果会场光线确实较暗,可适当通过调整曝光值的办法来解决。如果被拍摄人物处在逆光条件下,可通过逆光补偿功能进行调整。
    B、背景和前景
    必须考虑到被摄主体的背景和前景。要掌握好被摄主体应与照片上其它物体保持和谐,注意背景不要破坏或转移人们对主要被摄体的注意,而应尽可能完美地烘托主要被摄体。尤其要避免被摄体后面出现的高大物体,例如树木、路灯、柱子以及室内墙角、框架、衣架等,因为它们看起来象从主要被摄体上长出来似的。如果用闪光灯拍摄,人物背后往往会出现难看的阴影,这就需要我们拍摄时适当调整角度。一是选择人物相对远离背景的一面,保持一定的空间和距离,使阴影明显减弱;二是选择背景相对明亮的一侧,闪光灯的阴影就会消失在明亮的背景中;三是调整相机位置,把相机适当调高些,使投影相对弱些,注意不要使用平视或仰视拍摄。另外,不要选择竖幅拍摄,因为在拍摄竖幅时,相机要旋转90度,闪光灯在侧面位置,更容易使闪光阴影落在人物某一侧,在背景上留下一条与人物侧面轮廓线一致的浓黑阴影。还是前面说的,能不使用闪光灯就尽量不使用闪光灯。
    2、构思:
    没有经过构思的新闻照片,往往是有闻必录,缺乏形象表现力。这与一些人认为新闻摄影是对新闻事实的客观记录、并不需要构思的片面想法有关。
    就新闻的文字与图片作一比较,直观、真实、一目了然恐怕是图片优于文字的基本特性,应该说增强了新闻图片的可视性,就等于巩固了其在版面上的立足之本。那么,如何让新闻图片产生比文字更加强烈的冲击力?关键还在于拍摄过程中对可视性这一主题的开掘。新闻照片的可视性从狭义上讲,是指可供欣赏性;从广义上讲,是指有新闻形象价值、含有可视性、瞬间性。
    在新闻摄影的构思中,只有突出其可视性、独特性,才能克服图片的公式化和一般化。如拍摄会议图片,就一味地出现主席台上领导讲话、会场上听讲话的场面。要学会注意细节,细心观察,精心构思,同样能拍出好的会议图片来。要让摄影报道令人耳目一新,图片信息含量大,画面语言丰富,视觉上凭添更深的意味。显然,这就涉及到一个拍摄前和拍摄中的构思问题。
    新闻摄影的构思要靠我们的思想来完成,说到底靠就是我们信息工作人员的文化底蕴,一方面是靠对政策措施、活动方案乃至对社会生活的学习认知;另一方面也需要平时对我们的传统文化、历史和当前社会发展趋势等知识的理解和积累。信息工作者需要不断提高把握与处理构思的能力,其原因是新闻摄影是瞬间完成的,在实际操作中不允许长时间的构思。
    首先,发现、把握、处理新闻切入点的角度,会直接反映出我们对新闻理解的深浅、表现程度的深浅,这里的构思起着决定性作用;其对整个过程的分析、比较、筛选、取舍以及对选题的时效、反响、政策、形象等诸因素的认识,也应依靠慎密的构思来完成。
    其次,我们在锁定新闻瞬间时所谓的构思,是指信息工作者长期工作积累形成的构思经验下意识的瞬间反映,是在新闻摄影实践中由偶然转为必然经验积累的瞬间爆发。
    好的构思要求信息工作者对生活始终保持敏税的洞察力,不断从日常工作中中发现新闻,这是每一位信息工作者都必须具备的功夫。
     3、抓拍
     A. 新闻摄影的抓拍:新闻摄影的基本规律是以动对动,它不同于照像馆里的人像摄影,以静对静,所拍摄出的图片是靠摄影者的导演来完成的。而无论是各种会议、宣传活动、施工现场、领导视察等,基本上是活动变化着的,是以动对动,我们不可能去指挥领导来按照我们的要求摆好姿势等着我们拍摄。比如,公司领导到某一旗县调研,有时是不停地运动的,边走边看,边看边问,要想用照相机把领导与一线员工交谈的真情实感的画面拍摄记录下来,这就要求摄影者的抓拍技巧和较扎实的基本功。  
     B. 抓拍角度对主体的影响:在抓拍中,拍摄角度直接影响着主体。无论是在任何环境或条件下,摄影者必须始终注意新闻事件主体(主要人物)的变化,死死盯住不放,在其频繁的变化中掌握运用拍摄高度,抓住拍摄时机,充分利用有效的画面构图和现场有限的光源准确曝光,为一幅完美的新闻图片打下坚实的基础。
     C. 抓拍高度对主体的影响:新闻事件主体与环境条件的变化,往往因拍摄高度的不同,直接影响主体形象。比如,在表现一线施工的新闻图片中,摄影者可根据不同条件、不同高度进行拍摄,所得到的图片会截然不同。
     D. 抓拍中构图是先决条件:在抓拍中构图,在构图中抓拍,是一幅图片成功与否的先决条件。假若摄影者在新闻事件中从头到尾不注意主体变化,见啥拍啥,主体成了陪体,甚至所要反映的主要事件被排斥在画面之外,或者说不应该突出的反而突出了,应该在画面中占主导位置的反而不见了,其结果是失败的。比如,领导深入基层往往会有陪同人员,如果掌握不好抓拍构图,拍出的图片让人看不出主次关系。
     E. 抓拍时机对主体形态的影响:除了拍摄角度、拍摄高度、抢拍中构图,合理运用光源外,抓拍的时机对于新闻主体形态影响极大。具体讲,按快门早了不行,晚了也不行,必须选择在新闻事件情景交融,人物感情融合的最佳时机进行拍摄。否则,拍出的图片将是失败之作。如在职工代表大会上,分公司总经理与工会主席签订《集体合同》时,当双方签完字相互握手致意的一刻,不光要看他们握手的情节,更要注重他们目光的交流,面部表现的变化,只有找准最佳时机按下快门,拍出的图片才是成功的。现在大家使用的多数是数码相机,不妨多拍几张,以免错过了最佳的时机。
    〖学一点新闻业务知识和电脑应用技术〗 
    建议所有信息工作者首先要提高对新闻摄影的认识,如果你把新闻摄影仅仅看作是拍照片,那就难以搞好新闻摄影。所以除了要学习摄影技术知识和新闻摄影理论外,学一点新闻学理论,如新闻采访、新闻写作知识,对搞好新闻摄影是大有益处的。
     A.“吃透政策,选好典型 
    “吃透政策,一方面是指企业出台的各项改革、政策、措施、营销活动方案等;另一方面是我们自己所开展的实际工作情况。信息工作的主要任务之一是宣传企业各项政策措施的落实情况、报道领导干部深入基层开展调研、职工的生产生活等工作,从而达到信息的交流与共享。因此,要拍准、拍新、拍出有特点的新闻图片,同时还要追踪热点敏感的新闻线索,如果你不了解上级的政策措施,又不深入实际捕捉新闻信息,就难以选好典型加以报道,也难以成为一个成功的信息工作者。  
     B. 文字说明
文字说明是画龙点睛之作,是非常重要的。首先要有个好的有较大份量的标题,他能突出主题,使读者一目了然,是最能吸引读者眼球的重要因素,因此要求具有新闻性,并与照片内容相关的语言,言简意赅、简明扼要,选角度抓特点,语言要新颖、生动、精练和感人,用简短的语言激活画面。
C. 后期处理
目前较常使用的图片工具是Photoshop软件,先将图片在Photoshop中打开,用曲线工具调整基础图片的光暗度,再调整图片大小。现在办公网上使用的图片不必太大,太大了整个电脑屏幕只能看到图片的一角,不便于读者浏览。因此,只需在Photoshop中将图片的大小调整一下,一般情况下可调整为400×302即可(图片大小的调整会影响图片像素)。
       最后,要提醒大家的是,要想拍摄出好的新闻图片,还要做好拍摄前的准备工作,有备而无患。一是要备足电池,提前将电池充足电,尤其是深入基层或野外施工现场拍摄时,有时很难找到电源。二是备好胶卷,目前较常使用的是ISO100的负片,如果是拍摄动感较快或光源较弱的图片,建议使用ISO400胶卷。同时,别忘了调节感光度的旋钮,认清你的胶卷的感光度,然后把它调节到相应位置。如果是数码相机,要提前清理好你的SD卡,使SD卡有充足的空间储存图片。三是常备一些必要的辅助设备,如三角架、遮光罩、数据线等,还要备一个质地柔软一些的塑料袋,因为我们外出拍摄,难免会遇上阴雨天气,为了能够正常拍摄,要用塑料袋把相机套好,避免雨水淋湿。如果是雨天摄像,质地柔软的塑料袋还能避免雨滴声和风声等噪音。

 

原文来自:http://home.51.com/wangxu1105/diary/item/10040607.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