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子报
电子报

编辑纪事三则

选择新闻就是选择一种人生。

    日照报业传媒集团成立之际,感佩于不同岗位忙碌同仁的同时,不禁回想一批又一批留下背影的报人——他们将自己的青年和中年给了报社,让生命的力量凝固进一排排文字、一个个专栏,一张张泛着文化光泽的版面。

     报社于2002年底搬迁至新市区办公楼。多年后,几位当年的老编辑和划校人员,于报社老城区印刷厂偶遇,在三层银灰色的楼房下,紧紧握手,寒暄,沧桑的面容陡然闪亮。

     楼梯逼仄。上得二楼左拐,就是30平米拣字车间。

      一人多高的字架上满是铅字,大大小小的铅字有规律地倒放在字盒里。当年,拣字工左手擎着手托和文稿,右手则从字架上一字一字拣取所需的铅字。

拣字时都是站在字架前,每次放下沉甸甸的字盒,四肢僵硬。刚开始拣字或是任务繁重时,指肚磨起水泡也是常有的事。

     通过拣字,天长日久,拣字工认识了繁体字和不常用的字,还认识了各种字体。拣的字都是倒着的,一位老编辑说,就是那个时代,她练就了倒着都能读完一篇稿子的本领。

      铅字打印之后是激光照排。和后来年轻人大多习用智能全拼不同,那时的采编人员大多习惯五笔。老编辑更格外喜欢这个与字根、字符亲近的法子。

     印象最深的,一是副刊部主任蔺洪生。蔺洪生当日已届“不惑”,却最先娴熟掌握五笔,每每端坐案前盲打,胜似闲庭信步,日后出版的《蔺洪生文集》四卷,便是五笔受命应召的成果。二是印刷厂激光照排车间的孔凡红、尹晓庆、李桂芹、宋玉章、孔繁红和周苹。这六人运指如风,让人眼花缭乱,差错率低得惊人。

     敲字的风格也不尽相同。蔺洪生和宋玉章敲击键盘下手干脆有力,直如袖珍雷电,一路炸响,“啪啪”的节奏很远就可以送耳。李桂芹和周苹手指只要搭上键盘,近乎条件反射,似乎不用动脑。奇的是,李桂芹手指不在键盘上,你给她一个字让她说出编码,她竟然颇为费劲。

    外露、直观、感性,在今天看来很有些粗陋的机械打字机早已卸任,报纸图片锌版腐蚀机、第一台轮转机早已卸任,在日照日报印务中心,眼前是美国兄弟公司出品的东方轮转机和国内产自无锡的宝南印报机,不禁感慨自动化、智能化电脑时代的神奇。

    2010年4月29日晚10时49分,新华社播发图表,内容是上海世博会将于4月30日晚隆重开幕。这个图表的重要性不言而喻,在此之前,许是出于保密考虑,有关世博会开幕的消息是比较模糊的,一直没有一个明确的说法。

     但这个图表有一个问题,这就是图表上边的字样是繁体字,这是不能刊发的。查新华社图片库,没有简体版本,且没有做任何说明。

     猜测这个繁体本可能是用于特定的报刊。编辑崔丽遂打电话至新华社国内部发稿中心问询,其中一位编辑也没有说清楚,后来转至夜班部的另一位编辑,才弄明白还有一个简体版本待发,繁体版本是用于港澳台以及海外华文等报刊的。

      等至24时前,简体图表才终于传来。不过,这个版本最终没有采用。因为,几乎与此同时,新华社播发了更为详尽的文字稿,其内容包括上海世博会具体开幕时间、开园时间。

     当晚这一情况存有一定风险:

     其一,新华社没有任何关于繁体和简本的说明,也没同时播发,审稿稍一不慎,就有可能发现不了图表中的繁体字,就有可能上版。

      其二,简体本来稿时间较晚,如果截稿时间稍早的话,就有可能漏掉。事实上,当晚后来播发的新华社文字稿和图表,翌日出版的报刊有一些就没能采用。在此类问题上,截稿时间过早的一些报社有过教训。

     报业集团成立之际,编辑出版《牢记使命 奋力前行》珍藏版特刊。前十个版为“见证城市成长”板块,主要内容为日照建市以来的节点大事,堪称高光时刻、亮点频现,是新闻出版中心负责编划校的任务之一。

     领命之后,甫一开始,新闻出版中心便成立攻关小组,由我和日报编委、总编办主任戴芳莉统筹,常务副主任王洁具体安排,实行版面负责制,在不误常规出版的前提下,以紧张的倒计时状态全力以赴。

     每一版的内容都称得上浩繁,需要多方梳理、慎重取舍、反复斟酌。进入做版阶段,版面语言成为攻关重点。

     表现日照成为地级市至今的成长历程,以现代化的城市图景为整版大背景,穿插不同阶段的报道版式,突出了时代更迭与对比度。

     编辑崔丽以新老照片讲述“日照故事”,“用镜头说话”,于报心制作了有镜头光圈的图标,图片兼职大标题。整版用大篇幅新老图片,底部用胶片形式,避免了单一的照片罗列。

      以时代感做背景,是挑战也是难点。在现代都市的图片中插入老报图片,易于发生色彩矛盾。记录日照文明进程的版面,编辑代锋于版面中心位置,扇形排列4张不同时期的报样,强化了对比度,又多了灵活性和美观度。秦大丕用时尚、现代的排列组合老照片,拉近了与现代都市背景之间的时间感,辅之以“中间色”的文字搭配,版面风格为之一统。

      表现日照港发展历程的版面,编辑吕华在大标题下摆放了巨幅港口图片,凸显港口吞吐量从1亿吨、2亿吨、3亿吨直至3.37亿吨的跨越,层层递进,张力呼之欲出。日照机场通航的版面,编辑侯帆以蓝天白云图像为大标题铺底,以大飞机引领图片核心。两版大气、疏朗、通透,形成了强烈的视觉冲区。

    围绕科技教育文化旅游等大事件的版面,编辑崔丽于报心摆放大事件照片,以时间为序,远近结合。照片两侧搭配大事件的文字说明,简洁而不简单。

 

原文来自:http://blog.sina.com.cn/s/blog_1322706c10102whug.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