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子报
电子报

新闻魔鬼定律之三不问定律

定律是科学上对某种客观规律的概括,反映事物在一定条件下发生一定变化的必然关系。新闻定律则是对新闻客观规律的概括,它体现了新闻工作在一定环境中的必然的关系。之所以加上“魔鬼”二字,是因为这些定律不存在于教科书中,有的甚至具有颠覆性,如果掌控不好,则影响我们的工作。
  如果说“上帝定律”是对新闻工作的正面言说,那么,“魔鬼定律”则是对新闻工作的反面提醒。有上帝就有魔鬼,有正史就有野史,有学堂教育也有社会教育。
  笔者对新闻工作中存在的一些现象进行了收集和整理,横陈于前,希望我们在工作中逮住这些“魔鬼”,进而超越束缚,使认识更进一步,使实践更具有理性。姑妄言之,姑妄听之,或许有所启发。

  三不问定律

  律师询问女证人:“你的年龄?”
  女证人:“我最讨厌别人问这个。”
  律师:“这是法庭,必须诚实回答。”
  女证人:“33岁零几个月。”
  律师:“究竟零几个月?”
  女证人:“129个月。”

  三不问定律——同行相见三不问:女士的年龄、男士的收入、报刊的发行量。
  要想知道一张报纸的实际发行量,除非你是报社的高层;如果你是报社的高层,说出来的发行量和实际的发行量又不是一个数字。难怪报社领导人都“虚怀若谷”,显得很“谦虚”。
  报刊发行市场的乱象别说外人看不明白,就是业内人士,也不一定说得清道得明。现在报刊市场的竞争已经从互相攻讦这种等而下之的方式,进而形成一种潜规则的平衡——别碰发行量,那是大家共同的痛。道可道,非常道。凡不可言说的,均应当保持沉默。
  报刊的发行量是一个客观存在的数据,却成为一个讳莫如深的话题。它是一个长期困扰业内业外的疑团,至今此题无解。
  一家报刊的发行量,很大程度上反映了这家报刊的市场地位和社会声誉,也表明了它可以掌控大量的广告资源,是报刊的生命线。
  《中国新闻出版报》曾经以整版篇幅发表了该报记者的联合采访,标题是《对报刊虚假发行量说不》,文章以大量采访所得材料,展示了“虚假”的严重程度:
  发行量虚报的程度有的甚至可达到10倍20倍。如北京一家高档消费杂志,公开宣称发行量为44万册,而一家广告公司通过详细调查,发现连4万册都不到。上海一家财经类杂志,号称发行24万册,一家调查公司通过调查发现,该杂志在上海仅发行180册,在北京发行450册,推算结果是,全国最多1.8万册,虚报13倍之多。
  发行量真像婴儿的尿布,水分好多。
  此种状况引起有关部门高度重视,国家四部委曾联合发文,要求整顿报刊发行市场秩序。文件针对报刊市场价格战(报纸价格战和广告价格战)、虚报发行量拟定了5项措施。其中的“重锤”就是对11个城市的44家都市报进行发行量稽核。
  国外对发行量监管严格,有专门的机构定期稽核,如果发现报刊社虚报发行量,不仅会员广告主会拒绝在造假报纸上刊登广告,报刊社的发行人甚至要面临牢狱之灾。2004年2月,纽约《每日新闻报》虚报发行量,导致3人被捕。《香港虎报》也曾经因为发行量造假导致6名报社工作人员被捕。
  目前,国内报刊的发行量很多时候都是报刊自己说了算。有些书生气重的报刊负责人提出“可以不说真话,但是决不说假话”的自律要求。如果你要问发行量,他就一问三不知,其实也是如临深渊,如负泰山。
  人们经常把发行量与女人的年龄并列,可是一般人哪能看得出来?化了妆的女人和化了妆的数字都容易媚惑人。何况逢人短寿、遇货添钱是我们的古训,大家见面三不问,你好我好大家好。
  报刊的发行量和女人的年龄正是遵循这一规则。不同的是,女人年龄是越大越说小,报刊的发行量是越小越说大;相同的是,现代化妆术不独女人喜欢,报刊也有同好。

原文来自:http://www.ywbk.com/de/a/pinglun/tanbaoshuokan/2012/0925/165.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