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子报
电子报

如何做新闻?报社记者告诉你

大处着眼,小处着手;群居守口,独居守心

    作为一名刚入大学校门或者才熟悉大学生活的学生而言,最重要的不仅仅是器物层次上的获取,更是思想、精神上的进步。
    一百多年前,一个在中国近代史上很有分量的政治家写过一幅对联,叫作:大处着眼,小处着手;群居守口,独居守心。这个人,被称为“晚清第一名臣”,推崇为“千古完人,官场楷模”,他整肃政风,倡学西洋,开启了“同治中兴”,使大厦将倾的清王朝又苟延60年。还有,他一生给家人写了330多封家书,成为后世家方。这个人,就是曾国藩曾文正公。今天,我首先把他的“大处着眼,小处着手;群居守口,独居守心”送给大家,并与诸位共勉共进。
    四年前,我也和你们一样,懵懵懂懂地进了大学校门,又懵懵懂懂地进了新闻系的教室。新闻,这个被外人认为极其风光的行业,多少学生寒窗苦读挤进新闻系的课堂。那么,什么叫新闻?或者说,新闻应该是个什么样子?如何才能把新闻学成个样子?
    民国时期著名的政论家梁启超先生评述新闻说,新闻是文坛的帝王,人群的镜子,现在的食粮,将来的明灯。将近一个世纪过去了,广播、电视、报纸三大传统媒体面临着互联网、手机、流媒体等新型媒介的冲击和挑战,正日渐式微,扛不住的报纸已经死掉了,比如2009年8月份破产的中央级报纸,《中华新闻报》。美国人提出了:报纸消亡论,大胆地预言:2044年10月,地球上最后一位读者付账走人,报纸彻底消亡;而在太平洋彼岸的中国,这个几乎没有真正、完全市场意义上的媒体的国度,不少报业老总,媒介中人,则悲观地牢骚,报纸寒冬论。
    真的要消亡吗?真的进入寒冬了吗?媒介人士又是如何应对和破解的呢?这是第一个需要各位思考和研究的问题。同时,也是我想表达的“大处着眼”的第一个要义。
    第一,“大处着眼”,对蜗居在河南的新闻系学生来讲,请注意,我用了一个2009年风靡中国的词——蜗居,为什么要用这个词呢?在中国,市场化程度还不满30年的媒体,竞争激烈和发展充分的媒体,并不是河南,而聚集在京沪穗渝蓉,媒体代表主要有北京号子头市场报、《新京报》、《京华时报》、《新民晚报》、《南方都市报》为首的南方报系、《华西都市报》、重庆号子头报纸等。学新闻的,如果不知道中国这些主要都市报,你的头脑里就没有一个整体的报纸概念,也就不可能产生前沿的媒体思想理念。
    具体到河南,我们身处的这个城市,你如果对身边的、你所在大学城市的媒体,也没有一个切实的感触的话,很抱歉,你的新闻学业,已经失败了一半。
    郑州,我们日夜蜗居的城市,目前市区区区300多万的人口,当她只有200多万子民的时候,来自成都《华西都市报》的老总席文举,也就是中国第一份都市报的创办者,他说,郑州,能够养活的报纸只有两张半,也就是说,有一张活得很潇洒,很滋润,一张勉强果腹,另外一张半死不活,叫作半张。而短短几年过去了,郑州,已基本跃居中部六省前列的城市,全部人口达到了700万(市区300多万),她已经养活了4张真正市场意义上的报纸,也就是老有所为的大河、新锐的今报、特色的商报、生猛的郑晚。经常进图书馆或逛报亭的同学,就会细心地发现,大河的口号是“采缤纷天下事,入寻常百姓家”,今年她创刊15周年,请注意他的一系列变化;今报的口号是“做百姓信赖的都市报”;商报的是“兴商润民,影响河南”;郑晚的是“用新闻纸建设郑州”。
    也许,有很多同学会感到不解,你弄这口号干啥?好吧,我想说的是,一份报纸的口号,或者叫宗旨,就是一份报纸的旗帜和灵魂,就是一份报纸的新闻定位和理念。旗帜没了,灵魂没了,新闻定位错乱,新闻理念落后,那么,这份报纸很快就要死掉,不是被对手打败,而是自己打败自己。举个例子,《河南商报》,有兴趣的同学,可以查查她的前生,今天我想说的是他的今世,2009年的时候,当然他早已归属河南报业集团的旗下,不仅偿还了1400万的债务,而且月月盈利,一个明显的例子是,经常出差的记者有了专门的笔记本,经常熬夜工作的老记、老编们,吃上了大河锦江菜系,并且在这一年,员工们领到了老板发的过节红包。说这些,看似无关主题的东西,其实,就是“兴商润民,影响河南”八个字带来的。有兴趣的同学,不妨研究一下。包括,以上所说的几家报纸。
    再说“小处着手”。就是说,当你对媒体对报业有了整体的宏观上的把握和认识之后,接着就要具体细微地触摸它,深入它,推动它。
    当然,你现在只是一年级、二年级的学生,有的同学会问,我现在啥都不会,去报社实习,能写采访到位吗,能写出稿子吗?也有同学会问,我现在是实习呢,还是老老实实地读书呢?现在,摆在你们面前的,大体上就这两种困惑。我把它叫做,实习困惑论和读书困惑论。
    前面,我已经讲过,“大处着眼”,实际就是要解决困惑。当不是寒假暑假的时候,你每天的重点就是学习,说到学习,到底要学什么呢?我的经验是,不仅要学好新闻传播专业知识,也要博学众识,哲学的、政治的、经济的、社会的等等书籍都要涉猎,此外,对新闻上手最快的就是,要研究报纸,大学里没课的晚上很多,没课的周六周日也是大把大把的,这些时间段了,你当然要多聊上QQ,要上校内,要玩网游,要多看几部韩剧,当然也要多和男友女友到花前月下浪漫一把,但是,快乐之后,你觉得充实吗?你觉得有收获吗?这就是我要表达的,多去图书馆、自习室坐坐,研读一些有价值的书籍,一些有力量的报纸 ,看他们如何做新闻的,如何写稿子的,新闻点如何提炼的,句式如何起承转合的,图片如何达至最精美最吸引眼球的,新闻标题如何制作的,尤其是同样一个新闻事件,大河如何起的,今报是如何做的,商报又是如何命的。研读同题新闻的写法,是非常有效进步方式。坚持一个月,两个月,最多不到半年,你的新闻视野,新闻理念,就会有不知不觉的突飞猛进。当然,里面的具体功夫就要靠自己琢磨,比如,多记笔记,多思考,勤练习。不信,你可以试试来。有效果了,请我吃饭,没进步的话,我请你吃饭。
    在假期的时候,如果你没有经济压力的话,不妨选择一个自认为不错的媒体单位,实际操练一下。刚开始,带你的老师,你的指导老师,有的是你的亲戚熟人,有的是报社统一分给你的。指导老师熟的话,就不多说,相处比较容易的,而从来不认识的指导老师分给你,如果这个老师性格内向,甚至孤傲,又缺乏责任心的话,你面临的困难就大多了。这个时候,你更应该谦虚,谨慎,拿出自己的本事了来,让他信服,让他觉得你就是天真的新闻苗子,这辈子就是为新闻为生,以后也要为新闻为死。
    今天,我想说的是,嘴要甜,腿要勤,多干活,少说话。
    嘴要甜,与少说话是不相冲突的。所谓的要甜,就是在报社里,不管他年轻还是年老,你都要称他为老师,现在的人都有个毛病,你喊他个老师,他就觉得很有成就感,他有成就感了,觉得这孩儿这么懂事,说不定每天采访就带着你了,有什么饭局也喊着你了。当然,不仅是在实习单位,还是外出采访,都要遇到形形色色的人,你不知道官称的情况下,不能直呼其名,啥也不喊也不地道,还是喊老师比较贴切,不是有句俗话说嘛“南京到北京,老师是官称”。一句话,多喊老师,多向老师们学习。
    腿要勤,多干活。你到了一个实习单位,也许很久都不能外出采访。你的老师可能让你看看报纸什么的,也有的会让你帮他干活的。这里,干活不要怕,他一是考验你,一是锻炼你。如果,你既能发现不错线索,又能尽快采访出来写出稿子的话,那么,恭喜你,你就是指导老师的得力干将。可是,很多情况,你就不能发现新闻,又写不出来稿子 ,怎么办?
    我想告诉你的是,有个看似笨拙的但非常管用的法子。就是抄新闻!
    因为,文字能力,当然天赋很重要,那种文字感觉,有些人先天就是有,但是,也并不是你后天完全不可以去学习的。刚当记者的时候,老记者给我们讲,有的人学写作怎么学,他抄人家的稿子。当然不是说他去抄来作为自己的成绩,他用抄稿子去找那个感觉。我觉得这点非常地好。我从小有个习惯,看见一些好句子,我会愿意抄下来。我会去体会,然后我会在尽量快的时间中,找到一个机会给他用出来。从很多方面都可以学,比如说歌词,或者就是别人的文章。记得有一个电视连续剧叫《八月桂花香》,我抄下来它的主题歌,里面有一句是“一城风絮,满腹相思都寂寞”。我特别喜欢那个“一城风絮”,这个词很漂亮,把京城四月春日的那个感觉写得淋漓尽致。
    我记得,东方今报一个记者,她带实习生的时候,就让实习生先抄新闻,给你一些典型的稿子,要你一字一笔的抄下来,然后再一字一字的敲到键盘上。看似老套笨拙,你抄过以后,就会有收获了,用不了几次,你就会对文字有感觉,对新闻有感觉。因为,这法子,最能培养你对文字的感觉,对新闻的感觉,以及写稿打字的节奏和快感。
    无论是当实习生,还是以后做记者,首先最重要的就是新闻线索问题,解决了这个新闻源问题,其次最重要的就是新闻表现方式问题。因为,当今时代,媒体竞争如此激烈,几乎没有独家新闻可言,但有的是独家新闻表现。也就是说,同样一个新闻事件,各大媒体记者都第一时间到了现场,那么接下来,回到报社,以至第二天,摆在报亭的报纸,看哪家的最能吸引住读者的眼球,读者买谁的报纸,就说明这个记者做的到位了。也就证明,这个新闻,你做的最完美,采访的最到位,解读的更周全,写的最独特,细腻,有人情味儿,抢眼!
    回到新闻源问题,这是困扰无数小记的难题。每天8点,甚至更早,你需要浏览的网站、报纸有,新浪网,新浪河南,人民网、新华网,所处城市的各媒体,“百度”一下、“新浪爱问”所在城市的所有新闻,浏览各报纸新闻,可以下载8点报,或者看天下电子报,中国几乎所有有分量的报纸都能从上边看到。此外,你还要浏览各地的论坛、贴吧、人气比较旺的网站什么的。挖掘本地的新闻,或者与本地有关的新闻,适合本地做的新闻。河南商报在各地并没有一兵一卒,但是最近由他率先炒热的新闻,一个是河南商水的“秘书门”事件,一个也是河南商水的“光盘门”事件,都是网友首先发布到网站论坛上,商报记者挖出来的线索,然后做成了让各大网站媒体转载的热门新闻。
    好了,不多说了,具体新闻操作上,太多太多的细节,太多太多的学与术,值得我们一点一滴的去学习,领悟。
    时间关系,群居守口,独居守心,我就不作过多阐释。其实很简单,当你身处茫茫人群里的时候,你要少说话,少说没用的话,少说正确的废话,多做有建设性的事儿,有推动力的事儿;当你一个人独处的时候,能够保持你在众人中的那份绅士那份淑女的风度,那么你就是一个真正的绅士,真正的淑女。所谓千年来“君子慎独”之古训。
    唠叨了这么多,其实也就是开头说的一副对联。链接到我们所处的时代,所处的新闻环境中,就是要求我们首先要对大时代、大环境有个整体上的清醒的认知和把握,如果你对这还没有的话,也不要紧,现在还来得及,而且正是认知和把握的好时候,春来正是好时节。
    最后,推荐几本有意思的书,著名时评家梁文道写的《常识》,这本书,让你认知这个社会本该有却常常缺失的常识;刚才说,现在媒体,没有独家新闻,有的是独家呈现,也就是说,新闻事件化,事件人物化,人物故事化,归结一点是新闻故事化,那么,你的新闻故事,讲的是否生动唯美动听,你的读者看了你的报道,不仅获取了第一层次的讯息需求,而且是否也给他们带来阅读的、情感的、知识的快感呢?《华尔街日报教你讲故事》这本书,不论是采访,还是写作,都可以拿来一读的。当然,《南方人物周刊》出版的中国第一本人物报道手册,南方传媒研究所出版的系列书籍,等等,也都可以作为你案头床前的必读、可读书目的。
    孤闻陋见,一己而为,抛砖引玉,仅作参考,共勉共进。

原文来自:http://www.wydbw.com/xzjq/187.html